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37):梅盛林刁

正见神传文化编辑小组


【正见网2009年06月16日】

梅(ㄇㄟ?)(méi)

【历史来源】

1、出自于子姓,为商汤后裔。据《通志.氏族略》和《唐书.宰相世系表》等所载,殷商时,君王太丁封其弟于梅(今安徽省亳州东南),为伯爵,世称梅伯。至商纣时,梅国国君梅伯为纣王所醢,后世子孙以封邑为氏。

2、出自他族所改。据《魏书》所载,汉时南蛮有梅姓;据《旧唐书》所载,北狄奚酋长有梅姓;清朝满洲人姓,世居沈阳;又,清满洲八旗姓梅佳氏后改为梅姓;清贵州贵阳府开州土司有梅姓;今满、土家、彝、蒙古、黎、东乡、锡伯等民族均有此姓。

【郡望】

汝南郡:汉高帝时置,治所在平舆,故城在今河南平舆北。相当今河南省中部偏南和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区。

【堂号】
1、宛陵堂 宋朝时宣城(古名宛陵)人梅尧臣,世称宛陵先生 ,任尚书都官员外郎。工诗,与欧阳修为诗友,着有《宛陵集》。

2、梅姓的主要堂号还有“汝南堂”、“华萼堂”、“绩学堂”等。

【历史人物】

梅鼎祚

梅鼎祚(1549年-1615年)字禹金,号胜乐道人,明代宣州区人。自幼笃志好学,饮食、寝处均不废书。16岁廪诸生,诗文名扬江南。

梅鼎祚青年时代善交游,与戏剧家汤显祖为莫逆交,擅长诗文古词,所作皆“骨立苍然,气纯而正,声铿以平,思丽而雅”。士大夫皆好之,有“诗文清雅”之誉。中年以后,专注诗文典籍的搜集编辑和戏剧创作,所作《玉合记》为昆山派的扛鼎之作,在中国戏曲史上具有一定影响。

梅鼎祚一生以读书、藏书、著书为乐,常说“吾与书若鱼之于水,一刻失之,即无以为生”。并建“天逸阁”专事读书写作,一生著述卷秩浩繁,涉及诗文、小说、戏剧等。

盛(ㄕㄥ?)(shèng)

【历史来源】

1、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据《姓考》载,周灭商之后,分封了许多同姓国家,盛国即是其中之一。盛国始封于周穆王时,其地在今山东泰安南面华丰一带。春秋时期,盛国不断受到鲁、齐、卫等强大邻国的侵扰,终在西历前686年为齐国所灭。亡国后的盛国公族为纪念故国,遂以国名为姓,姓盛。因此推溯起来,2000多年来的盛姓中国人,也是最为光荣的黄帝姬姓的后裔。

2、出自于祖名为氏,以S]姓所改。另外一支盛姓是由S]姓所改,得姓于西汉末年。西周初年有名臣召公S],其子孙有一支以他的名为姓,姓S]。到西汉元帝时,由于元帝名刘S],百姓必须避讳,S]姓人改为盛姓。又如如《姓谱》上记载说:“北海太守S]伟,避元帝讳,改姓盛”;《后汉书西 羌传》也指出:“东海盛包,其先姓S],避元帝讳改姓盛”。

3、出自少数民族改姓。清代满洲八旗姓盛佳氏者,改汉姓为盛氏。

【郡望】

1、汝南郡:汉高帝置郡。在今河南省中部偏南和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区。汉上蔡县地,元、明、清为汝宁府治,现在河南省汝南县。据《姓考》记载:“周穆王时盛国之后”。望出汝甫,梁国。

2、梁国郡:汉高帝置梁国,南朝宋改为梁郡。相当于今河南省商丘至安徽省砀山一带。

3、广陵郡:汉有广陵国,后改称郡,治广陵,故城在今江苏省江都东北。晋初徙治淮阴,在今江苏省淮阴东南。

【历史人物】

盛吉

盛吉,字君达,东汉会稽郡人。官廷尉,每至冬节,囚犯当断,妻夜秉烛,吉持册笔。夫妻相向垂泣而决断。视事十二年,天下称有恩。

廷尉是汉时官名,掌刑狱,类似于现今判案的法官。北齐以后称为大理寺;或称廷理。根据虞预《会稽典录》一书中,对盛吉的“有恩”是这样记载的:

盛吉,字君达,官廷尉。性慈悯、善体恤。其妻更是哀怜孱弱、慈悲为怀。常谓吉曰:“君为天下执法之人,千万要明察秋毫,不能使一人蒙受不白之冤而枉死,否则就会殃及自家子孙。”有罪囚犯倘若没后嗣的,让他的妻妾探视后夜宿牢房,使有遗腹子。视事十二年,天下称有恩。

他这种秉公断案、勿枉勿纵的做法,可以媲美《汉书》里的一则史实:
于定国为廷尉,为人卑恭,尤重经术,其决狱平法,务在哀蠲,罪疑从轻,加审慎之心。朝廷称之曰:“张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人;于定国为廷尉,人自以不冤。”


林(ㄌ一ㄣ?)(lín)

【历史来源】

1、出自于子姓。相传源自国神比干,三代孤忠的他是以忠正敢言而闻名,后来被暴君纣王挖心,于是他的夫人-妫氏便逃难到今天河南卫辉、淇县一带的长林,生下一个儿子。周武王姬发灭商后,赐他儿子林姓,并封在博陵(今河北安平县一带),此人便是林坚。林姓由他最早发源,后人尊他为受姓始祖。林坚的子孙后来形成了著名的西河郡、济南堂、下邳、晋安林氏、九牧林等郡望,还有问礼、九龙、忠孝等堂号,成为林姓最大派系。

2、出自于姬姓,是东周周平王姬宜臼(西历前770~前720年)的小儿子姬开,他的子孙以他的字林为姓。因起源于今河南洛阳一带,林姓家谱中就称为河南林。

3、此外,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时,将鲜卑族等原先丘林姓氏的都改成林姓,并注籍为河南洛阳人。其他少数民族中有满族的林佳氏和布萨氏也都有改姓林。

【郡望】

西河郡:古代所指不一。春秋卫西境沿黄河,称西河,即今浚县、滑县等地。战国时黄河在今安阳东,故安阳可称西河,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子夏居西河教授”是也。魏取秦今陕西黄河沿岸地,置西河郡,则以晋陕间黄河为准,西岸为西河。汉有西河郡,有今内蒙伊克昭盟东部及晋西等地。魏时,北部为羌胡所得,仅有晋西,治兹氏,治所在今山西省离石(今汾阳市)。唐亦曾以汾州为西河郡。

【历史人物】

林逋

北宋诗人、书法家林逋对多数人而言可能是陌生的名字,然而“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相信是爱诗人耳熟能详、朗朗上口的诗句。清浅的水面,微昏的月光,浮漾着梅花的疏影暗香。诗中透出的清雅静逸,令人吟诵再三,传唱千年亦不倦。这段咏梅的千古绝唱就是出自于林逋。

林逋(公元967-1028年),字君复,人称和靖先生,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他恬淡好古,不慕繁华,结庐于西湖孤山,终年 “饮湖光啜山绿”,是道道地地足不及城市的绝俗人。林逋清高古淡的人格颇受读书人敬重,例如大文豪苏东坡,直接就在林逋遗墨题诗应和,赞其人品高节。宋真宗闻其名,更是常常御赐粟帛,并且下令州县官员加以礼遇。

诗如其人,字亦如其人,“清劲”是林逋书法的特征。他不刻意求工,没有强烈的提 按顿挫,没有其他书家惯有的字体大小、速度快慢的强烈对比,可说是完全“无一点尘俗气”。挺劲的线条架构起大面的行距空白,让人在品读时不但没有空洞感, 反而自然而然地沉浸在清静、古雅的气氛中。

正是这股脱俗的魅力吸引人亲近林逋的书法,无怪乎诗人陆游见到他的作品时会发出“(林逋)书法高胜绝人,余见之,方病不药而愈,方饥不食而饱”的赞叹。


刁(ㄉ一ㄠ)(diāo)

【历史来源】

1、出自于姬姓,以国为氏。周文王时,有同姓国雕国,其国人多姓雕氏,后简称刁。

2、以技为氏。《汉书》所载:“考工雕人之后”也姓雕,后简改为刁姓。

3、以人名为氏。《风俗通》“齐大夫童刁之后。战国时有刁勃,汉有刁间,齐人,以富闻。子孙居渤海。

4、春秋时齐国大夫竖刁之后。根据《通志•氏族略》、《韵会》所载:“刁氏出渤海齐大夫竖刁之后。”春秋齐国大夫竖刁为齐桓公宠臣,曾与管仲一起辅佐齐桓公建立霸业。管仲去世后,竖刁专权。他的后代子孙便以祖上名字为姓,成为刁氏。

5、为貂姓所改。据《风俗通》所载,春秋时齐国有貂勃,后姓貂氏。古代雕、貂二姓,后来皆改为刁姓。另外再根据《日知录》、《复古篇》载,古代刁、雕、貂三字声同宗异,后统为刁姓。

6、出自于他族。明时云南刀氏有改姓刁者;清时云南建水州慢车乡土舍、镇沅土府、四川建昌道红卜苴土百户等均有刁姓;今土、满、蒙等民族均有此姓。

【郡望】

1、弘农郡:汉武帝元鼎四年(西历前113年)设置,治所在弘农(故城在今河南省灵宝南),辖境相当今河南黄河以南,宜阳以西的洛、伊、浙川等流域和陕西洛水、社川河上游、丹江流域。

2、渤海郡:汉代设置,治所在浮阳(即今河北省沧州),后移治南皮(故城在今河北省南皮东北)。

3、河西郡:北魏设置,故治在今山西省临汾。

【堂号】

1、藏春堂:宋朝时候刁约,做学问、做文章都很刻苦。开头做馆阁校理、后進使馆、又当扬州知府。辞官回来,在润州安家,号“藏春堂”。苏东坡送他的诗有“春在先生杖履中”,意思是连你的拐杖、鞋子都饱藏着春天的温暖。
2、刁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弘农堂”、“渤海堂”等。

【历史人物】

刁光胤

刁光胤,唐代雍京人,天福年到了四川。专攻湖石花竹、猫兔鸟雀的画艺。性情高洁,交游不杂。入蜀之后,发现有前辈也专画花雀的,顿时就将自己的画作减价出售,以示尊敬。有人问他笔法传承自何人?原来名家黄筌、孔嵩二人,亲授其诀。能得孔嵩升堂指导,又是黄筌入室弟子,当然绝非泛泛之辈。

刁公居蜀三十余年,画笔从没暂歇过,非病不休,非老不息,卒时已八十来岁了。豪贵之家及好事者,收得其画,视为家宝,传予世代子孙。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文明新见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