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悠悠:重教重德,义感上苍!

陆文


【正见网2008年08月20日】

一、邓太后重教督学

汉和帝的皇后邓绥,姥在和帝死后临朝听政,是为邓太后。她六岁时即懂《史书》,十二岁时通晓《诗经》、《论语》。十六岁入宫后,一开始为贵人,后来因为知书达理,德高望重,而被立为皇后。她虽然位列至尊,却仍不忘读书,在后宫中,曾师从曹大家学习经书。她白天治理朝政,晚间依旧诵读不倦。她在读书过程中,发现字有讹误,担心谬误流传,有背原义,便选调诸儒刘珍等人,再加上博士、议郎、四府掾史,共五十余人,到东观校雠古籍。她还诏命宦官近臣在东观学习经传,然后传授给宫人。在她身边的侍从,都开始习诵经典,早晚苦读,蔚然成风。

她刚临朝期间,水灾旱灾,连连不断;外寇内盗,频频发生。由于她重教重德,最后终于归于承平。这与她按照经书所说的仁政治世,做到“政非惠和,不图于心;制非经典,不访于朝”有密切关系。

邓太后在执政时,考虑到子孙后代的教育问题至关重要。元初六年(公元119年),她下诏把和帝的弟弟济北王、河间王的五岁以上子女四十余人,以及邓氏近亲子孙三十余人,统统召集在一起,给他们准备好居住和学习的馆舍,请人向他们讲授经书,而她自己则亲自监督和考试这些子弟。对于年纪还幼小的子弟,邓太后给他们特意安排了师傅,让师傅们一早一晚進入宫中,精心抚育和诱导他们。

邓太后不仅亲自着手教育子弟,而且还把教育子弟的意义,告于亲友,让亲友一同重视此事。她曾经给从兄河南尹邓豹、越骑校尉邓康一份诏书,其中写道:“我之所把这些孩子召集在一起,给他们配备学官,是因为方今之世,承袭了各代先王的弊病,世道浇漓,人心不古,滋生了奸诈虚伪的风气。‘五经’的精神已经衰败缺失。如果不加以教化引导,后世必将衰落。所以,我才打算弘扬圣道,借以匡正世风时俗。《论语》云:‘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现在皇亲国戚的后代,穿得温暖,吃的可口,坐着好车,骑着良马;但却又不学无术,不识好歹,这正是召来祸败的原因哪。明帝永明年间,曾让外戚樊、郭、阴、马四姓小侯的子弟入学,为的就是矫俗匡时,让他们心怀忠孝。先公(邓禹)既以武功载于青史,入用文德教化子孙,所以才使他们能够自我约束,未触犯法网。如果能让孩子们上承祖先的鸿业,下思我这份诏书的本意,那就对了。你们要勉于其事啊!”

二、邓太后仁德治狱,感动上苍

汉和帝去世后,年方百日的刘隆即位,皇太后邓绥临朝听政。那时,汉家刚遭国丧,法规禁令有些混乱,常有冤狱。新上台的邓太后细心察证,不愿以拷问逼供。一次,宫中丢失了一箱大珍珠。邓太后考虑到如果把宫人都抓起来,一拷问,一定有些人屈打成招。于是,她亲自往来于宫人之中,察颜观色,结果盗珠的人神色慌张,当即自首服罪。

还有,和帝活着时宠幸的吉成,被几个御者,诬告为以巫术蛊惑君主,经专门负责宫人事务的掖庭逮捕拷问后,他供认不讳。然而,邓太后认为他是和帝的贴身侍奉,和帝待他有恩,他本来又无不满,现在竟然一反常态,有些不合情理。她重新找来吉成核实,果然不是他干的,而是御者所为,嫁祸于他。邓太后为吉成洗去了冤情。左右的人,都大为叹服。

有一年夏天,京师一带大旱。臣子上奏:“天象变异,可能是冤狱所致。”邓太后便亲自到司法部门去调查冤狱。有一个囚犯,本来没有杀人,但禁不起严刑,承认自己杀了人。邓太后到狱中时,他已被关押得奄奄一息,是让人抬着见太后的。然而,因有狱吏在场,他虽有冤屈也不敢讲述。当他被抬着回牢房时,他抬起头好像有话要说。邓太后发现了他的神情,马上叫人把他抬回来,仔细加以询问。这个囚犯,老老实实讲述了自己的冤屈。邓太后当即把把有关的主事官员收监下狱,为他抵罪。邓太后的做法,感动了上苍。她还未回到宫中,天就下了雨,很快解除了旱情。

光武帝以后,还有一些作奸犯科的囚犯,以及外戚马氏、窦氏的家属,一直被拘押在监狱里,邓太后下诏赦免了他们的罪行,恢复了他们平民的身份。但是,对待自己的家属,邓太后却不大客气。邓太后想到马氏、窦氏的前车之鉴,向司隶校尉、河南尹、南翔太守下诏道:“每当我浏览史书,看到前代的外戚宾客依仗权势,轻薄公事,盛气凌人,甚至损公肥私,给人制造痛苦,就想到问题出在执法上。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是造成外戚为非作歹的原因。如今车骑将军邓骘(zhi志)等虽然胸怀恭敬孝顺之心,但宗族庞大,亲戚不少,宾客奸猾,其中许多人违犯了禁令法规。你们务必要严加整饬,不能包庇纵容!”

邓太后下诏后,凡有外戚犯罪的,都一律不加宽恕。邓太后的哥哥邓骘有个儿子叫邓凤,官为侍中,曾经接受过中郎将任尚馈赠的马匹。后来任尚因盗取军粮而被判罪,以囚车送至廷尉,邓凤担心接受马匹的事情泄漏出来,先向邓骘作了坦白。邓骘害怕邓太后,急忙剃光妻子和邓凤的头发,交出收受的马匹,向太后谢罪。

天下人都称颂邓太后,重教重德,法不阿亲。

(事据《后汉书.皇后纪》)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历史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