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57):牧隗山谷

正见神传文化编辑小组


【正见网2009年07月14日】

牧(ㄇㄨ?)(mù)

【历史来源】

1、源自于春秋,以封地为姓。根据《路史》记载,春秋时期,周武王的同母少弟,卫国大夫康叔被封于牧(今河南省淇县南部),他的子孙便以封地作为姓氏。以牧为姓的康叔后裔,后来以弘农为繁衍中心。

注:所谓弘农,是汉朝时的一个郡名,包括现在的河南省洛阳和陕西省商县以东之地。望族居弘农郡(今河南省灵宝县南)。

2、源自于上古,以名为氏。相传上古黄帝当天子以后,经常为了没有能干的贤臣来辅助他巩固王位,治理国家而发愁。有一天,他做了一个梦,梦见有一场大风把地上的污垢刮得干干净净。接着又梦到有一个人拿着只有千钧之力的人才能拉得动的强弩,驱赶着千万头牛羊。黄帝梦醒后觉得很奇怪,他想了很久才恍然大悟:“风是象征着号令,是执政者;垢字去掉土就是后,意思是指有人姓风名后,能职掌国政。千钧之弩是象征有力者;驱赶牛羊千万头,是指他能够牧(治理)民行善。意思是有人姓力名牧,可以辅助治理天下。于是黄帝立即下令寻访,不久果然在海边找到了风后,在大泽中找到了力牧。黄帝用他们两个作为他的相,天下果然得到大治。力牧因为帮助黄帝治理天下,立了大功,他的后代于是以他的名字为姓,称为牧氏。

3、以职业为姓。西周初年,有姬姓同姓诸侯国国。到了春秋时期,卫国君主的后代中有以牧业为生的,便以牧为姓。

【郡望】

弘农郡:汉武帝鼎四年置郡,相当于今天的河南省内乡以西、陕西省及华山以南的地区。治所弘农,在今天河南省灵宝县北部。
  
【堂号】

善治堂:黄帝有臣叫力牧,最善于治理天下,他帮助黄帝把天下治理得很好。

【历史人物】

牧相

牧相(生卒年待考),浙江余姚人。曾任明朝广西参议。

他与理学大家王阳明同是王华门下的得意学生,他尤受王华的器重。

明弘治年间,牧相進士及第,被授为南京兵科给事中。他为官直言,敢于犯上,曾以疏请罢礼部尚书崔志瑞等而享有盛名。到了明正德初年,他又因清查御马监,曾向皇帝力陈昌滥之弊以及中官李棠矫诏旨营私利之罪,但却因而受杖罢归。

牧相学识渊博,一生清廉,深受朝廷内外和乡里民众的尊重。

隗(ㄨㄟˇ)(wěi)

【历史来源】

1、以国名为姓,夏朝帝王后代。汤灭夏桀后,建立商朝,封夏朝王族的后代到隗邑作首领,并让他们建立了大隗国(今湖北省秭归东南一带),其国君称为大隗氏。大隗国一直延续到春秋时期,是楚国的同姓国,西历前634年被楚所灭。其后世子孙以原国名为氏,称为隗姓。又根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资料上记载,隗姓是春秋时翟国的姓氏,春秋时翟国、隗中在今湖北省秭归东南一带。

2、另外根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狄人讨伐?咎如时,俘获了他的两个女儿淑隗和季隗。因而她们的后代以隗为氏,称隗氏。

3、出自于中原北部少数民族赤狄人。他们中大多姓隗,春秋时期,周代中原北部的游牧民族赤狄人姓隗。赤狄人活动于晋、卫、鲁、邢一带,开始同华夏族通婚。西元前6世纪末,晋国大举進攻赤狄诸部落,赤狄人大多沦为晋国臣民,逐渐融合于晋人。赤狄后裔沿用隗姓。

【郡望】

1、余杭郡:原为秦代会稽郡所辖之余杭县,隋代置余杭郡。在今浙江省境内杭山一带。

2、西河郡:战国时魏国初置,汉代沿之。相当今陕西、山西两省之间黄河沿岸一带。
  
【堂号】

江石堂:三国时有个叫隗相的,对母亲非常孝顺。他的母亲不愿吃江边的水,嫌脏,必须是江心的水才喝。于是,隗相就每次撑小船到江心汲水,但江流太急,小船又没有依靠,每次汲水都很困难。可是有一天,江心中突然生出一块大石,隗相的小船依到石边,再不愁水急浪大了。人们都说是隗相的孝心感动了上天,所以称“江石堂”。

【历史人物】

○隗 照:晋代术士。他精通周易。临终时他对妻子说:“五年之后的春天,有一个姓龚的人会来,他欠我钱。”到了五年后的春天,果然有一个姓龚的人到来,占卜后说:“我不欠你钱,你的丈夫自己有钱,他知道你会渐渐贫困,所以把钱藏起来以便日后供你使用。一共有五百斤金子,放在青色的缸里,在屋子的东面,离墙壁一 丈,地下九尺处。”隗照的妻子依言挖掘,果然得到了金子。

○隗 顺:在岳飞被害后,他的遗体被临安隗顺(狱卒),冒着生命危险连夜背出城外,偷埋在九曲丛祠旁。为了日后辨识,隗顺又把岳飞身上佩带过的玉环系在其遗体腰下,还在坟前栽了两棵橘树。

20年后,即绍兴三十二年(西元1162年),宋孝宗赵慎为顺应民意,特降旨为岳飞澄冤昭雪,并以500贯白银的高价征寻岳飞的遗体。隗顺的儿子把其父藏尸的真相告知官府,岳飞的遗骨才得以迁葬杭州西子湖畔栖霞岭,让后世之人络绎不绝地于墓前凭吊。要不是隗顺,我们今天凭吊的恐怕就不是民族英雄的真正的遗体了。

山(ㄕㄢ)(shān)

【历史来源】

1、出自于姜姓,为烈山(又作列山)氏之后。根据《风俗通》资料上记载:“山氏,是古代烈山氏的后代”。相传炎帝是上古时姜姓部族的首领,是少典娶有湘氏女而生,原本居住于姜水流域,后来便向东发展,直到中原地区。炎帝出生于烈山,所以又号烈山氏。他的后代有的便用山字,作为姓氏。望族出于河内。

2、以官为姓氏。根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记载,周代有山务之官,掌管山林,后代子孙便以官为姓。周代掌管山林开发管理的官员叫山师,也有称山虞的。之后便有人世袭山师,子孙便姓山。

3、以祖名为氏。春秋时期,楚国有位高官叫叔山冉,他的后代便以他名字中的山字为姓,便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4、出自于他族改姓。根据《魏书.官氏志》记载,古代有复姓吐难氏,北魏时改为山氏。

5、出自于回族中有山姓。回族中的山姓,早期见于元朝官员山僧(晋宁路总管),其先祖是康里人,显然是入关后才使用的山姓。

注:现今山姓的回族,主要分布在河南、宁夏。

【郡望】

1、河南郡:汉高帝时置郡。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一带

2、河内郡:楚汉之际置郡。相当今河南省武陟一带。

【堂号】

浑璞堂:晋时山涛,竹林七贤之一。曾在赵国任丞相,入晋后为吏部尚书。他在朝中清廉俭约,刚正无私,选拔人才都是当时俊杰。他曾经谏议“州郡的武备不能减”,皇帝称为“天下名言”。王戎称赞他是“浑金(浑好似全的意思,浑金是赤金)璞玉(没有经过雕琢的玉)”。

【历史人物】

山涛

山涛,字巨源,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陕西)人。山涛很小就失去父亲,家贫,却有器量,卓然不群。他生性喜爱《老子》,常常有意掩盖自己的锋芒,不让人知。他和嵇康、吕安等人很要好,后来又遇到阮籍,就结交成竹林贤士,情投意合。嵇康后来犯了罪,临被杀前,他对儿子嵇绍说:“有山涛在,你就不会成为孤儿了。”

山涛年四十,才做了郡主簿。被荐举为孝廉,州里提拔他为河南从事。咸熙初年,山涛被封为相国左长吏。当时因为山涛在故里素负重望,晋帝就叫太子前往拜谒。司马昭把司马攸过继给司马师为嗣,平时也看重司马攸,曾对裴秀说:“大将军(司马师)开创基业还未完成,我不过是接随其后罢了,所以要立司马攸,将来好归功于兄长,你看如何?”裴秀认为不能这样做。

司马昭又问山涛,山涛回答:“废弃年纪大的而立年纪小的,违背礼制,不吉祥。(涉及)国家安危的大事,一定要依循古制。”于是,太子的位置才确定下来。太子亲自去拜谢山涛。羊祜执政时,当时有人想加害裴秀,山涛坚决地保护了他。因此不合朝廷权臣的心意,被外放做了冀州刺史,兼任宁远将军。

山涛两次担任选拔人才的吏部官员有十余年,每有一个职位空缺,他就先拟定几个人,看皇帝意中倾向谁,他再公开启奏,按照皇帝的心意把他所想的作为先考虑的对象。所以有时皇帝所用的人,并不是最佳推荐者,一般人不了解内情,认为是山涛凭自己的好恶任意选人。

有人在皇帝面前攻击诬陷山涛,所以皇帝亲手给山涛写信告诫他:“任人唯才,不要因为疏远贫寒而遗漏,天下就能太平了。”山涛依旧我行我素,一年之后,正好是后戚专权时期,他不想让杨氏掌权,多次规劝皇帝,皇帝心中也明白,但却不能改正。后来他以年老病重为由多次上表苦苦请求退位,皇帝不准许。

皇帝曾到宣武场讲习武事,当时山涛有病,(皇帝)让他乘车跟随。趁此机会他和卢钦谈论用兵之本,认为不应该废除州郡的军备,他的议论很精当。

当初,陈郡人袁毅曾做鬲县(治今山东平原北)令,贪污枉法,贿赂公卿,以求得好名声,也送给山涛一百斤丝,山涛不愿独自违抗当时的风气,就收下来藏在阁楼上。后来袁毅恶迹败露,用囚车送他到廷尉治罪,凡是他所贿赂的人,都要被追究。山涛就把丝拿出来交给官吏,上面积有多年灰尘,印封完好如初。

谷(ㄍㄨˇ)(gǔ)

【历史来源】

1、以国为姓,战国时期齐国的公子尾孙被封于谷,因此后代子孙便以国为姓。

2、出自于嬴姓,与赵、秦同一个源流。他们都是黄帝的后裔,传至舜的时候,被赐姓为嬴。嬴氏的后代有叫非子的,被周王封于秦谷,后来秦谷分为秦国和谷国(今湖北谷城),秦是公爵,谷是伯爵。春秋时谷国的后代便以谷为姓。

3、出自于他姓而来。根据《鼠璞》记载,古代有嘤姓,后去掉邑旁改为谷姓。

4、出自他族或他族改姓而来。

(1)根据《魏书.官氏志》记载,北魏的时候,代北复姓有谷会氏,为鲜卑族,進入中原后改为单姓谷。

(2)根据《唐书》记载,唐代有“九经书库”之称的谷那律,复姓谷那,本来是东夷人,之后他的世代子孙都改单姓谷。

(3)今彝、土家、满、蒙古、回、锡伯、朝鲜等民族均有此姓。

【郡望】

上谷郡:西历前222年秦国灭赵国后置郡上谷。相当于今天的河北省西北部,治所在今天的河北省怀来县东南。
  
【堂号】

1、恩威堂:汉朝谷郎官大中大夫。交南这个地方发生叛乱,谷郎于是率军征讨,恩威并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很快平息了这场叛乱。于是谷郎被拜为九真太守(在今天的安南河内一带)。
2、谷姓的主要堂号还有“经库堂”、“上谷堂”、“筑益堂”等。

【历史人物】

○谷利,三国吴人。原为孙权左右给事,因秉性忠果亮烈,言不苟且而受孙权宠信。公元二一四年,孙权被张辽围困,拚死突围而出,而必经之桥已被毁坏,谷利使权持鞍缓控,并从后力鞭其坐骑,马受惊而一跃过桥。因救主有功,被拜为都亭侯。

○谷朗(西元218→272年)字先义,东汉桂阳郡耒阳马水人,家中世代为官。谷朗成年后,正值三国鼎立时期。朗出任吴国为官。先后任郎中、尚书令史、郡中正、长沙浏阳令、都尉、尚书郎。后调入朝中,拜五官夕郎中,迁大中正大夫,专司察举人才。

吴永安六年(263),交趾郡吏吕兴背叛吴国。建衡元年(269)十一月,谷朗率兵经番禺、??,進军交趾,讨伐吕兴。平乱后谷朗迁九真太守。吴凤凰元年(272), 谷朗病逝任所。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文明新见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