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53):芮羿储靳

正见神传文化编辑小组


【正见网2009年07月09日】

芮(ㄖㄨㄟ?)。(ruì)

【历史来源】

1、出自姬姓。上古时,周文王有位卿士叫良夫,周武王打败殷商后,建立周朝,便把良夫分封到芮(今陕西芮城一带)为伯,称为芮伯。芮伯的后代建立芮国。后来,芮伯的后代便以国名为姓。直到春秋时候,芮国被并入晋国,芮国的王族做了晋国的贵族,于是他们保留自己的姓氏,也就是芮姓的起源。在古代,芮姓的望族大多来自于扶风(今陕西咸阳东)、平原(今山东平原县南20里)。

2、也是出自于姬姓,是以国名为姓,是周卿士芮伯之后。周武王时,封有同姓芮国(今陕西大荔县朝邑城南),芮伯在周成王时任司徒,子孙世袭周朝卿士。周厉王时,芮良夫见周厉王和荣夷公千方百计搜刮民财,曾加以劝阻,还写了《桑柔》一诗来讽谏。芮国在春秋时被秦穆公攻灭,芮伯的子孙便以封地为姓,称芮氏。

【郡望】

1、平原郡:西汉初年置郡。在今山东省北部平原县一带。

2、扶风郡:汉代置右扶风,三国魏改为扶风郡。在今陕西省长安县西。
注:在《郡望百家姓》资料中记载:芮氏望出平原郡。而在《姓氏考略》中记载:芮氏望出扶风。

【堂号】

桑柔堂:周厉王时,芮良夫为士卿,厉王无道,宠信奸臣荣夷公。芮良夫作《桑柔》诗讽刺厉王。大意是追究奸臣怂恿厉王做坏事,使国家危亡。这首诗载入《诗经.大雅》。厉王恼了,竟把良夫流放到彘。结果厉王被直臣逼得逃亡,死在彘。

【历史人物】

芮良夫

芮良夫是春秋时代周朝的大夫,姬姓伯爵,名良夫,食采于芮,即今山西省芮城县。他主张在上位者,不可与民争利,要让利于民,更不能擅专天下之利。极力反对垄断财富、独占利源。

厉王喜欢荣夷公。芮良夫说:“周王朝大概快不行了吧!那个荣公,一心只想独占民利而又不知如何解救国难。利,是百物所生,天地所成,如果垄断,对国家就危害甚多了。天地生成万物,普天下人民都要取用,怎么可以由一个人或朝廷独占呢?得罪的民众甚多,又不知做好大难临头的准备,用这一套去教天子,这天下还坐得久吗?

君临天下,在上者,应该开发天下的财源,上得神佑,下得民心,使举国上下各得其利,各得其所。即使这样,那些圣明的天子,也还要整天提心吊胆,深怕招惹民怨,那就得不偿失。所以《周颂》曰:‘思文后稷,克配彼天,立我蒸民,莫匪尔极。’(思念文德昭明的先祖后稷,他的功德可以与天相比。教民稼穑,播植百谷,立我生民之道,无非是他的功勋。)《大雅》也说:‘陈锡载周。’(分赐百姓,施惠于人,才能绵延周祚,世代为王。)这不正是既知分利于民又知临渊履薄吗?所以周朝才能国祚绵长以至今天!

现在天子却去学习怎样垄断经济、独占民利,难道合适吗?百姓夺取他人的财物,还要叫做‘盗’,做天子的人竟然去干这种事,肯归顺他的人一定不会多。如果启用荣公,周室必败。”

之后,厉王果然不愿采纳芮良夫的谏言,任命荣公为执政的卿士,诸侯们便纷纷不来朝见与岁贡,而厉王最终也步入被放逐彘地的命运了。

羿(ㄧ?)。(yì)

【历史来源】

出自于夏代,有穷国的著名射手后羿的后人,以先人名字“羿”为氏。根据《路史》记载,“后羿后有羿氏、穷氏。”换句话说,我国的羿氏已有近4200年的历史,他们的始祖正是名登《左传》的传奇人物后羿。“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民间故事,都发生在他的身上。

再根据《左传》记载,他是当时有穷氏之君,以善射而见闻,曾经篡夏朝第五代君主相的地位而自立,不过即位后便不修民事,之后被自己的部下以寒浞所杀。根据考证,后羿的有穷国,也就是现今山东济阳一带,而羿氏的发祥之地也正在这里。事实上后羿的射术确实有名,很多古书上都有记载。其中一篇《夏本记》便描述,后羿出生于射正官的家庭,射正官是执掌弓箭,训练射手的官,所以后羿自小箭法如神,并且他的手又长又有力,能拉强弓。所以后羿的箭法高强。

【郡望】

1、济阳郡:晋惠帝时分陈留郡置郡,治所在济阳。约相当今河南省兰考东境、山东省东明南境。晋室南渡后废。

2、齐郡:西汉初年将临淄郡改为齐郡。治所在今山东省临淄县一带。
  
【堂号】

苏民堂:苏,就是所谓得救,死了再救活的意思。相传尧在位时,天上有十个太阳同时出现,植物枯死,猛兽长蛇为害。羿射去九日,并射杀猛兽长蛇,拯救了老百姓,受到人民的爱戴。

【历史人物】

后羿

上古时候有个著名的弓箭手,叫后羿。羿姓就是后羿的子孙,《史记》中的《夏本记》说到,羿是夏朝的一任君王。说羿出生于射正官的家庭,射正官是执掌弓箭,训练射手的官,所以羿自小练得箭法如神,并且他的手又长又有力,能拉强弓。

古书《路史》中说,羿五岁时候,父母抱着他進山去,在树旁放下他去做事,做完事再来抱他时,树林里的知了一起大叫起来,震耳欲聋,羿的父母不敢抱走他,就留他在山上。于是羿得到山中精灵的养育,变得聪明勇武过人。


储(ㄔㄨ?)。(chǔ)

【历史来源】

1、源自于上古有储国,国人以地名为氏。相传上古时有储国,储国人的后代以国号地名“储”为姓,称储氏,世氏相传。

2、源出以祖先名字为氏。根据《风俗通义》记载,春秋时期,齐国有大夫字储子,曾与孟子相交。储子的后代很昌盛,其支孙以祖字“储”为氏,可证储氏家族最早的渊源是在齐、鲁一带,是今天储姓的来源。而在春秋时期,齐国有储君,后代以王父名“储”为姓。

【郡望】

1、河东郡:秦置河东郡,治所在今山西省夏县。据《风俗通》记载:齐大夫储子之后。望出河东。

2、颍阳郡:春秋时为“鹿上”,战国时为“巨阳”,秦代属“颍州郡”,汉为“细阳”,魏晋为“宋县”,隋为“颍阳”,唐、宋并入“汝阴”,元属“颍州”,明改隶“凤阳府”。
 
【堂号】

盛着堂:此堂为江苏省宜兴市官林镇储氏总祠的堂号。宗祠共3座,均在储巷村,“盛着堂”储氏系从山东河东郡迁来,世代繁衍,后人建祠祭祀,族人以“五凤齐飞”(指储氏上代曾有1家5人同时及第)激励子孙好学上進求取功名。

【历史人物】

储光羲

储光羲(西元707年-760年),唐代诗人,诗风属于王、孟山水田园诗派。山东曲阜人,登开元中進士第,又诏中书试文章,历监察御史。

唐玄宗时任小官,虽然一度离任隐居终南山,但后来复出。安禄山安史之乱被迫任伪官,事平之后被唐室贬官岭南,死在该处。储光羲诗风质朴,比较侧重描写田园生活的闲适,诗作有《樵夫词》、《钓鱼湾》、《田家即事》、《田家杂兴》等。


靳(ㄐㄧㄣ?)。(jìn)

【历史来源】

1、出自于芈姓,以邑名为氏。战国时,楚国有位大夫叫尚,为人随和,很得楚怀王和王后的宠爱。后来尚被分封到靳(今湖南省宋乡县一带),采食于靳水,称为靳尚。当时屈原是楚国的大夫,又是楚怀王的亲戚,很贤能,却受到靳尚的妒忌。后来靳尚死后,他的后代子孙便以封地作为姓。在古代,靳姓的望族大多出自于河西。

2、五胡十六国时,匈奴族有靳氏。有靳淮自立为王。

【郡望】

河西郡:唐置河西郡,现在云南省蒙自县。山西省汾阳县。据《姓氏辩证》载:“楚靳尚之后,采食于靳,以邑为氏”。
  
【堂号】

靳姓的主要堂号有:河西堂等。

【历史人物】

靳辅

靳辅(1633~1692),字紫垣,汉军镶黄旗人,祖籍辽阳(今属辽宁)。清顺治时为内中书,康熙初自郎中迁内阁学士,康熙十年(1671年)授安徽巡抚,康熙十六年调任河道总督。

他知人善任。在总督任上,陈潢是其得力的僚属,凡治河之事,无不向陈垂询和请教,靳辅治河十余年的成就,与陈潢的襄助是分不开的。

康熙十五年,黄、淮并涨,奔腾四溢,砀山以东黄河两岸决口21处,黄河倒灌洪泽湖,高家堰决口34处,淹了淮、扬七个州县。黄河河道在清口以下到河口,长三百余里严重淤积,河道、运道均遭破坏。当时康熙皇帝为了治理黄、运,于十六年调靳辅为河道总督,担起治河重任。

靳辅到任不久,即同陈潢遍阅黄、淮形势及决口要害。根据实地调查研究,提出了“治河之道,必当审其全局,将河道运道为一体,彻首尾而合治之,而后可无弊也”的治河主张。一日内向康熙皇帝上了八疏,系统提出治理黄、淮、运的全面规划。为了解决当务之急,首先在清口以下至河口300 里的河道内,采取“疏浚筑堤”并举的措施,把河道内所挖出的淤积之土,用以修筑两岸大堤;又在清口开掘五道引河,疏通淮水入河的通道,然后将沿河小的口门一一 堵合,再集中力量堵筑杨庄口门,从而使黄、淮并力入海,河道畅通,运道无阻。

靳辅鉴于“上流河身宽,下流河身窄”的状况,沿用潘季驯修减水坝的办法,在江苏砀山以下至睢宁间狭窄河段,因地制宜地在两岸有计划地增建许多减水坝,作异常洪水分洪之用。如遇黄、淮并涨之时,即开泄黄河北岸减水坝;若黄涨淮落,则南北两岸减水坝并开,把南坝分出的黄河水,经过沿路使之落淤澄清,平均汇入洪泽湖,再从清口入于正河,以防黄河倒灌之虞。

为了進一步解决漕运问题,康熙二十五年,靳辅在张家庄运口经骆马湖,沿黄河北堤的背河,再经宿迁、桃源,到清河仲家庄开一新河,名曰“中河”。漕船可由清口直渡北岸过仲家庄闸至张庄运口,避免黄河漕运180里之险,便利了漕船的往来。

靳辅治河继承潘季驯方法,不外“筑坝以障其狂,减水以分其势,疏浚以速其宣”。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御史郭?诬告靳辅治河九年无功,被免职。康熙三十一年又复职,当年病逝。康熙三十五年,江南士民为了纪念他,经皇帝允准,建祠于河畔。生前著有《治河方略》一书,为后世治河的重要参考文献。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文明新见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