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教材(高级):风声鹤唳(成语故事)

文化课教材编辑小组


【正见网2008年06月15日】

编者按:为了弘扬中国神传文化,清除邪党文化的影响,在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见,开始着手编写一套中国正统文化教材。因为是刚刚起步,难免有所不足,我们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的参与和指正。我们诚挚的希望使用这份教材的同修,能将上课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教材的优缺点反馈给我们,以便我们不断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实完整。同时,我们也欢迎更多有意愿参与教材编辑写作的同修加入進来,共同完成教材的编著。

◇◇◇ ◇◇◇ ◇◇◇

【原文】

坚(1)中流矢(2),临阵斩融(3)。坚众奔溃,自相蹈藉(4)投水死者不可胜计(5),肥水为之不流。余众弃甲宵遁(6),闻风声鹤唳(7),皆以为王师已至,草行露宿(8),重(9)以饥冻,死者十七八。(《晋书.卷七九.谢安列传》)

【批注】

(1)坚:指苻坚,字永固,氐族。侵晋时与谢玄等战于淝水,大败而返。
(2)流矢:飞箭。
(3)融:指苻坚之弟苻融。
(4)蹈藉:践踏。
(5)不可胜计:形容非常多。
(6)弃甲宵遁:丢弃铠甲连夜溃逃。此指战败逃走。
(7)唳:音力,指鸟类高声鸣叫。
(8)草行露宿:在草野中行走,露天而宿。形容行旅的艰苦或急迫。
(9)重:音虫,再、加。

【故事阐述】

西晋亡国后,苻坚消灭了代国、前燕、前凉后统一北方,并自称大秦天王。而琅琊王司马睿则在南方的建康称帝,建立东晋,与北方的苻坚相抗衡。公元383年八月,苻坚率领大军要攻取东晋。晋武帝派大将谢石、谢玄等领兵八万对秦军还击,同时又派大将胡彬率五千水军前往要塞寿阳防守。

同年十月,胡彬所领水军尚未抵达寿阳,寿阳已被秦军攻陷,胡彬只好退守硖石。秦军为阻拦晋军西進,还在洛涧增兵五万,并且在洛口设木栅以阻隔淮河交通。困守硖石的胡彬处境艰困,再加上粮食短缺,于是胡彬便写信向谢石求援。不过,胡彬的信却被秦军截获。苻坚从信中判断,晋军兵力少、粮食缺乏,认为应该趁机進攻,于是就将主力留在项城,自己带领八千骑兵火速赶往寿阳。

苻坚到寿阳后,就派遣尚书朱序到晋营劝降。但朱序原为东晋守御襄阳的将领,因襄阳失守而被俘虏。所以朱序见到晋军后,非但不劝降,还透露了秦兵的军备状况,并向晋军提议,要趁秦兵百万军队未到达前,迅速对秦兵做出反击。于是同年十一月,晋大将谢石、谢安就派遣刘牢之率领五千精兵攻打洛涧。秦兵五万大军被击溃,晋军大获全胜并趁势推至肥水东岸,和秦兵隔岸对峙。苻坚在寿阳城头上,远眺晋营发现其行兵布阵严密,心中大吃一惊,又看见肥水东边八公山上草木晃动,苻坚被吓得以为都是潜伏的晋兵。

洛涧战败后,秦兵严守肥水西岸,阻挡晋军攻击。谢玄深知苻坚军力雄厚,不能和秦军正面迎战,就决定采用突击战法。于是谢玄先要求苻融把军队向后撤,以便让晋军渡过肥水,两军再一决胜负。苻坚想利用晋军渡河时对其袭击,就令苻融率兵后退。不料,这一撤退举动让秦兵以为前线已战败,原已军心不稳,霎时信心溃决。晋军八千精兵渡过肥水,对秦兵发动攻击。

混战中苻坚中了流箭,苻融被斩杀。秦兵人马奔逃溃散,互相践踏及投水而死的人多到无法计算,肥水也因此而不流动。其它士兵则丢弃铠甲连夜溃逃,一听到风声、鹤鸣就以为是晋军追来,草行露宿,加上饥寒交迫,死了十分之七八。

这就是史上著名的“肥水之战”,原文中的“风声鹤唳”就演变为成语,用来形容人极度惊恐慌乱而自相疑惧。

【讨论】

(1)苻坚派朱序到晋营劝降,朱序并没有照苻坚的意思去做,你认为最大的原因是什么?
(2)谢玄知道苻坚军力强大,决定智取以寡敌众,果真打败了苻坚。谢玄的临危不乱,带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说说自己的感想跟大家分享。

【造句练习】

例:公司因经营不善裁员声四起,员工人人风声鹤唳、惶惶不安。

例:战乱中逃亡的人,不仅内心惊慌,且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相似成语】

草木皆兵;杯弓蛇影;疑神疑鬼

【课后时间】

请试着分辨“杯弓蛇影”、“ 风声鹤唳”有何异同?

参考答案:
(1)异:“风声鹤唳”起因多为外在形势而造成内心疑惧,“杯弓蛇影”则因虚幻的事物而产生疑惧。
(2)同:都有内心疑神疑鬼、捕风捉影,及惊慌不安的意思。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文明新见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