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古鉴今:“积德昌后”真实不虚!

罗真


【正见网2016年02月05日】

《后汉书•列传第三十五》记载:

东汉永平十三年,楚王刘英,图谋造反。事发后,皇帝命令当地官府迅速审问,抓捕了很多人。第二年,袁安因有解决棘手问题的能力,被三府举荐,担任楚郡的太守。此时,牵连进楚王谋逆事件的人,已经多达数千。汉明帝异常愤怒,官吏为快速结案,又严刑逼迫嫌疑犯们认罪,因此而被冤判死刑的人极多。

袁安一到楚郡,不入官府,而是先到狱中,察看案卷。他清理出没有确凿证据的疑点,条条列出,准备上报。这时,掌管案卷的府丞、掾吏,都叩头相争,认为袁安这样做,有庇护、党附疑犯的嫌疑,依法也会将袁安判处死刑的,并且也会怪罪于所有掌管案卷的府丞、掾吏多人。

袁安说:“这样做,引起的不良后果,我身为太守,自然会承担,绝对与你们没有关系。”

于是,他将审察结果,一 一上奏,皇上由此感悟,批准洗清冤情。因此而获得释放者,有四百多家。一年多后,袁安又被任命为河南尹。

【评述】
在刘英谋反案中,袁安解救了四百多家共四千余人。后来外戚窦氏擅权,袁安依然守正不屈。所以袁氏家族的厅堂,号称“守正堂”。

关于袁安早期,还有一段“卧雪堂”的佳话:袁安在做官之前,就曾客居洛阳。一个大雪的冬日,洛阳令仰慕袁安的贤名,特地来拜访他。院中的积雪很深,洛阳令叫手下人,扫出了一条路,才得以进到袁安的屋里。此时的袁安,正蜷缩在床上,冻得瑟瑟发抖。洛阳令问他:“怎么不出来求助?”袁安说:“大雪人皆饿,我不宜干扰别人。”

洛阳令对他的贤德,大加赞赏,举他为孝廉。从此,袁安有了“卧雪高士”之称。其居室,也被称为“卧雪堂”。

据《后汉书•袁安传》记载,袁安的父亲死后,其母命袁安寻找合适的墓地,路遇三位书生,指一葬地说:“葬于此地,当世代为上公。”说罢,三位书生,忽然不见,知为神灵点化。于是,袁安便将其父,安葬于此“风水宝地”。从此以后,子孙世代兴隆。其子袁京、袁敞,都官至司空;袁京之子袁汤,官居太尉;袁汤之子袁逢,位居司空,袁隗位列太傅(上公)。其后,袁氏家族,更加兴旺,遍布各地。例如,袁安的第三十八代孙袁志君,任广东布政使,将袁氏家族的血脉,传到了岭南。

所谓的“风水宝地”,会给后人带来福祉,本质上还是由于袁安德行的累积,才招感到幸福和安康。袁氏后裔与孔子的后裔、范仲淹的后裔一样,再次证明了“积德昌后”的古训,真实不虚!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