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教材(初级):《千家诗》五律(十二)寄左省杜拾遗

正见文化课教材编辑小组


【正见网2007年11月08日】

编者按:为了弘扬中国神传文化,清除邪党文化的影响,在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见,开始着手编写一套中国正统文化教材。因为是刚刚起步,难 免有所不足,我们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的参与和指正。我们诚挚的希望使用这份教材的同修,能将上课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教材 的优缺点反馈给我们,以便我们不断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实完整。同时,我们也欢迎更多有意愿参与教材编辑写作的同修加入進来,共同完成教材的编著。

 


◇◇◇ ◇◇◇ ◇◇◇

jì zuǒ shěng dù shí yí
寄左省杜拾遗

cén shēn
岑 参

lián bù qū dān bì,fēn cáo xiàn zǐ wéi 。
联步趋丹陛 ,分曹限紫薇。
xiǎo suí tiān zhàng rù, mù rě yù xiāng guī。
晓随天仗入, 暮惹御香归。
bó fǎ bēi huā luò, qīng yún xiàn niǎo fēi。
白发悲花落, 青云羡鸟飞。
shèng cháo wú quē shì, zì jué jiàn shū xī。
圣朝无阙事, 自觉谏书稀。

ㄐㄧˋ ㄗㄨㄛˇ ㄕㄥˇ ㄉㄨˋ ㄕˊ ㄧˊ  ㄘㄣˊㄕㄣ
寄左省杜拾遗 岑 参

ㄌㄧㄢˊㄅㄨˋㄑㄩ ㄉㄢ ㄅㄧˋ,ㄈㄣ ㄘㄠˊㄒㄧㄢˋㄗˇㄨㄟˊ。
联步趋丹陛, 分曹限紫薇。
ㄒㄧㄠˇㄙㄨㄟˊㄊㄧㄢ ㄓㄤˋㄖㄨˋ,ㄇㄨˋㄖㄜˇㄩˋㄒㄧㄤ ㄍㄨㄟ。
晓随天仗入, 暮惹御香归。
ㄅㄛˊㄈㄚˇㄅㄟ ㄏㄨㄚ ㄌㄨㄛˋ,ㄑㄧㄥ ㄩㄣˊㄒㄧㄢˋㄋㄧㄠˇㄈㄟ。
白发悲花落, 青云羡鸟飞。
ㄕㄥˋㄔㄠˊㄨˊㄑㄩㄝ ㄕˋ,ㄗˋㄐㄩㄝˊㄐㄧㄢˋㄕㄨ ㄒㄧ。 
圣朝无阙事, 自觉谏书稀。

【作者】

岑参,唐河南人,官至嘉州刺史。生于玄宗开元三年(公元715年),卒于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享年五十六岁。出身官僚世家,但父早死,从小跟随兄长刻苦读书,遍读经史。壮年两度出塞,前后六年,有深刻体验,善于描写边塞风光、战争景象,诗风雄伟奔放,每写一篇,人人传诵,且各族人民皆喜爱。与高适同为盛唐的边塞诗人,合称“高岑”。

【批注】

﹙1﹚ 寄左省杜拾遗:寄给当时在门下省担任左拾遗职务的杜甫。因门下省在宫殿的东侧属左边,所以又称左省。
﹙2﹚ 联步:并肩而行。
﹙3﹚ 趋:小步快走。
﹙4﹚ 丹陛:丹是朱红色,宫中正殿最高一层的台阶称陛,是皇帝坐以听政的地方,通常都会铺上朱红色的地毯,所以称丹陛,借指朝廷。
﹙5﹚ 分曹:将官吏区分部门以治理政务。
﹙6﹚ 限:界限。
﹙7﹚ 紫薇:原为木本花名。此处指紫薇省,唐朝行政中枢分为“中书”、“门下”、“尚书”三省,是辅佐皇帝施政的主要机构。据记载中书省及尚书省均曾被称为紫薇省。当时岑参是中书省的右补阙,而杜甫是门下省的左拾遗,若按诗中第二句“分曹限紫薇”的说法来看,只有尚书省才是当时那个隔开他们的紫薇省。
﹙8﹚ 晓:天明的时候。
﹙9﹚ 天仗:天子的仪仗。
﹙10﹚ 御香:指殿上所燃的熏香。
﹙11﹚ 青云:比喻显贵。
﹙12﹚ 圣朝:太平盛世,对当时朝廷的美言。
﹙13﹚ 阙:缺失。
﹙14﹚ 谏:用直言来纠正别人的过错。

【语译】

我和你并肩快步的走向皇帝听政的殿堂,由于职务的不同我们分别列在殿堂的两边。天刚亮的时候我们随着皇帝的仪仗一起進来,黄昏的时候我们带着满身的熏香各自回家。满头的白发让我感到春去花落的伤悲,身在高处却羡慕飞鸟能自由飞翔。因为皇帝勤政爱民没有缺失可议,所以自己也觉得劝谏的奏章少了。

【诗中有话】

这是一首叙事诗,写诗人在宫廷上班的感受。首句“联步趋丹陛”描写群臣赶着去上朝的情况,用一个“趋”字就把那个匆忙、紧张的气氛表达的一览无遗。接着以“分曹限紫薇”说出朝廷内群臣按部就班严肃的议事情形。第三、四两句“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让我们知道唐代京官一成不变的上班模式。读完前四句应可体会诗人想要表白的言外之意了。他看到当时的国家内乱不停,而皇室只求眼前的暂时安定,感觉不到励精图治的气氛,还过着粉饰太平的皇家生活。因此一句“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道出了诗人心中真意,眼看年华日渐老去,虽身处中央,却不能有所发展,还不如一只飞鸟,可以自由自在的飞翔,这是何等深沉的哀叹呀!照理说诗人与杜甫一个是右补阙,一个是左拾遗,都是负有言责的谏官,大可补阙拾遗,为民请命,一展抱负,但如今却有志难伸,想来必有不足为外人道的原因,只好以“圣朝无阙事”来为“自觉谏书稀”找借口,表面是歌颂皇帝,其实是一种反讽的手法,也是无奈的抗议。

诗人的观察是敏锐的,证诸历史,这个时期正是唐朝由盛而衰的关键时刻,不能把握的结果就是带来中国历史上二百多年的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一直到宋朝诞生才结束。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文明新见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