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23年08月03日】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这是诗仙李白的自述,也是他一生最真实的写照。现在许多人读李白,都抱着这样一种固有的观念:李白那所谓的求仙访道,只不过是因仕途不顺而选择逃避世间的一种方式。他那些游仙诗里所描绘的景象,不外乎酒后的胡言、夸张的想象、不能直说的隐喻或是梦中的幻境。实际上,持这种观点的人和中共提倡的无神论思想可谓是一脉相承,目的都是割裂人与神之间的联系。什么“宗教都是精神鸦片”,“神佛都是人类的想象”,人们在这种观念长期的影响下,越来越难以理解古人、理解修炼,最后离神佛越来越远。
但当我们翻开李白的诗集,似乎总能感受到一种有别于任何诗文的仙风与神韵。实际上,李白所留传下来的那一百多首游仙诗写得非常直白,他反复提醒着世人一个重要的信息:神是真实、殊胜、永恒的存在,人的生命是短暂的,而修炼是人走向神的唯一办法。
那么李白到底遇到了哪些神仙呢?那些神仙的背后又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通过诗仙的亲身经历,让我们一起了解那些与李白相遇的神仙的来历。
一、东海上见安期公
《寄王屋山人孟大融》
我昔东海上,劳山餐紫霞。
亲见安期公,食枣大如瓜。
中年谒汉主,不惬还归家。
朱颜谢春晖,白发见生涯。
所期就金液,飞步登云车。
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
李白在给这位住在王屋山的修道者的信中,讲述了自己年轻时曾在东海劳山餐霞修炼,拜访安期公的经历。说到这位安期公,历史上也有不少记载。
当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巡游天下,他在东游登琅琊台时,与安期公长谈修炼之事。后来安期公走时留下书信,让秦始皇千年后到海上的蓬莱山找他。这也促成始皇帝多次派人去海上寻仙,可是结果都无功而返。谁知千年后,始皇帝的遗愿却让李白达成。
安期公有个弟子叫李少君,曾在汉武帝身边教他修炼之术。李少君曾对汉武帝刘彻说:“臣常游海上,见安期生,食巨枣,大如瓜”。这正是李白诗中所食之枣。汉武帝即便富有四海,也无缘和李白一样有机会品尝仙家水果,令人感慨仙凡有别。
二、云台之上高揖卫叔卿
《古风》(其十九)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叛军非常凶残,一路上烧杀抢掠,中华大地再次战火四起。此时李白登上莲花山,华山仙女(明星)邀诗人同飞仙界之中,他们登上云台,在那里见到了仙人卫叔卿。卫叔卿带着李白飞升宇宙之间,李白俯视人间,洛阳一带的战乱景象历历在目。
汉武帝时期,卫叔卿曾坐着由白鹿驾的云车从天而降来见汉武帝。 汉武帝听闻这位卫叔卿是中山人,便摆起了皇帝的架子。卫叔卿见武帝傲慢无理,便消失隐去了。
武帝非常悔恨,派了个叫梁伯的使者到中山去寻访卫叔卿。他没找到卫叔卿,却找到了卫叔卿的儿子度世。后来,武帝又让度世去寻找卫叔卿。度世找到父亲卫叔卿后,卫叔卿告诉儿子说:“上次是天帝派我去的,是为了警告武帝人间要有大灾难,告诉他危厄来临的时间和消灾的办法,好使他的国运能够延长一些。没想到他自恃高贵,不识道真。反而对我摆起皇帝的架子让我向他称臣。实在不足以告诉他那些办法,于是我就走了。现在我要和中黄太乙神一同校定天界的历法,我不会再去见他了。”
汉武帝仙缘深厚,当时有许多仙人、得道之士与他结缘、教他修炼之法。可武帝却强梁自贵,最后痛失道缘,实在让人惋惜。相比诗仙李白,虽然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但是对得道之士、神仙都是非常尊敬的。不然怎么会“高揖”卫叔卿呢?
三、华不注峰遇赤松子
《古风》(其二十)
昔我游齐都,登华不注峰。
兹山何峻秀,绿翠如芙蓉。
萧飒古仙人,了知是赤松。
借余一白鹿,自挟两青龙。
含笑凌倒景,欣然愿相从。
李白游济南,登华不注峰遇古仙人赤松子,赤松子借了一头白鹿给李白。李白便“欣然愿相从”,与赤松同游仙境。
这位赤松子相传是神农时主管雨的官。他服食水晶,并教给神农,他的身体能够在烈火中任火烧烤。赤松子常常去昆仑山上,在西王母的石室里歇息,随风雨自由上下。炎帝(神农)的小女儿追随他学道,后来也和赤松子一起仙去。到高辛帝的时候,赤松子又重新成为掌管雨的官。
赤松子原名皇初平,十五岁的时候便以牧羊为生。有个得道之人见他有根基,便将他带到金华山石室中修炼。皇初平走后,哥哥皇初起找了好久都没有找到他,四十年后,初起得到一个善于卜卦的道士的指点,终于在金华山找到了皇初平。初平将仙方传给哥哥初起,哥哥后来也修炼得道了。皇初平后来改名赤松子,而初起则改名为鲁班。
结语
因篇幅所限,李白遇到的神仙不止如此,还有王子乔、韩众、浮丘公、太白金星等等一众神仙。李白与这些神仙神游仙境,如故人重逢、游子还家,让人不免赞叹李白来历之深,根基之厚。不怪说连当时的名道司马承祯都称赞李白“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而贺知章更是点出了李白的来历——“谪仙人”。
现在许多人误以为做官、建功立业是李白毕生的志向,殊不知寻仙修道才是贯穿李白一生的主线。其实修炼并非只是青灯古佛、打坐诵经或安鼎设炉、采药炼丹之类。李白云游四海,面对复杂的环境,其实也是修炼提高、济救苍生与世人结缘的一种方式。
如果真能以修炼的角度解读李白,那么,当我们再一次捧读起诗仙的作品,或许每一首诗文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