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评议:网上通讯



【正见网2007年05月24日】

*正见网2007年5月20日登载“大唐风--观《鼓韵》”:

原文:“辉煌宝殿叹巍巍,绿萼梅姝列阵中。金鼓一声惊天地,化作悠悠大唐风。”这是写看演出的观后感,首先要把自己看到的东西传达给读者,让他们有身临其景的感觉,然后才好在这个基础上发表自己的看法、抒发自己的胸怀,以期引起读者的同感。因此描写演出时不要在图画中加自己的形像或画外音。此诗第一句中“叹”字就是作者的画外音。当读者心中正在形成“辉煌宝殿”的“巍巍”图画时,作者一声“叹”就打断了这个画面和读者的思路。因此删去“叹”。第一句不入韵时宜仄收,此句“巍”是平声,因此在句末加“耸”以促進读者图画思维的形成。末句“化作”不太好。“化作”一阵风就没有声音了。作者这里是想说“金鼓”声有大唐的风味,因此说“卷起”要合理些,表示让人产生这种感觉。此诗前两句写景,第三句写声,声形并茂,为末句蓄足了势。第三句气势高昂,末句就结得轻松而悠远,而且很有韵味。

同稿寄来的还有另一首诗“紫云开--咏叹《飞天》:霞光一片天上来,佛国仙境妙万千。玉指轻旋香风散,新宇祥瑞降人间。”此诗原来投过稿,也评议过,可能作者没看到,那就再简评一次,并给作者提点修改建议。标题中“紫云”隐含“道家”之意,但诗中是写“佛国”,建议改为“瑞云”。第一句不入韵,但尾字“来”是平声,最好改为仄声字或者入韵的平声字。建议“天上来”改“下尘寰”,意思差不多,但入韵。第三句“指”不能“旋”,是手旋,五指跟着转动。“散”字单用不是“散发出来”而是“散掉”,根据作者的上下文,这里应说“起”:手一旋就起了一阵香风。建议第三句改为“玉手轻旋香风起”。

*正见网2007年5月20日登载“儿童诗三首”:

原诗没有标点,标点为编者所加。原文:“刺物:小小卫士,身披盔甲。谁不老实,我就刺它。”第三句中“不老实”是个很宽泛的说法,从耍小聪明到干大坏事,都可用,因此都“刺”就可能有惩罚过重的情形。好人也有不老实的时候,指出让他改吧,一下刺他几个孔,不利于劝善嘛。改为“谁要使坏”。已经“坏”了,刺一下让他“痛”改前非,可行。

“银河:长河天上挂,清澈又美丽。疑是人间水,昔日飞天去。”第三句“疑是”使得全诗的力量大为削弱。其实,中国古人认为,银河是和海相通的,因为有人曾经乘木伐出海,最后和牛郎相遇了。有此一说,第三句就可改为“连着人间水”。这一来第四句就可改为“航船上天去”,不用“飞”了,可以乘归航了。这样的比喻就明显的具有修炼的内涵。

“井底蛙:天不过井口大,井下我是老大。呱呱高叫几声,自觉拥有天下。”这是六言诗,但第一句是3-3 读,与后面三句 2-2-2 读法不同。根据原诗每句的内涵,可以削减一字变为正规的五言诗:第一句“不过”改为“就”;第二句删“是”;第三句删“高”;第四句“拥有”从哪个角度都不一定成立,改为“名声满天下”。这可以是蛙自己的看法,也可以是前三句的逻辑结论。这里描写的现象,在人类社会中很普遍:把自己周围的环境当成了世界,有点小名气就自以为是世界知名人物了。

原稿中还有另一首“银河”,因为太散文化,也没有什么修炼或正面教育的内涵,因此没有登载。

*正见网2007年5月21日登载“诗二首:泉 迎春歌”:

“泉:幽幽松柏静/点点几家灯/不闻山下夜/犹有浩歌声”。“山下”的内涵还不是很确定,读者不一定能联想到尘世等概念。改为“尘嚣”,就绝无误解的可能。虽然有点“露”,但考虑到让尽可能多的读者都理解,还是合适的。第四句“浩歌”一词,颇费思索。因其有“高声”的内涵,声音小了不算。泉声整天都那样响,可能打扰生活。因此改为“赞歌”,音量可由读者自己调节。又,“犹”字语气与上句稍有不接,改为“唯”字。这样改后,只有“赞歌”没有明说赞谁。但因为“不闻尘嚣夜”,赞的反正不是“尘嚣”中的东西,那就是“超尘拔俗”的了。还是明确的,只是要稍微想一想。读此诗令人有出尘之想。唯一的问题是,这样生活的人家在当今之世可能是很少了。

“迎春歌:(一)人逍遥/鬼逍遥/天上天下起狂飙/恶浪滔/恶浪高/片片轻帆入浩渺//大法徒/不辞劳/一路高歌斩万妖/真相传/户户晓/乱世红魔何处逃”。人、鬼都不一定“逍遥”:人世太多苦恼;鬼被驱使着来搞破坏。分别改为“心焦”和“心骄”。“入浩渺”可能被误解为“回避”甚至“逃避”,改为“逐浪高”:浪多高,我总在浪上头,更高。前面“恶浪高”就改“高”为“浇”。“(二)风渐息/雪渐消/阳光朗朗柳枝俏/戏蝶舞/羊儿跳/大法清音处处飘//山含笑/云含笑/万古洪愿今朝了/师徒笑/众生笑/碧水青天永不老”。第二句“雪”改“雨”,因“风、雨”有明显的喻义。下片第二句“云”改“水”,因“山、水”为惯用法。末句中“碧水”改为“碧海”,更切合“永不老”。本诗仍然充分应用图画思维,生动形像。但句式稍简,重复多了就有点板滞的感觉。如果在七言句前后插入一个五言句,可能就灵动一些。

*正见网2007年5月21日登载“劝君”:

原文:“繁华起,红尘坠/夜夜笙歌/不过好梦留人睡// 浮生苦,情中醉/名喧利扰/奈何不解其中味// 人散去,心忧瘁/挥之不去/尽是前缘今轮回// 回首处,如梦碎/ 物是人非/不如清心一念归”。常人“ 挥之不去”的,不直接是“前缘”“轮回,而是人世间的各种烦恼,而这正是“业报轮回”的产物,是自己罪业的回报。因此改“前缘今轮回”为“轮回前世罪”。此诗很有词、曲风味,除句式的选择外,也与词汇和表达方式有关系。

*正见网2007年5月21日登载“春夜”:

原文:“新楼栉比遮东月,古巷灯华三退切。劝退出门望夜空,月明杨树花飘雪。”第一句中“遮”就隐含着“新楼”后面的房屋会在阴影中,这和本诗的气氛就不太融洽,因此改“遮”为“映”,互相反衬,更明亮了。第二句中“灯华”不确,改“灯明”。末句“月明”不必了,因首句已点明了是月夜而且“映”月必然是月明时。因此改“月明”为“和风”,增强诗中畅快、顺利、令人振奋的气氛,而且“杨树花”要飘飞起来,也得有点风。基于诗的内涵,原来的标题“市夜”也改为“春夜”。此诗后两句写得很好,第三句点明前面人们忙着“三退”是作者“劝退”的结果,末句接着“望夜空”而很自然地以景语作结,把作者欣慰的情绪融合到写景中:和风里,杨树满天飞花,有如雪花飘落。作者心中的感受,不用明言,读者就能直接感觉到,而且以雪比花,很有诗味。

*正见网2007年5月21日登载“敬颂圣王恩德”:

原文:“法轮飞旋佛光照,圣王正法行世道。扫除旧尘乾坤正,躬栽净莲满九霄。慈悲无量救众生,法力无边新宇造。天上人间同敬颂,圣王恩德万代晓。”第二句“行世道”改为“入人道”稍微规范、好懂些。“扫除”改为“扫净”,强调正法的彻底。“乾坤正”改为“正乾坤”,因为此诗押仄声韵,非押韵行就宜用平声尾。“躬栽净莲满九霄”一句,能栽“净莲”(比喻弟子)者只有师尊,用“躬栽”就不妥。栽到世间是来正法的,栽到“九霄”上去就不好解释,因为返归要弟子们自己返,不能让师尊直接把我们“哉” 到天上去。因此改此句为“涌出净莲枝枝俏”,强调弟子们自己的努力。第七句中“同敬颂”须要“敬颂”的对象,因此改为“颂师尊”,末句中“万代晓”改为“三才笑”,强调目前要成就的法正天、地、人,重铸三才的大事,照应前面的“新宇造”。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诗词曲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