诗歌评议:网上通讯



【正见网2007年06月07日】

*正见网2007年6月4日登载“大戏创辉煌”:

原诗六个诗节,每节四句。这里只引录有修改的句子和诗节,读者可到正见网上欣赏全文。第二节“亘古难逢殊胜妙/人神共演谱华章/八十一场泽甘雨/二十万众沐法光”。第三句中“泽甘雨”改为“甘霖降”,因为“甘霖”是一个固定的词,说“甘雨”就没有那个特定内涵了。第三节末句“浩荡降凡随法王”,改“降”为“临”,用“下凡”也可以,但不说“降凡”。 第五节首句“场场满席齐赞叹”,改“席”为“座”。此诗内涵和文句都不错,词句通顺流畅、明白易懂,韵脚响亮、色调明朗,给人轻快的感觉。所可改進者:除了写演出的意义、观众的反应之外,可以多选写几个普遍受到赞扬的节目中的典型画面,给读者鲜明、生动的具体形像,因为有些读者可能没有看过演出。对于他们来说,对演出没有什么实感(只有一个具体场面),读此诗就可能觉得有些抽象的感觉。

*正见网2007年6月4日登载“还本归真人生真谛”:

原标题中“还”字可能是作者笔误,改为“返”。原文:“人生意义,你在哪里?上下求索,难知其一。富贵贫穷,生老病死。恩怨情仇,高兴欢喜。强胜弱败,智慧愚迷。日月星辰,运行轨迹。宇宙物质,生命奥秘。法轮大法。都能解释。面队真象,不要封闭。静心学法,智慧开启。明白人生,其中道理。走入修炼,殊能壮丽。返本归真,人生真谛。”第四句中“难知其一”,“其”改为“万”。在没有说明事物的总数时,说“其一”就不确定。“万一”在这里是“万分之一”的意思。“面队真象”中“队”字当为“对”。“殊能壮丽”中“能”改为“胜”,作者本意大概是说“殊胜”。此诗以设问开篇,起得自然。继之以朴实易懂的语言、丰富具体的想象,提出了人生中至关重大的问题,向众生敬荐宇宙大法、劝读者接受人生真谛,理直气壮而不傲、态度诚恳而不卑,是一首平实、质朴的好诗。尚可改進者:本诗内涵应该主要是针对未得法的读者,如果选几个常人普遍关注的问题,以大法作平易的解答,可能效果更好。

*正见网2007年6月4日登载“主佛心--听二胡《觉醒》曲”:

原文:“谁知悠悠主佛心,漫天飞雨泪沾襟,--。惟愿众生皆觉醒,一曲无言奏洪音。”末句之“奏洪音”改为“慈悲音”,因为是二胡曲,说“洪音”不太相符,而且大法弟子之音乐,其能感人者,慈悲也。“主佛心”众生固难知,但看听众泪雨沾襟、知演奏者心存救人之意,则“无言”之“曲”而能催人泪下者,不是“慈悲”又是甚么?第二句尾逗号改为句号,请作者注意标点准确性,如无特殊情况,古体诗一逗一句就可以了。同稿寄来的还有作者的一首小诗“融于法中:智慧皆从法中生,得之更应知珍重,心无旁骛三件事,脱尘融于大法中。”第一句尾平声字但不入韵(“生”不押“重”或“中”),韵脚“重”和“中”平仄不相押,由于都涉及到韵脚,不好改动。

*正见网2007年6月4日登载“为乐曲《征尘--无悔》配诗”:

原文:“千难万险赴人间, 征尘无悔兑誓言,血雨腥风慈悲泪,不救众生不回天!”第二句中“兑”字改“践”,“践约、践誓”就是“履行誓、约”。“兑现”一词的本义是“用某种票据到银行换取现金”,引伸为“实现”的意思。因此光用“兑”字就是“交换”而没有“实现”的意思了。末句用“不…不…”的句式强调,本来是一种很有力度的句形,但有时会扭曲作者的本意而不易被查觉。末句的写法,是把“救众生”作为“回天”的充分条件:“不救众生不回天”,也就是“救了众生就可以回天”,两个否定构成一个肯定。但救多少众生才算“救了众生”呢?救了一个众生当然也是“救了众生”啊,所以这句诗的意思肯定不是作者的本意:谁愿意救了一个众生就掉头回去呢?由于这个问题,只好将这句改为肯定句形:“救完众生再回天”。但这里的“救完”有两种可能的解释:“把每一个众生都救了”;或者,“做完了‘救众生’这件事情之后”。由于谁都知道第一种可能显然不存在,因此这句话表示第二种意思。这首小诗本身就是救度众生的坚定誓言,写得铿锵有声、意气高昂,听这口气就让人想到一个昂首挺胸、勇往直前的弟子形像。

*正见网2007年6月4日登载“雷雨”:

原文标题作“雷瀑”,可能作者想说“雷”和“暴雨”,但“瀑”是“瀑布”之意,不是“雨”,故改“瀑”为“雨”。原文:“云卷天低风怒吼/雷鸣电闪雨横斜/荡污涤垢碧空净/一气清新透万家”。首句中“云卷”无确定意义:任何一种云都可卷可舒。“天低云暗”是固定的用法,因此改“卷”为“暗”就成为“云暗天低”,与“天低云暗”同义。此诗前两句的内涵取向是可负可正的,但从后两句便肯定其只能是正面的了。末句中“一气”看似顺手拈来,极其平淡,细想则颇有内涵和意味,很耐咀嚼。全句字面上是写雨后空气被净化的自然现象,但任何读者都会明白它所具有的更深的比喻内涵。这就是写诗的技巧了。另外,“斜”和“家”按现在普通话是不同韵的,但韵书上向来是同韵字,因此是正确的。“斜”字过去读 xia 二声,现在读 xie 二声。如唐诗名作“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正见网2007年6月4日审阅“扫荡”:

原文:“大法正穹扫洪微,摧枯拉朽荡鬼魅,人间残孽逞几时?四海处处闻春雷。”此诗的问题是韵脚和非押韵行尾声的平仄问题。“魅”和“雷”一仄一平,在小诗里应避免。第一行“微”入韵,则第二行“魅”字肯定要改成平声字,而第三行(非押韵行)的尾字就应为仄声,“时”就要改为仄声字。基本规律是:第一句可入韵可不入韵,入韵尾字就和韵脚平仄相同;不入韵尾字就和韵脚平仄相反(所有非押韵行也是这样)。至于甚么是平、仄声,到正见网上“诗词常识”系列看“平仄”那篇文章,一会儿就学会了。由于我们要求四句的小诗韵脚要同平仄,因此第一步不妨就只解决这个问题:凡写四句的小诗,就把所用的两个(或三个,如果首句入韵)韵脚查一下,看是否同韵、同平仄,这个只要一会儿就解决了。至于自己的理解和处理是否对,就看登没有登或“评议”上的反馈就知道了。这一步相信谁都能过,而且必须过。否则,不但四句的小诗不能保证被登载,稍长的诗歌也总是不能调节其声韵,这就可能成为写作能力上進的阻碍。万事开头难,第一步迈开了,后面就不那样难了;不迈第一步,永远在原地。在农村当知青时,经常挑一百多斤东西走十多里路。老农民给我们说:不怕慢,只怕站。走的再慢,只要一直坚持走,过不久回头一看,已经走了不短的路了;急着赶一程,累了就只好站住歇口气,一歇就不想走,一会儿后面的“慢人”又赶上来了。我们不主张弟子花很多时间专门学这些基本功,但碰到了时随手查一下,天长日久自然就懂得多了。就用“词韵简编”上网搜索,就会有许多网站都有,选个字体清楚的记下网址就行了。

*正见网2007年6月5日登载“壮歌三曲”:

“寻法:千里求索兮真道何处//举世浑浑兮我心何苦//黄沙漫漫兮此行何孤//西风萧萧兮他乡日暮”。这种句式,实际上是四言诗的出句、对句之间加上感叹词“兮”,这样就有“赋”的味道。与四言诗相比,更显得流畅、悠长而柔软。对于此诗的内涵来说,这个句式选择是合适的。诗的内涵和形式相结合,恰当的表现了作者在寻法过程中走过的漫长而坚苦的求索过程,三个迭字“浑浑、漫漫、萧萧”的应用则在内涵和句式之外,又增加了“反复、多次”的感觉,句式与修辞手法也配合起来了。

“得法:昔年三月/春光淡荡//碧空如洗/菜花飘香//粼粼清江/悠悠一舫//去来无迹/ 天高水长”。原诗韵脚“荡、香、舫、长”平仄相间,而非押韵行中“江”又是平声入韵。“得法”的内涵以明朗向上的情绪为主,因此把韵脚换为全部平声韵:“春光淡荡”改为“淡荡春光”;“粼粼清江”和“悠悠一舫”对换次序。此诗用四言句,节奏分明,质朴方正,配上亮丽春景和花香的内涵,给人生机无限、前途光明、心态稳定的感觉,很好的表达了“得法”的主题。

“证实法:雪如箭/风似刀/茫茫寰宇/鼓鸣角号/山巍巍/水迢迢/一路无阻/层层冰消/坦坦荡荡出狂涛”。此诗用宋词的句式,适宜表现多变的情绪和外景。正法中的风风雨雨,正似战场上的箭雨刀山,声势所及,如战场上之号角金鼓,声震茫茫寰宇;正法雄关,有如巍巍大山、迢迢江河,一路走来,阻不住正法者的脚步。严峻的形势,有如春暖冰消,正法者总能以坦荡的胸怀冲出狂涛的阻遏。此诗纯用景语描述正法过程,生动形像、丰富多彩,内容和表现手法配合得好。

在这三首诗中,作者根据不同的内涵选用不同的表达形式和修辞手法,比较成功的表达了作者想要表达的内涵和主题。这是很好的写作尝试,希望其他作者也能从这一则评议中有所收获。尚可改進者:如能在三首诗中下些平仄调配的功夫,则声韵美会使这些诗更适宜朗诵和欣赏。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诗词曲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