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评议:网上通讯



【正见网2007年06月04日】

*正见网2007年6月1日登载“草原颂歌(二首) ”:

美丽的草原:“美丽的草原/我成长的摇篮/在一段如歌如梦的岁月/我曾在那方骑马放牧/我曾在那方打猎射箭// 美丽的草原/我梦中的桃源/那天 那地 那毡包/还有那悠扬的马头琴声/为何一直回荡在我的心间// 美丽的草原/我远古的家园/为了寻求那永恒的真理/我曾不得不含泪向你告别/走遍塞外 浪迹天边/美丽的草原/今生我多想再回到你身旁/多想在你面前/痛哭 我要告诉你/那千年的梦想已经实现”。“走遍塞外 浪迹天边”改为“ 走遍塞北 浪迹江南”,南、北都走一走,而且不能老是远离人群。此诗从反复咏叹“美丽的草原”中展开联想和回忆,将过去世和现在世揉合在一起来写,产生一种迷离恍惚的感觉,因而使实实在在的写景也略带飘忽的意味,与全诗的内涵配合得比较好。最后以得法作结,但不直言,构思比较巧妙。

我想骑上那骏马:“我想骑上那骏马/驰骋在无边的草原/我要唱支长长的歌/长长的神曲/在那方久久回旋// 我想骑上那骏马/驰骋到遥远的天边/我要将宇宙的真理/大法的真相/传唱在茫茫人间”。此诗虽然也浮想联翩,略带传奇色彩,但给人的现实感更强。只是第二节里“驰骋到遥远的天边”去传播“真理”和讲“真相”,效果是不是很好?如果往人堆里走,岂不左右逢源?骑着骏马一路高声唱过去,挺好的。而且“茫茫人间”或者没什么人、或者有人没什么反应,都不理想。此两处稍加改动,一定增色不少。

*正见网2007年6月1日登载“儿童诗:水中月”:

原文:“一轮圆明月/静静浮水面 /伸手去打捞 /碎成一片片”。首句的“一轮”改为“朗朗”。其实,“一轮”和“朗朗”都是可留可删的词汇,因为它们的内涵都可从其它词汇中推出,写出来,只是更直观而已。但“朗朗”可与下句的“静静”相结合,两个迭字分别表“色”和“声”,修辞效果更好。此诗的内涵既可以是正面的,又可以是“镜花水月”的一种注解。但作为儿童诗,因其图画形象很强,容易记着。无论给他讲那一种理都是可以的。

*正见网2007年6月2日登载“儿童节”:

原标题“儿童节来到”,删“来到”,能删的字就删,标题也一样,何况诗中已说“喜来到”。原文:“儿童节,喜来到,穿上新衣欢蹦跳。明慧校,道声早,老师夸我有礼貌。排排坐,开书包,身子端正笔儿牢。三个字,真善忍,一笔一划要写好。演节目,歌声高,齐唱法轮大法好。背洪吟,跳舞蹈,学做莲花手儿巧。下课了,共玩闹,被人冤枉我不恼。守心性,师父教,品学兼优好宝宝。”除在四个句末把逗号换为句号外,未作其它修改。此诗写得明朗、欢快,有孩子气,有节日气。诗中描述的儿童活动:向老师问好、写字、唱歌跳舞、做莲花等等,都具有典型意义和正面、健康的内涵。小孩子从小知道守心性,就更是“明慧校”独一无二的教育成果了。尚可改進者:“品学兼优”的说法被恶党提倡多年,已经被灌入许多恶党的信息:他们说的“品”就是忠于恶党,和传统的“品”已经没有关系了。因此我们可以避免用它,改用别的说法,比如“德才兼备”之类的。

*正见网2007年6月2日登载“惜时”:

原文:“春风拂柳丝丝舞/布谷声声催人進/春光有限时日短/莫待春尽空悲情”。此诗四句的结尾只有“情”字是阳平,因此和仄声的“進”不相押。如果押平声韵,第一、三句可以保留,如果押仄声韵,则第一、三句尾字均宜改为平声。此诗最主要问题是:按内涵,写春景应该明朗些,劝人精進或清醒也该响亮些。而作者对韵脚和尾声的处理使全诗色调显得有些暗淡,好象是在强调最后一句的“悲情”一样。但除了这个形式上的问题,原诗的构思、表达方式和主旨都比较好。因此根据原诗内涵,换用明朗响亮的韵脚,试改为:“春风拂柳丝丝长/布谷声声表衷肠/春光有限时日短/莫待秋风空悲伤”。首句“舞”表欢快,但“春风拂”中已隐含“舞”,而“长”的形象更好。第二句原诗是用“移就”的修辞法,很好,仍保留。因为“布谷”的叫声是催人“撒谷种”,因此“催人進”说得过去。但后两句的意思也可认为是“催人進”的逻辑延伸(作者就是这样写的),因此改“催人進”为“表衷肠”就完全切合原文内涵,而且使后两句规劝的内涵变得更加真诚。末句“春尽”便是“夏”,不是令人产生“悲情”的秋天,因此这个词总得改,就改“秋风”。“悲情”改“悲伤”基本同义。这样的修改基本上保留了原作内涵、完全保留了原作的表达方法和修辞手法。通常,对涉及到韵脚修改的地方,我们都不轻易改动,因为韵字的选择很有限,一改就可能把原作内涵改得比较多。但此诗的情形刚好能改得比较好而又基本不伤及原作内涵,就算一个特殊情况吧。

*正见网2007年6月2日登载“天有眼”:

因修改中涉及到句子次序的改换,为方便计,我们采取在被修改的句后加括号的方式。原文:“天有眼天上有天(这句的读法是3-4读,与七言诗应有的4-3读不同,改为 ‘天上有天天有眼’,并作为全诗第二句)/众生动静尽览见(‘尽览’改‘谁看’,并改作全诗第一句)/尘寰迷中苦争攀(‘攀’改‘斗’)/业果相报随尘缘(‘随尘缘’改‘俗缘牵’)/得大法喜破迷团(这句的读法又是3-4读,改为‘喜得大法破迷团’,并与下句交换位置)/善恶有报天理鉴(与上句交换位置)/慈悲救度善念展,化解恶缘变善缘。神集百雀齐庆欢(‘庆欢’改‘欢庆’)/翩翩飞聚惊世间。正法弟子行神念(‘行神’改‘发正’)/上天有眼喜赞观。”整个修改的基本出发点是规正形式上不太合理和不正确的地方,原诗内涵和表达方式完全没有改。改后的形式:“众生动静谁看见,天上有天天有眼。尘寰迷中苦争斗,业果相报俗缘牵。善恶有报天理鉴,喜得大法破迷团。慈悲救度善念展,化解恶缘变善缘。神集百雀齐欢庆,翩翩飞聚惊世间。正法弟子发正念,上天有眼喜赞观。”除了在句读、押韵等形式方面作者应该多加注意外,在内容方面也可多花点时间使词句尽可能精炼些。比如此诗中有些内涵是重复的,可以精简后合并某些句子,用更少的句子表达同样或更多的内涵。

*正见网2007年6月3日登载“感恩 --观《傣族少女》有感”:

为了简便,只在原句后加括号注明修改部份。原文:“山高水长,葫芦丝悠扬。一群美丽的傣族少女,在水中央。//天地浑成的浴场,如诗如画的风光。姑娘的秀发迎风飘飞(‘飘飞’改‘轻扬’);姑娘的美丽如花绽放。姑娘的纯洁似清清溪水,姑娘的舞姿世上无双(改‘世上’为‘举世’)//祖祖辈辈在这片纯朴的土地上(删“纯朴的”,调整句子长短);繁衍生长(前面加‘纯朴地’);祖祖辈辈相守着,这碧水青山的故乡(删‘这’)//神赐予这一切的质朴和善良(删‘一切的’);神赐予这一切的和谐和欢畅(删‘一切的’);世世代代表达对神的感恩和信仰(‘信仰’改‘敬仰’);世世代代把神的慈悲和嘱托,铭记不忘。// 葫芦丝悠扬,溪水静静流淌,美丽的傣族少女,在水中央 ……”。请注意“飘飞”和“轻扬”的词义和形象的差别;“信仰”和“敬仰”在内涵和用法上有重大区别:我们谈“敬不敬神”,不谈“信不信神”。“不信神”是人类败坏的最大特征,我们有神论者不把“信神”看作可以自由选择的“信仰”,这个词本身就是败坏的标志和结果。其它修改牵涉到删去可删之词汇,调整句子长度。句子长度和句读关系到全诗的节奏感,不要轻易增加两句之间的长短反差。一般人容易从表面上去模仿别人,不明白任何一种形式的改变都是有得有失的交换,如果不是真正清楚背后的理,往往就是失而不得。此诗用前后两节相同的诗节遥相呼应,创造出一种仙境般的氛围,在这种特殊的氛围里展开作者要描述的演出场面和抒发作者观后感。描述中抓住舞者的特征,以赞赏“姑娘”的口气来写,美丽而不妖艳;朴实而不土俗。抒发观感则以对神感恩的赞颂口气来写,理直气?选⒊渎?囱觥C栊春褪惴⒍季哂薪锨康母腥玖Α?p>*正见网2007年6月3日登载“佛恩浩荡”:

原文:“佛恩浩荡正危穹(换作第二句);为救众生师尊成(失韵,‘成’不押‘穹’,‘师尊成’改‘慈悲宏’,换作第一句);层层宇宙旧势灭,只剩人间一点红。讲清真相救众生(‘救众生’改‘醒迷众’换作第七句);世人听了迷中醒(改为‘天上人间共大同’,作为末句);“三退”超过二千万,天灭中共一念中(此联移上,作为第五、六句)”。作者似乎每句都在押韵,这样不必要,会增加构句的困难,而且每句押韵反而不如隔句押韵好,因为韵感是从“押”与“不押”的对比中体现出来的。作者的韵脚中实际上包含着“东冬”和“庚青”两个韵部的韵字,因此有的地方失韵。作者可自己上网找到“词韵简编”来对照一下,看本诗中哪些字同韵,以加深印象。此诗中有些句子写得很不错,比如“佛恩浩荡正危穹”,构句和声韵都好;“层层宇宙旧势灭,只剩人间一点红”,内涵丰富,形象而传神,堪称妙句。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诗词曲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