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29):计伏成戴

正见神传文化编辑小组


【正见网2009年05月22日】

计(ㄐ一?)。(jì)

【历史来源】

1、源自于姒姓。禹的后代,以封国为姓。夏商时有个国家叫计国(今山东胶县西南),是夏禹后人的封国,计国被周人灭后,禹的后人便以封国名为姓。
2、出自于少昊金天氏。西周初年是以地名命姓。周武王-封少昊之后-于莒,建都在计斤(今山东胶县西南),也就是《左传》中所提到的“介根”。莒国王族的后裔,以祖上建都地名为姓,成为计姓的一支。
3、他姓所改。《通志・氏族略》载:“辛氏改为计氏。”计姓望族居齐郡(今山东临淄)、京兆(今陕西长安东)。

【郡望】

1、京兆郡:即首都长安直辖区。在今陕西省西安市。
2、齐郡:西汉初年将临淄郡。相当于今山东省临淄一带。

【堂号】

晋鉴堂:南宋时候简州知州计有功在临时首都向皇帝献了自己写的《晋鉴》,要皇帝以东晋偏安当镜子,去恢复中原。后来被提举两浙平盐公事。

【历史人物】

计然

计然,姓辛氏,名文子,春秋时蔡丘濮上人,因精通计算,故称为计然。当越王勾践被围困在会稽山上时,他任用了范蠡、计然。而勾践按照计然的策略治国十年,使越国富有了,并能用重金去收买兵士,使兵士们愿意不顾箭射石击冲锋陷阵,终于报仇雪耻,灭掉了吴国,而且耀武扬威于中原,号称“五霸”之一。

越国的漆商虞孚,他不甘于过贫苦的生活,他向计然请教致富的方法,计然对虞孚说:“现在漆的销路很好,你为何不种些漆树,采漆卖漆呢?”虞孚听后又向计然请教种漆树的技术,计然也有问必答,耐心指教。虞孚回去后,辛勤劳作,终于开垦出大规模的漆树园。

三年之后,漆树长成。当他准备将漆运到吴国去卖时,他的妻兄来看他,对虞孚说赚得数倍利钱的投机方法,虞孚因急于发财,就依照妻兄的方法连夜取漆叶煮成漆叶膏,隔日将漆叶膏与漆一起运往吴国。

吴国的漆贩子看他的漆是上好漆,便讲好价钱,贴好封条,约定次日交钱取货。等到漆贩子们离开,虞孚便开启封条,将漆叶膏和入漆中。次日漆贩子发现封条有启动过的痕迹,便怀疑而没有成交,说是过几天再来。虞孚等了几天,也不见吴国的漆贩子再露面。时间一长,掺了漆叶膏的漆都变了质。结果,虞孚一两漆也没有卖成,连上好的漆也赔了進去。


伏(ㄈㄨ?)。(fú)

【历史来源】

1、出自于风姓,世上古太昊年间伏羲氏的后裔。伏羲氏苗裔,有的用“伏”作为自己的姓氏,成伏姓。伏姓也是宓姓,所以在古代伏、宓两姓通用。
2、赐为伏姓。北周时,有个人名叫侯植,武艺绝伦,跟随魏孝武帝西迁,甚得宠幸,便赐姓为侯伏氏。后来侯伏氏帮孝文帝大破沙苑,又被受赐姓为贺屯氏,因此侯植的后人形成侯伏氏和贺屯氏。孝文帝建都洛阳后,侯伏氏与贺屯氏皆改为伏姓。

【郡望】

1、太原郡:秦庄襄王四年(西元前246年)初置。相当于今山西省五台山以南、霍山以北的地区。
2、高阳郡:本是战国时高阳邑。北魏置青州高阳郡,在河北省高阳县一带。
3、平昌郡:南朝的宋代将顿邱郡改为徐州平昌郡,相当于今天的河南省中部,治所在顿邱。平昌安丘(今山西省安丘县西南)。

【堂号】

1、鸣琴堂:春秋的时候,孔子的弟子伏不齐为单父宰。不齐是一个很仁爱的人,而且他很有才智,他每天只弹琴作乐,看来不象他的同学巫子期治单父表现得勤劳。但是单父仍然被他治理得很好。人们夸奖他是“鸣琴而治”,所以叫作“鸣琴堂”,孔子夸奖他有“王佐之才”。
2、藏授堂:伏胜,春秋时博士,历史上称之为“伏生”。秦始皇焚书坑儒时,伏生把《尚书》藏在墙壁里。到了汉高祖灭了秦以后,伏生扒开墙头,见书发霉损坏了一些,还剩21卷。伏生便在齐、鲁一带聚徒讲授。汉文帝时,他已90 多岁了,文帝派太常史掌故错跟伏生学《尚书》,由伏生的女儿口授, 错记录下来。就是今文《尚书》。

【历史人物】

伏羲

伏羲是上古时期的一位皇帝。相传在远古时北方天庭有一华胥国,国君的女儿名叫诸英。诸英二十四岁那年,独自出游于郊野,忽见水潭边有一个大脚印,她天真的踏入脚印中,顿时祥光四起,彩虹环绕在她身上,许久方散。回家后诸英就有了身孕,十六个月生下一个男孩,取名伏羲;三个月后又生下女孩,取名女娲。

伏羲天生就很有智慧,敦厚沉默,常独自静观天地万物,教导人民其中的道理。人民觉得他和日月同辉,就称呼他为“太昊”。伏羲十四岁那年被人民推荐为主。伏羲非常爱惜人民,他见蜘蛛结网捕虫,就发明网罟教人捕鱼,还耐心的教人民牧养六畜,并教人民以火煮熟食物后才食用。人民在这样仁德的君主教化下,过着安静舒泰,风调雨顺的生活。

关于扇子的由来有一传说,唐代的《独异志》中记载:“宇宙初开时,天下只有伏羲和女娲二人。他们来到昆仑山上,燃草向上天祈祷:‘如果我们可以结为夫妻,那么燃烧的烟合在一起;如果不可以,那么烟四散。’结果所有的烟都合在一起,于是女娲‘结草为扇,以障其面’,与伏羲结为夫妇。”最早的扇子是用草编织的,具有遮蔽的功用,所以后世将此就称扇为“羲扇”。

伏羲为替天下人谋福走遍了神州,就在他领着仓颉、昊英、昆吾等来到孟沽之津时,只见水中跃出一只麒麟,背负一物,这时那麒麟立即跳上岸来,然后站立不动了,当伏羲走近一看,麒麟背上有一图,图上共画有55个点,皆含阴阳之数,这就是今天的河图。

成(ㄔㄥ?)。(chéng)

【历史来源】

1、出自于姬姓。西周初年,周武王封其弟-文王第五子叔武在嗍(今山东宁阳东北),建立嗍国。之后后代以国名嗍为姓,后有的去邑为成姓。而另外发源于今河南范县西濮城北。周武王将另一个王族叫季戴的,分封在另一个也称为嗍邑的地方,即今河南范县濮城一带。季戴也在嗍邑建立了嗍国,其后代也以国名嗍为姓,后改嗍为成,形成了成姓的一支。
2、出自于芈姓。始祖为成虎。春秋时,楚国君主若敖有公子名成虎,其孙以王父之字为姓,遂为成姓。
3、根据《北京?》资料记载,古匈奴部落屠各族亦有成氏。

【郡望】

1、弘农郡:汉武帝元鼎四年(西历前113年)设郡,相当于今河南省内乡以西,陕西省柞(zha)水以东及华山以南地区,治所在弘农县(今河南省灵宝县北)。
2、上谷郡:战国时,赵国公子嘉自立为代王,驻军上谷。西历前222年,秦灭赵后置上谷郡,相当于今河北省西北部,治所在沮阳(今河北省怀来县东南)。

【堂号】

永敬堂:春秋时,成回是孔子的再传弟子。直接拜子路为师。成回处世接物永远保持恭敬。子路问他,他说:“人为善者少,为谗者多。行年70常恐行节之亏,是以恭敬待大命。”子路点头说:“你真是君子啊!”

【历史人物】

成公绥

成公绥(西元231年~西元273年),字子安,西晋东郡白马〈今河南渭县东〉人。自幼聪敏,有俊才而口吃,博涉经传,词赋甚丽,闲默自守,不求闻达。魏时张华很看重成公绥,“每见其文,叹伏以为绝伦”(《晋书.成公绥传》)曾荐之太常、征为博士,官至中书郎,入晋后曾与贾充等参定《晋律》。

早在汉代已有乌鸦是孝乌的说法,成公绥认为乌鸦是孝乌,老乌鸦不能捕食时,其儿女们会喂食父母,以报答父母哺食之恩,乃作《乌赋序》美之。

成公绥所著有诗、赋、杂笔十余卷,而《天地赋》、《啸赋》等,皆为传世名篇。成公绥好音律,曾作《琴赋》、《琵琶赋》等,其中《啸赋》以细致生动的笔法描绘长啸,认为啸具有悠扬婉转的音韵之美,啸便成为古典作品的一种文学意象。


戴(ㄉㄞ?)。(dài)

【历史来源】

1、出自于子姓。为商汤的后裔,以谥好为氏。据《元和姓纂》及《古今姓氏书辩证》记载,周初,周公旦在平定管蔡之乱后,封商朝末代君主帝纣之庶兄子启(子姓)于商的旧都(今河南省商丘南),建立宋国。宋国第11位君主(西历前799年- 766年),史佚其名,死后被谥为戴公。戴公传子宋武公司空(西历前765年- 748年)其子孙遂以谥号“戴”为氏,是为河南戴氏。
2、出自于姬姓。根据《通志•氏族略》及《左传》资料记载,春秋时有戴国,是姬姓诸侯国,即今河南民权县东,一说在河南兰考县。隐公十年(西历前713年)灭亡于郑国,也有另一说是灭亡于宋国。其族人便以国名为氏。
3、殷改戴姓。依据《鼠璞》所载,殷氏有改为戴姓的资料。武王灭商后,有不少殷遗族以国为氏(因商首都在殷,又叫殷国),称殷氏,其后就有改姓戴的。这一支戴氏也是出自河南。
4、其它民族改姓。如满洲达尔充阿氏、戴佳氏,鄂温克族涂克冬氏改戴姓,另蒙、回、瑶、土家等民族均有此姓。

【郡望】

1、谯郡:东汉建安末分沛郡置郡,治所在谯县(今安徽省亳州),三国时相当今安徽、河南两省灵璧、蒙城、太和、鹿邑、永城间地。
2、广陵郡:西汉元狩三年(西历前120年)改江都国置广陵国,治所在广陵(今扬州)。东汉建武中改为郡。相当今江苏省、安徽省交界的洪泽湖和六合以东,泗阳、宝应、灌南以南,串场河以西,长江以北地区。
3、清河郡:治所在清阳(今清河东南)。元帝以后相当今河北清河及枣强、南宫各一部分,山东省临清、夏津、武城及高唐、平原各一部分地区。

【堂号】

1、独步堂:或曰“避贵堂”,都是源自后汉戴良的事迹。戴良有高才,议论与一般不同。他曾经说:“我独步天下,谁能与我比?”举他为孝廉,他拒不接受。再请他做司空,他仍然不干。州官郡官强迫他出任,他就跑到山里躲起来。
2、谯国堂:东周时,宋国贵族戴云升迁居谯郡,其后代留居于此,以谯郡为郡望。谯国堂号源此。
3、戴姓堂号 “广陵堂”、“清河堂”、“清华堂”、“紫薇堂”、“注礼堂”等堂号。

【历史人物】

戴逵

戴逵(西元325年~西元396年),字安道,东晋谯郡(今安徽亳州县)人,后徙会稽剡县(今浙江绍兴)。戴逵从小就聪慧过人,博学多才,人品很高,对绘画和雕塑很有造诣。他尤善画宗教人物,兼擅山水风俗、畜兽等。有一天,戴逵不慎打破了一颗鸡蛋,他用绢布擦拭。第二天,他发现绢布竟硬成一团,他立即用破损白瓦研磨成屑,打了鸡蛋并滤去蛋黄,将白瓦灰混入蛋清中,反复揉搓,最后做成一碑,还用刀把碑文刻上。见到这个碑的人,个个都赞叹不已。

在雕塑艺术上,相传有一次会稽灵宝寺请戴逵雕刻一尊木佛像,当佛像刻成了,戴逵左看右看,总是不满意。他担心别人不好意思当面提意见,于是戴逵就躲到屏风之后,听取参观者的评论、意见,然后進行修改,这样反复多次,三年后才完成。

《晋书.隐逸传》记载了戴逵“碎琴不为王门伶”的故事。一次,武陵王司马."听说戴逵擅鼓琴,便叫人召他去王府演奏,戴逵是个有点脾气的人,戴逵素来厌恶司马."的为人,不愿去。司马."就派了戴逵的一个朋友再次请他,并附上厚礼,戴逵深觉受侮,便取出心爱的琴,当着朋友的面把琴摔坏,并大声说道:“我戴安道不是王门艺人,休得再来纠缠。”断然拒绝为权贵当娱乐工具,朋友当下震住,面带惭色的带着礼品走了。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文明新见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