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教材(高级):谦谦君子湛僧智(历史故事)

正见文化课教材编辑小组


【正见网2008年09月20日】

【原文】

谯州(1)刺史湛僧智围魏东豫州(2)刺史元庆和于广陵(3),魏将军元显伯救之,司州刺史夏侯夔(4)自武阳(5)引兵助僧智。冬,十月,夔至城下,庆和举城降。夔以让僧智(6),僧智曰:“庆和欲降公,不欲降僧智,今往,必乖(7)其意。且僧智所将应募乌合之人,不可御以法;公持军素严,必无侵暴,受降纳附,深得其宜。”夔乃登城,拔魏帜,建梁帜;庆和束兵而出,吏民安堵,获男女四万余口。

(出自《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五十一・梁纪七》)

【注释】

(1)谯(音桥)州:梁朝置,治所在今安徽滁县。
(2)东豫州:治所在今河南息县。
(3)广陵:北魏东豫州治所,在今河南息县城关。
(4)夏侯夔(音魁):夔字季龙,?弟也。与兄前后任豫州刺史,兄弟两人对百姓都有恩惠,百姓作“夏侯歌”歌颂他们。
(5)武阳:义阳三关之一的武阳关,在今河南罗山南。
(6)夔以让僧智:夏侯夔想把受降的功勋让给湛僧智。
(7)乖:意见无法一致。

【语译参考】

梁朝谯州刺史湛(音站)僧智在广陵围攻北魏东豫州刺史元庆和,北魏将军元显伯前去救援,梁朝司州刺史夏侯夔从武阳关率兵去帮助湛僧智。冬十月,夏侯夔到东豫州城下,元庆和献州城投降。夏侯夔想把受降的功勋让给湛僧智,湛僧智说:“元庆和要向您投降,不想投降我湛僧智,我如果前去受降,必定和他的心意不合。况且我所统帅的都是响应招募而来的乌合之众,无法用法令来约束他们;您治军向来严谨,必定不会发生侵犯民众事件,前去受降接管,再也合适不过了。”

夏侯夔便登上城楼,拔去北魏旗帜,树起梁朝旗帜;元庆和放下兵器出城投降,全城百姓官吏无一骚乱,共获得男女四万多口。

【研析】

争功诿过是人之常情,多数人喜欢显示自己的功劳,以求得封官爵赏或博得他人赞美。而我们看到湛僧智却能将功劳归给刚刚赶来援助的夏侯夔,忘掉自己围攻东豫州已长达十个月的辛劳。而且深知自己的短处,唯恐他统帅的乌合之众侵犯百姓;不掩没他人的长处,大功告成不争着取功,以成就国家大事,此种忠而无私的精神,司马光赞誉他是正人君子。

的确,人处在名利之中,能看淡它,甚至去成就他人的,需有宽厚无私的胸襟及放下名利的执着才能做到,否则,若是一般看重私利的人,可能还嫉妒得不行,怎么肯把功劳归给别人呢!而湛僧智其可贵之处,就在于此,难怪他能名留史册。

【延伸思考】

1. 忠而无私的气度,殊属不易。尤其在当今利益挂帅的社会,更是今不如古。为何会道德滑落如此快速,请你分析其原因?
2. 知己之短,不掩人之长。就是让我们学会明白自己的缺点,同时能欣赏别人长处。一旦对自己有更深刻的了解,也是一件好事。请你反思自己也有如此修为吗?
3. 你从湛僧智和夏侯夔的互动对话中,学到什么?

【参考资料】

1.《资治通鉴》(33) 李国祥 顾志华 陈蔚松主编 台湾古籍 2001年二月出版
2.《资治通鉴今注》(八) 李宗侗 夏德仪校注 台湾商务印书馆
3.《白话资治通鉴》(第十册)沈志华 张宏儒 主编 建宏出版社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