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65):叶幸司韶

正见神传文化编辑小组


【正见网2009年07月26日】

叶(一ㄝ?)。(yè)

【历史来源】

1、出自于芈姓,颛顼后裔叶公之后,以封邑为氏。根据《风俗通义》及《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等资料所载,颛顼后人沈诸梁,又称叶公,叶公也就是成语当中“叶公好龙”中的叶公。原本名字是沈诸梁,字子高,是春秋时期,楚国左司马沈尹戌之子。由于才能出众,在楚惠王时期被封在楚国北边要地叶邑为尹,也因为楚县尹通称为公,所以又称叶公。叶公在叶邑兴修水利,使当地的环境有较大的改善。他平定白公之乱,身兼要职却不眷恋权位,激流勇退并归隐终老于叶邑。所以他的后裔便以邑为姓,叶邑成为叶氏祖地,叶公成为叶氏始祖。

2、出自于叶调国。叶调(今印尼爪哇岛或者苏门答腊岛)。东汉永建六年曾经遣使中国,建立友好关系,叶调国来中国的移民大多以叶为姓,传名竹帛。

3、出自于中国古姓。中国古姓中的叶阳氏、叶大夫氏,在今天已经见不到。按照两字姓、三字姓转为单字姓的规律,叶阳氏、叶大夫氏后来也改为叶氏。

4、出自于其它源流和少数民族有叶姓。

(1)根据《姓氏考略》资料所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日南郡(今越南境内)大多以叶为姓。如春秋时吴国人叶雄即是南方少数民族的后裔。

(2)满族纳喇氏、叶赫勒氏、德昂族亥氏,台湾土著、彝、蒙、土家、锡伯、保安、回、苗等民族均有叶姓。

【郡望】

1、下邳郡:东汉永平十五年(西历72年)改临淮郡置国,治所在下邳(今江苏雎宁西北),辖地北至江苏新沂、邳县,南至安徽嘉山,东至江苏涟水、淮安和靖江市。南宋时改为郡。

2、南阳郡:于今河南省西南部、湖北省东北部一带。

【历史人物】

叶法善

叶法善,字道元,出生在南阳的叶邑,后住在处州松阳县。叶家四代修道,都好做好事积阴德以救物济人。他母亲姓刘,白天睡觉时,梦见流星進入口中,吞下之后便怀了孕。怀孕十五个月才生下他。

他七岁那年,失踪在江中,人们都认为他死了,三年后他却回来了。父母问他为什么去了这么久,他说:“一个穿青衣服的童子领着我,给我云浆喝,所以我就逗留了一会儿。”又说:“穿青衣服的童子领他去见太上,太上允许留他。”他成年之后身高九尺,额头上有两个“午”字。

他的性情淳厚,肤色洁白,不吃荤腥辛辣之物。他常常独自处在幽室之中,或者云游林泽,或者寻访云泉。从仙府回来,他已经有役使鬼神的道术了。于是他住進卯酉山。他的家门离山很近,有一块巨石挡路,常常要绕着走避开它。他扔出一道符搬起那巨石,巨石顷刻间便飞走了。路就平坦了。众人都感到惊奇。

他曾经到括苍白马山游览,在一所石室内遇见过三位神人。三位神人都穿着锦衣,戴着宝冠。神人对叶法善说:“我奉太上的命令,把密旨告诉你。你本来是太极宫紫微殿左仙卿,因为校录不勤,被谪贬到人世上来。你应该赶快立功,济世救人,辅佐国家,功满之后,就会再恢复旧职。太上还让我把真仙的的法术传授给你。你还要勤于修行,帮助众生,好好地勉励自己吧。”神人说完便离去了。

中宗复位以后,武三思还继续掌权。叶法善多次报告了武三思的阴谋,保护了中宗相王和玄宗。武三思十分忌恨,叶法善因此被流放到南海。广州的百姓一向仰慕他的名字,面向着北方等候着他。他骑着白鹿,从海上来到,住在龙兴新观。远近的人们都来礼敬他,施舍的钱物极多。他把这些钱物全都用来修观宇了。

一年以后,他進到洪州的西山里养神修道。景龙四年辛亥三月九日,括苍山的三位神人又下来,传达太上的命令:“你应当辅佐我们的睿宗皇帝 和开元圣帝,不可隐居在山中而耽误荒废了对你的委任。”说完就离去了。当时这两位皇帝还没有登位,而他们的庙号年号,叶法善全都事先知道了。

那年八月,果然有诏书召他回京。等到后来平定了韦皇后,相王李旦成为睿宗皇帝。后来,玄宗继承了帝位,叶法善在京城辅佐圣主。凡是吉凶动静,他都能预先向皇上奏明。正赶上吐蕃国派使者来献宝,宝被封在匣子里。使者说:“请陛下自己开,不要让别人知道其中的机密。”朝廷一片默然,只有叶法善说:“这是个凶匣子,请陛下不要开。应该让吐蕃的来使自己开。”玄宗听了他的话,命令蕃使自己去打开,结果匣子里的暗箭激射出来,正好把蕃使射死了,真相果然像叶法善说的那样。不久,皇帝封他为银青光禄大夫、鸿胪卿、越国公、景龙观主。

第二年正月二十七日,忽然有几百只云鹤排成行列从北边飞来,飞翔聚集在叶法善故居的山上。仙鹤徘徊了三天,五色的瑞云覆盖了他的住处。这一年庚申六月三日甲申时,他在京都景龙观坐化。他的弟子既齐物、尹?见到了神仙下来的事,但是他们保密,不往外讲。二十一日,皇帝下诏书,赠他金紫光禄大夫、越州都督的称号。

他活了一百零七岁。他所住的那个院子里,异香浓郁,仙乐声声,有一股青烟直上,映照天空,整整一天才消失。叶法善死前曾请求归葬故乡。皇上下令把他的侄子──润州司马叶仲容引度为道士,和中使一块监护着他的灵柩,葬到松阳县。并且诏令衢、婺、 括三州协助操办葬礼,供给所需要的钱物。出殡那天,皇上又敕令官吏们穿上白色丧服在城门外送灵。

叶法善的事迹很多。开元年初正月十五夜里, 唐玄宗把仪仗移到上阳宫观灯。尚方署的工匠毛顺心构建了三十多间彩楼,还放上金翠珠玉,楼高一百五十尺。微风吹来,锵然有声,很有韵味。用灯做成龙、凤、 螭、豹跳跃的样子,好像不是人所能完成的。唐玄宗看了非常高兴,派人把叶法善找来在楼下看,别人都不知道。叶法善说:“灯景的盛况固然是无比的。但是西凉府今夜的灯也仅次于这里。”

玄宗说:“法师刚才曾经去过?”叶法善说:“我刚从那回来,就受到陛下的紧急召见。”玄宗对他的话感到奇怪,说道:“现在我也想去,行吗?”叶法善说:“这很容易。”于是他让玄宗闭上眼睛,约定说:“一定不要随便乱看,如果误看了什么,一定会受到不寻常的惊吓。玄宗照他说的那样做,闭着眼睛用力一跳,已跃上高空,不一会儿就觉得脚已触到地面。叶法善说:“可以睁眼看了!”

只见灯火辉映,连绵几十里,有接连不断的车马,又有纷然众多的士女。玄宗不住的称赞这里的灯会盛况,赞叹了好久。于是,叶法善就请他回去,又闭上眼睛腾空而上,一会儿便回到彩楼之下了。那支歌舞的曲子还没有结束呢。玄宗到凉州的时候,用镂铁如意换了酒喝。第二天他派出一位中使,以办别的事为名到凉州去,找到了镂铁如意带了回来,证明叶法善带他去凉州的事不假。

幸(ㄒ一ㄥ?)。(xìng)

【历史来源】

 根据《通志.氏族略》记载,望出南昌、雁门。《通志》张澍云:其先得姓于君,因以为姓,如宠氏、赏氏。意思指幸姓的起源是来自宠字与赏字二字。由于臣民们受到国君的宠幸为荣,所以以此为姓。

  幸氏一世祖-偃公-周成王赐姓壬戌年西历前1079年,镇守沧州(雁门在此地域内),渤海沧州青池人。周文王第47子,武王之弟偃因镇守朔北雁门有功,武王之子周成王于壬戌岁(西历前1079年)赐其叔偃为幸姓,所以偃是幸氏的鼻祖。其子袭父职并传一十三代。

【郡望】

1、雁门郡:战国时赵置,此后多以雁门为郡、道、县建制戍守,雁门关之称始自唐初,因北方突厥屡有内犯,唐驻军于雁门山,于制高点铁裹门设关城,戍卒防守。

2、渤海郡:西汉置,在今河北、辽宁的渤海海湾沿岸一带。

3、南昌郡:汉为豫章郡治,隋为洪州治,五代南唐及明、清为南昌府治,均为今江西南昌。
  
【堂号】

郡望堂号:雁门、渤海、南昌。

【历史人物】

幸南容

幸南容(公元746~819年),又名幸显,字惕微;唐代筠州高安华林乡洪城村人(今江西高安)。精研文史,唐德宗贞元年间金榜举为進士,历官太常寺卿、国子监祭酒兼太子宾客。

据史料介绍,幸南容在唐贞元九年与柳宗元同举進士,此时,幸南容已四十七岁,比柳宗元大二十六岁。柳宗元在给幸南容撰写的墓志铭中曾说:“公居胶痒时,以能文著,宗元甫龄,闻公盛名,每致翘慕,比应京试,得接公颜,宇量汪汪,问学渊源,质之素闻,若合左券,倾盖之顷,即不忍释去,遂为故交,相与讲论不置。阅数年,赖君淬砺,乃幸叨未荐,既而君果联名穆寂,宗元亦获附骥。”

由此可见,在中举之前,幸南容因为学问渊博,文章出名,曾在京都或各地讲学。中举后,幸南容居官二十一年,唐元和四年他受任国子监祭酒兼太子宾客。“一时礼教为之重新,始复太宗旧制,且师道庄严”;“太子诸生,咸沐作育之化。”所以幸南容在讲学提携后進上充分用心,在当时影响深远。唐宪宗曾称誉其曰:“在翰林有论恩之益,兼僚有辅导之功,掌教成均,师道惟严。”

唐元和九年(公元814年),幸南容以六十八岁高龄告老还乡回高安洪城,仍潜心教化,不改初衷。在洪城“筑书院以授业”首建中国最早的书院之一“桂岩书院”,讲学授徒,“颇获士望”。一时之间,远近文人知者蜂拥而来,幸氏洪城“应桥车马驱逐,长途游客如织”,此举也为幸家累世累代兴办家族私塾开创了新例,这种教化方式在中国历史上影响颇大。他逝世后,唐宪宗封他为渤海郡开国子爵、文贞公。

桂岩书院在历史上几经废兴,而幸氏子孙却一直坚持器重诗书,办学不辍。


司(ㄙ)。(sī)

【历史来源】

1、在神农成为部落首领时,有一位专事占卜的大臣名司怪,他的后代子孙以司为姓。

2、春秋时期,郑国有位大夫名叫司成,他的子孙以祖字为姓。

3、春秋时期,晋国有大夫叔虎,被封于嘤,建立嘤国,下有卿士司臣,所以后代子孙也姓司。

4、春秋时代,有程国,伯爵,时称程伯。直到程伯休父时,为周王室司马官,受赐为官族,所以子孙便以为司姓。

5、春秋时卫国卫灵公有子公子郢,其子孙世为卫国司寇,后裔以官为氏,姓司寇氏,后改为单姓司。

6、历史上的复姓司德、司城等,其后裔亦改为单姓司,称司氏。

【郡望】

顿丘郡:西晋武帝时始置,辖境在今河南省浚县、清丰县一带。

【堂号】

淮右堂:宋朝时候舒州团练司超,屡立战功,在蔡州、绛州、郑州、蕲州等地做官。这些地方都属淮河之右,他熟悉淮右江山的险易,所以打起仗来百战百胜。

【历史人物】

司居敬

司居敬,元朝时恩县(今山东平原县等地)人,生活简朴,为人耿直,至元末为邹县尹。

他勤政爱民,常到各地查询民情。当地县民当时最大的困难,是要把田赋运到胶州交纳,路途遥远,往返困难。他曾三次上书,要求改运滕县,终于得到允许。

后来又了解到许多人想读书,但没有学校,于是他建造学宫,广设学田,把自己的藏书也捐给学宫。他离职后,县民为他刻石纪念、感戴他的恩德。

韶(ㄕㄠ?)。(sháo)

【历史来源】

1、出自于有虞氏,以乐曲名为氏。舜成为部落首领时,他的乐官作了一首名叫《韶》的曲子,优美动听。所以舜臣乐官的后代子孙以其祖上所作曲名为姓。望族居于太原郡(今山西省太原市)。

注:在《论语》中记载,孔子曾在齐国听过《韶》乐。

2、以地名为氏,源自于粤北韶州。现在广东省的曲江、乐昌、仁化、乳源、翁源、英德六县,自隋代以来,称为韶州,我国的韶氏便发源于这个地方。根据《寰宇记》所记载,韶州这个地方有韶石,在4000多年以前,圣君虞舜曾在南巡时到过这里,登韶山奏韶乐,因此得名。

注:韶石,是广东省曲江县北方的一个自然奇观,迤逦而东,共有36块奇形巨石,韶州因韶石而得名,古代的当地先民又以地为姓氏而姓韶。

【郡望】

太原郡:战国时秦置。治所晋阳,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
 
【堂号】

韶姓的主要堂号有太原堂。

【历史人物】

韶护

韶护,明初陕西省岐山人。在洪武年间当官。那时明朝刚取得天下,百废待举,韶护为官尽心尽力,力求办好办快,当时人们都赞扬他,朝廷于是升了他的官职。

他后来后以因勤恪敏达、事无凝滞而由户部主事改任星山典史,继又擢升为按察签事。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文明新见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