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动恶

大陆大法弟子


【正见网2022年06月21日】

清代纪晓岚所著《阅微草堂笔记》中有这样一则故事:某位御史因犯重罪,被依法处死。有个负责审理案件的官员白天和衣而卧,不知不觉地睡着了。

恍惚之中,他看见了刚刚死去的御史,吃惊地问:“君有冤屈吗?”御史说:“我身居御史,接受贿赂,出卖奏章,依法当死,有什么冤屈呢?”这人又问:“既不冤屈,为何前来见我?”御史回答:“因为对君感到遗憾。”这人说:“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有七八个人,旧交像我的也有两三个人,为什么单单对我有遗憾呢?”御史说:“我与君过去有隔阂,不过是功名进取途中的互相排挤,并非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我受审时,君虽因避嫌没有发问,却有洋洋得意的神色;我定案时,君虽表面同情,虚词宽慰,却隐隐流露出幸灾乐祸的心思。这实际上是他人依法处死我,君以旧怨快我死。患难之际,这是最令人伤心的,我哪能不遗憾呢?”

这人惶恐不安地对御史谢罪,问道:“这么说来,君要报复我吗?”御史回答:“我死于法律制裁,哪可报复于君?君有这样的居心,自然不是得福之道,也不用我来报复。我只是心中不平,让君知道罢了。”

御史说完这话,这人若睡若醒,睁开眼睛已经不见御史,书案上的残茶还没有凉。后来,亲友见他精神恍惚失常,暗中叩问,他才把梦中的事情详述出来,并长叹一声说:“幸好我还没有落井下石,他都这样恨我。曾子说过:‘哀矜勿喜’这话太正确了。”他的亲友对人讲述这件事,也长叹一声说:“负责审案的官员一旦有了私心,即使应当判罪罪犯还不服气,更何况是不应当判罪呢!”

这个故事中的审理案件的御史的细微心思,如果不是被人说破,恐怕他自己也察觉不到吧。“君有这样的居心,自然不是得福之道,也不用我来报复”,即便是对于犯了罪的人,幸灾乐祸的心也是很恶意的。一个人有这样的心,便“不是得福之道”,还没有什么恶行便如此了,可见人心所存是多么重要。修炼人的一思一念岂不更要谨慎。

我有一次梦见一位曾经的同修,梦中,我远远的看着他,眼中带着怨恨,因为他为了自己的利益有意的做了很多对不起大法弟子的事,还骗周围同修的钱,并且因为自己的利益得不到满足对同修心生怨恨,欺侮谩骂,最终他放弃了修炼。但是在我看着他的时候,师父的声音打進了脑海:不要动恶!我猛然一惊。之前我从未意识到那是一种恶,但很明显的是那的确是一种恶,是人的魔性。

这种东西在我身上存留的太久了,我放肆的以太多的借口助长了它。而魔性就是魔性──无论是在什么情况下、面对怎样的人而发。

“修炼者不修去魔性──功则大乱不得,或入魔道。” [1]修炼人的一思一念,怎么可以不审视不慎重啊?!

注:
[1] 李洪志师父著作:《精進要旨》〈佛性与魔性〉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大陆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