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教材(初级):桑榆之光 (历史故事)

正见文化课教材编辑小组


【正见网2008年09月14日】

【原文】

远公(1)在庐山(2)中,虽老,讲论不辍(3)。弟子中或有堕(4)者,远公曰:“桑榆之光(5),理无远照;但愿朝阳之晖(6),与时(7)并明耳。”执经登坐,讽诵(8),词色(9)甚苦(10)。高足之徒(11),皆肃然(12)增敬也。

(出自《世说新语.规箴第十》)

【注释】

(1) 远公:即释慧远,俗姓贾,晋雁门楼烦(今山西省崞县东)人。东晋时高僧,庐山东林寺主持。
(2) 庐山:山名。在江西省九江县南。
(3) 辍:停止。
(4) 堕:同“惰”,懒惰。
(5) 桑榆之光:照在桑树、榆树上的落日余晖。比喻来日不多。
(6) 朝阳之晖:比喻学生正值壮年,来日方长。晖,日光。
(7) 与时:随着时间的流转。
(8) 讽诵:吟诵。
(9) 词色:言辞和表情。
(10) 苦:热切。
(11) 高足之徒:程度好的弟子。
(12) 肃然:恭敬的样子。

【语译参考】

远公在庐山中,虽然已年老,但仍不停讲论佛经。弟子中有人学习怠惰,远公就对弟子们说:“我就像照在桑树、榆树上的落日余晖,自然不会照得长久;但愿你们像早晨的阳光,随着时间,越来越明亮。”然后他拿着佛经,坐上讲坛,诵经的言辞和神情充满了热情。程度好的弟子都面色恭敬对他更加尊敬。

【研析】

这则故事是描述释慧远高僧晚年勉励弟子应珍惜时光,努力向学的情况。俗语说的好,活到老,学到老。释慧远看到弟子不认真学习,于是苦口婆心说明自己就如落日余晖,来日不多,但弟子们正值壮年,期许他们的成就能与时俱進。话一说完,就身体力行以充满热情的态度诵经。他的认真态度感动了弟子,也让弟子们对他更加尊敬。

成功绝不是偶然的,尤其是做学问,更必须是以风扎风打的方式,并经过长期经年累月的累积,才能有所成。

【延伸思考】

1、请自我评估,自己在当学生时的学习态度如何?如果让你重新过一次学生生活,你将会以何种态度来面对?
2、如果你是学校的老师,对于不认真学习的学生,你会如何处理?
3、有人认为,人一生下来,他的一生就已经是定论,后天的努力,并无法改变命运;也有人认为,人的一生是靠自己的努力来决定。请分享你对人生的看法。

【参考书目】

1、《新译世说新语》 三民书局 1996年
2、《【解读经典】世说新语》中华书局 2004年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