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46):郁单杭洪

正见神传文化编辑小组


【正见网2009年06月28日】

郁(ㄩ?)。(yù)

【历史来源】

1、西陵嫘祖之后。三峡地区的诸多姓氏如与欧阳氏同源血亲的氏族有夏姚22家,如夏氏、姚氏、欧阳氏、娄氏、嵇氏、弋氏、韩氏、区氏、郁氏、畦氏、徐氏、寻氏、扈氏、灌氏、针氏、杞氏、储氏、共连氏、鲍氏、左氏、渎氏、越氏等,均与西陵嫘祖有着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大禹为西陵嫘祖五世孙,轩辕嫘祖生昌意,昌意生高阳,高阳生鲧,鲧生大禹。

2、古郁国之后。根据《姓考》云:古有郁国,春秋时为吴国大夫采邑。其后裔以国名为姓氏。

3、郁贡之后。春秋时鲁相郁贡之后。胶东有郁秩县(今山东省平度县),为鲁贵族封地,或以地名为氏。

【郡望】

1、黎阳郡:在今河南省中部浚县一带。西汉置黎阳县,北魏改置郡。
2、胶东:在今山东省东部平度县一带。
3、鲁国:自句容迁崇明。
4、高平:郁姓望族居高平(今山西省高平市)。
5、宜家:嘉定县南翔乡
6、敦本:先世迁吴地,数传至日新,始居常熟沙溪。始迁祖开宗,明成化间自沙溪迁锡邑青城乡泉州后塘沧,后代分迁邑之太平桥、大池、蠡桥及宜兴、昆山、常熟、常州、江阴、蓟州等地。

【历史人物】

郁永河

郁永河,字沧浪,清浙江仁和县人,曾考取秀才。生卒年月不详。 好远游。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福建福州火药库爆炸,典守者被责求偿还,派人到台湾地方淡水采集硫黄。

永河是幕客,自告奋勇。次年正月起程,二月廿五日抵台南府备办用具。四月初七北上,经各个台湾少数民族部落,抵甘答门(今台湾地方关渡)。最终,完成炼硫任务,十月初七离台。

沿途以诗文记录见闻,写就《稗海纪游》。详细记载台湾地方的地理气候、风俗民情、产物历史,文笔细腻,是最早也是内容最丰富的一本台湾地方游记文献。

单(ㄕㄢ?)。(Shàn)

【历史来源】

1、出自于姬姓。根据《元和姓纂》记载,周成王封少子臻于单邑(今河南省孟津县东南)为甸内侯,因氏焉。于周襄公、周穆公、周靖公二十余代为周卿氏。再根据《通志•氏族略》云:成王封蔑于单邑,故为单氏。又据《路史》记载,上古周朝时,周成王封少子臻于单邑(今河南省孟津县境),他的子孙便以封地为姓,世代相传姓单。

2、出自于北方少数民族复姓改单姓而来。根据《魏书•官氏志》记载,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有复姓可单氏、阿单氏、渴单氏,入中原后一并改为单姓单氏。

【郡望】

1、河南郡:汉置郡,治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

2、南安郡:南朝梁天监(西历502-519)中置郡,治所在今甘肃省西部各县,为全省三郡之一,辖兴、泉、漳三地。隋开皇九年(西历589年)改郡为县。

【堂号】

南安堂:源出自周成王之三子,曰名孝镛氏字单,封单叔为南安郡王,“南安郡”取南疆长治久安之意,单叔之后以字型大小赐封地为姓,后代遂成为单姓。

【历史人物】

单雄信

隋朝晚期,隋文帝体弱多病,晋王杨广祸乱宫廷,阴谋败坏太子杨勇以取而代之,争夺文帝之后,大隋天下的宫廷斗争愈演愈烈。时为唐国公的李渊不愿卷入其中,遂率一家老小离京试图避祸太原。

杨广认为李渊此举是不愿助己,就派人准备在半路截杀李渊,幸遇秦琼(秦叔宝),杀散伏兵救了李渊。

伏兵溃后,秦李分手,但单雄信的哥哥打猎追逐猎物来到此地,李渊以为伏兵又至,便一箭射去,误杀了单雄信的哥哥。杀兄之仇不共戴天,从此单雄信就与李渊家结下了血海深仇。

后来,瓦岗山散伙,秦叔宝投了李渊、李世民率领的唐军,而单雄信与李家势不两立,投了洛阳王王世充,并作了王世充的驸马。这样他们各为其主终成敌手。

不过,虽然单雄信深恨秦叔宝忘恩负义,但秦琼却因心中有愧,始终不愿和单雄信正面交锋。

杭(ㄏㄤ?)。(háng)

【历史来源】

1、源自于姒姓。出自大禹的后代,属于以国名为氏。大禹治水后,留下不少舢板,大禹便让自己的支子管理,封为余航国(今浙江余杭),其后人便国名命姓,称作航姓。后来又去舟加木,遂成杭氏。

2、源自于抗氏。抗、杭同源,属于改抗氏为杭氏。汉朝东乡侯、长沙太守杭徐,本姓抗。《元和姓纂》云:三伉氏,春秋时卫邑也。抗氏,魏国三伉大夫之后,后有抗喜为汉中太守。后转写为杭氏。因古代“杭”、“抗”二字通用,他的后代子孙便以杭为姓,称杭氏。

【郡望】

1、余杭郡:原为秦朝会稽郡所辖的余杭县。东汉时分属吴郡。南朝陈设置钱唐郡,隋代改名为余杭郡。在今浙江省境内,有余杭山,近太湖。

2、丹阳郡:汉武帝元狩二年(西历前121年)置丹阳郡。相当于现在安徽省宣城一带地区。

【堂号】

1、余杭堂:以望立堂。

2、东乡堂:后汉时有个叫航徐的人。他最初是当宣城长,把山林中的蛮夷全部迁到县城附近,境内遂无盗贼。后来他升为中郎将,因攻破泰山的盗贼,被封为东乡侯,迁长沙太守。杭氏因以“东乡”为堂号。

【历史人物】

杭世骏

杭世骏,清代浙江仁和人。(西元1696-1773年)字大宗。博览群书,擅长诗文,乾隆元年(西元1736年)举博学鸿词,授编修,官至御史。

曾校勘武英殿《十三经》、《二十四史》,纂修《三礼义疏》。著有《石经考异》、《史记考异》、《汉书疏证》、《道古堂诗文集》等。

杭世骏后来归隐杭州,自制一舫游西湖,取名“杭杭杭”。第一个杭字意为杭州,第二个杭字意为自己的姓,最后一个杭字意为方舟(《诗》有“一苇杭之”),合起来说就是杭州杭姓的游航,可说是挺新奇的了。

洪(ㄏㄨㄥ?)。(hóng)

【历史来源】

1、出自于翁姓。周昭王姬瑕庶子食采于翁山(今浙江),子孙后代便以翁为氏,世代沿袭。下传至宋朝翁干度,生六个儿子,各各有出息,先后進士及第,他便让六个儿子一个人姓一个姓,除老三继续姓翁之外,其他五个儿子都改了姓,从老大到老六依次姓洪、江、翁、方、龚、汪,老大处厚易姓为洪,并繁衍至今。这六个姓的血缘关系,被姓氏学者称为“六桂联堂”。很显然,出自翁干度长子之后的这一支洪姓,理所当然是黄帝后裔。

2、另外一说,山东省汶上县、河南省偃师市《姬氏志》都介绍:“洪姓,系出安乐郡,姬姓,卫大夫弘演之后。到唐始避高宗子李弘之讳,改为洪姓。”此支洪姓显然也是黄帝后裔。

3、其它来源如下:

(1)出自共氏,为炎帝之后。

(2)古代共工氏部落后裔,由祁连山一带逐步往东迁徙至河南灵宝以至朝鲜、日本,有的姓共,后来又有的加一个三点水,姓了洪。譬如:汉武帝时,共工氏后裔共勋之子共普,为躲避朝廷内乱,去敦煌后改为洪姓,叫洪普,洪普被不少洪氏人信封为始祖。

(3)唐朝豫章宏姓,为避讳唐太子宏而改为洪姓。

(4)宋朝宋太祖的祖父叫赵弘,江西、江苏的弘姓人、刘姓人因避讳,改为洪姓。

【郡望】

敦煌郡(今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宣城郡(今安徽省东南部)、豫章郡(今江西省南昌市)。

【堂号】

1、双忠堂:宋朝洪皓,以礼部侍郎的身份出使金国。金人扣留了他,皓坚决不屈服。被扣15年,他经常暗自派人向宋朝廷报告金国的情况,人们把他比作苏武。他的儿子洪迈,又以翰林学士的身份出使金国,金人强迫他称“陪臣”,他坚决拒绝,因此被金人扣留。他父子都为了祖国恪尽忠诚,人称“父子双忠”。

2、三瑞堂:源自洪皓,他在西历1115年登進士,状元及第,中進士后任海宁主簿时,蠲免赋税,抚恤贫民,县中的荷、桃、竹都成连理,便命名自己的住房为“三瑞堂”。

【历史人物】

洪适

洪适(西元1117――1184年),字景伯,号盘洲老人,南宋鄱阳(今江西鄱阳)人。少年时即能日诵书三千言。是洪皓的大儿子,当他的父亲出使金国的时候,他只有十三岁,不仅把家事处理得井井有条,并且和两个弟弟专心苦读,很快地就“三洪文名满天下”,与弟洪遵、洪迈先后同中博学鸿词科,有“三洪”之称。高宗赞其:“父在远方,子能自立,此忠义报也。”

宋高宗绍兴年间,朝廷非常器重他,历任许多官职都有政绩,声誉为人所称道。后来因久雨影响了庄稼收成而引咎辞职。干道五年(1169年),以观文殿学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此后家居16年。卒谥文惠。

当骠悍的金骑南侵时,高宗能够在东南维持偏安的局面,固然得力于宗泽、岳飞、韩世忠、刘锖等名将忠勇善战,苦力支撑,最主要的还是许多民众纷纷组织义军,配合官兵作战。当时朝廷方面,对义军的态度是极不一致的,有的把义军当作“叛乱”,有的能够较清醒地估计义军的抗金作用。

当金主完颜亮死后,洪适就向高宗建议:“金兵侵略中土,虽然一时占据了很多地方,但是真心投顺金兵的是极少数。应该秘密告诉中原的各地义军,趁完颜亮刚死,分区攻克州县,政府军可以屯驻淮泗,加紧操练,广积粮草,和义军相呼应。再等到四川、湖北、陕西、山东各地大兵云集,就可以大举反攻了”。这种见解,无疑是正确的。他在作尚书户部郎中时,总领淮东军马钱粮,虽是军务繁重,军用浩大,但他始终调度有方,供应无缺。最后他被提升为右丞相兼枢密使。

洪适工书,曾书“鹘山寺雄跨堂”匾额,颇为雄浑壮伟。他的著作很多,有《盘州集》、《五代登科记》等。他在研究金石学方面,有卓越的成就,尤其是其在知绍兴府任内和家居16年期间,用力尤多,取古今石刻,法其字为之韵,辨其文为之释,以辨隶书。他著过《隶释》二十七卷,《隶续》二十一卷,这两部著作专录碑刻,并附以考证的说明。

其金石学著作,特别是《隶释》、《隶续》,先依碑释文,著录全文,后附跋尾,具载论证,开金石学最善之体例,所以《隶释》、《隶续》二书在学术上的价值是极大的,对后代有重大影响。他与欧阳修、赵明诚并称宋代金石学三大家。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文明新见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