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评议:网上通讯



【正见网2007年11月11日】

*正见网2007年10月23日登载“诗十八首”:

以下的评议和建议,旨在帮助作者在炼字、组句和音韵等方面的進一步改進和提高。提出建议的地方,不是说作者有什么错误,只是按笔者的看法,还可以做得更好而已。因此作者不一定非要同意笔者的看法,就是同意,也不用修改后又寄来重新投稿,自己写在底稿或登载稿后面,仔细想一想,对自己真有帮助就达到目地了。

不怕难关
个人修炼有考验,修者就要有正见。
怕有难关可不行,天天幸福非修炼。 (“幸福”改“舒服”似乎更贴切)
了却人心
走出自我是很难,人心凡重关似山。
加强学法破迷惑,了却人心天地宽。 (“人心凡重”不一定都是“迷惑”)
法 船
法船悠悠已开航,收救众生五大洋。
哪有大法弟子在,就有机会進船舱。(進船舱:比喻说得太具体,反受其束缚;形象也差)

修炼就凭这颗心,看你信法真不真。
真心相信师和法,大路通天能成神。

末句中“通天能成神”,一连五个平声;如改“能”为“定”或“自”,念起来就顺口得多。


人心与正念
魔难面前看人心,信师信法有几分。
坚定正念证实法,正念强风扫阴云。

“正念强风”之喻不太好;改为“法光朗朗”似乎好得多。

上 法 网
鼠标移动网上飘,证实大法找目标。
点击明慧和正见,见到网页乐陶陶。(“见到网页”不言自明;可改“下载资料”)

得心应手
正法之路怎么走?其实法中啥都有。
加强学法正念强,做起事来就顺手。
一切尽在法中
一部大法捧在手,天地万物全拥有。
把住大法使劲修,成佛做主福寿久。
信 师
如何走正每一步,多向法中悟一悟。
魔难干扰不动心,就走师父安排路。

以上三首都押仄声韵,而且首句都入韵。四句诗有三句尾字都是仄声,则另一句的尾字(非韵脚)用平声来调节就特别重要。这三首诗的第三句尾字,作者都注意到了用平声字,因此念起来很和顺。对于韵脚为平声的情形,则应注意到第三句的尾字以仄声字为好。坚持作下去,渐渐就不觉难了,而且逐渐就能体会到效果。

神传文字
神传文字天机存,为了正法传给人。
排列组合为法用,证实大法转法轮。
心旷神怡
信步站到凉亭前,满眼红黄绿斑斓。
赏心悦目好景色,想劝秋天别回还。

以上两首押平声韵,作者注意到了第三句尾字用仄声字。

出尘
身在人中,心在法中。(这首四言诗写得好,十六个字,内涵却如此丰富)
不为物累,自在轻松。

我 心
廖廖几行黑墨汁,苦心注入费心思。(“廖廖”应为“寥寥”;定稿前对可疑字查一下)
加持同修树正念,唤醒世人出良知。

*正见网2007年10月23日登载“救度有感”:

真言尽展慈悲意 善念从生正法中
忍者挥毫揭迫害 常披冷月傲长空 (傲,改为“映”,为甚么要“傲长空”?)
随缘救度知多少 大浪淘沙慑顽凶 (摄,改为“灭”,“顽凶”不可留)
道黯天浑阴霭罩 明晰正见坦途通

*正见网2007年10月23日登载“真理与谎言”:

原诗一共十三行(二十六句),这里引录的是其中与修改有关的部份。

真理需要坚持 谎言永远善变 (“善变”改为“变幻”)
真理旨在澄清 谎言忙于诬陷
真理胜于长久 谎言强于短暂 (第一个“于”改为“在”)
……
真理即将光焰 谎言待受审判 (“光焰”不作动词,改为“广传”)

诗歌是强调具体、形象,以图画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文体,因此诗歌中纯粹说理的篇章很少。即使说理,也往往用形象的图画来表达。比如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样说理,便形象生动,容易理解,也给人深刻难忘的印象。作者如能把自己的二十六句诗都用形象或图画来表达,那将是何等的精彩啊。再说句型,如果只有几句的诗,句型影响不是太大。句子多的长诗,如果始终用同一个句型,就容易使人读厌,除非内涵非常吸引人。也就是说,对内涵的要求就相对要高。把两个问题结合起来看:如果作者要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讲诗中的理,则句型的改变可能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正见网2007年10月24日登载“诗六首”:

(一)一回
只一回,倍加珍贵。 (此行分作两行,更增其急切欲诉的感觉)
愿做傲雪梅,
寒风不畏,迎春归; (删逗号,行末换为句号,合并为七言句)
弹指一挥,百年废, (删第一个逗号,合并为七言句)
再回头,唯有悔; (行末分号换为句号)
此生为谁,勿自昧, (删第一个逗号,合并为七言句)
敢看真我心扉,
迷途快归。

诗写得太细、太明,就成散文了,失了诗歌精炼的特点;写得太省、太略,读者又会把握不住作者的思路,堕入五里雾中。此诗写得精简、有跳跃,但又让人完全跟得上作者的思路、完全能理解词句和全诗的内涵。值得总结和保持下去。

(二)彼岸是故乡

彼岸在何方,一望海茫茫;
乘舟独寻路,急盼师导航。

心坚风难阻,意强浪空狂;(“强”字改为“定”;意念能定得住才显得强)
迷雾初散处,彼岸若有光。

历经千般苦,帆尽万里航;
彼岸现旧景,方知是故乡。

这首组诗内涵具体、实在,但笔法灵动、不板滞,读来微带飘逸感。

(三) 愁叹 (此诗标点是审稿人加的)
吾见世人幻中游,
有意伸援手。
但恐迷深笑吾痴, (“但恐”改为“无奈”;是客观存在,不是作者心生)
心中焦愁,
无限感叹空摇头。 (删“无限”)
可记否?
当年洪愿世间走,
只为今朝共颂, (删“共颂”;随师下世度人,不是只为颂师尊的诗句)
我为世人愁 (以下两句是师尊的诗句,宜删)
人不为己忧
共救世人上渡舟! (上两句删去后,加这一句)

生动形象,设问自然,语气诚恳。

(四)觉者行 (此诗标点是审稿人加的))
万事一场空,
何必空中寻梦?
今朝醒 :梦中醒, (删去第一个“醒”和冒号,使成五言句)
因缘在其中。 (在句首加“只”,使成六言句)
无需缘中弄情 (改为五言句:“人中久弄情,”)
债已平 (删此三言句)
千般魔难重。 (改“重”为“深重”,使成六言句)
更能难中新生, (改为五言句“难中得新生,”)
觉者行 (改为六言句“方显觉者高风。”)

这样修改,完全保持了原诗内涵,在形式上则变得规整而别致:

万事一场空,何必空中寻梦?
今朝梦中醒,只因缘在其中。
人中久弄情,千般魔难深重。
难中得新生,方显觉者高风。

(五)境界
迷中只见迷,空中只有空, (“只有”改为“不悟”)
笑看世间事,境界第一重;
迷中能破迷,空中能悟空,
笃行真人言,境界第二重;
迷中我无迷,空中我不空,
幸者得吾言,境界第三重;
破迷亦有迷,空尽亦有空,
觉者亦无觉,境界无有终。

此诗全是讲理,但作者对理的分“重”,也是按自己的理解,不同层次的读者理解可能会不同。非要讲理时,最好用比喻和形象的方法,那样效果更好。

(六)感
时光不可逆,出尘莫再愚。
善者自来,恶者自离。 (改为:善者为善来,恶者抱恶离。)

只有四句诗,又是五言,再搀入四言,读起来就会不和谐,因此改为五言句。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诗词曲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