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象文化辨析

梅花一点


【正见网2015年09月08日】

取象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之中一大特色文化,充满了神秘原始的感应思维和天人合一的思想。取象文化,现今学界比较熟悉的学理认知源自《周易》。在《周易》里,人们把世间的万事万物和八卦的卦象对应起来,这样就能够在八卦乃至六十四卦里形成一种对万事万物的系统性归纳的认识。那么,万事万物如何对应、照应八卦的易学学理形态,这就属于一种取象文化特征。

易传《说卦》对取象文化的方法作了系列性和系统性的示范,例如:

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兑,说也。
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坎为豕,离为雉,艮为狗,兑为羊。
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

这里说的“系列性”表现在,八卦在分类上对应事物的特性,对应动物的种类,对应人体的各个器官,而构成系统性。这些事物的特性属于一个范围内的系统,属于动物的系统,属于人体器官的系统。也就是说,易传《说卦》发掘的易学取象方法,乃是某种系统内划分出的各部分与相关的卦象形成对应性比照、比类。这些取象的方式来自分门别类的归类、比类的方法。所以在学术界也称之为“取象比类”法。

也有些事物混杂体现出的细致、细微的表象,因此难以归类、比类。但这些难以归类的事物的表象也能够对应得到各种卦象,形成我们难以理解的取象方法,《说卦》也示范出具体的案例,见下面:

乾为天、为圜、为君、为父、为玉、为金、为寒、为冰、为大赤、为良马、为瘠马、为驳马、为木果。
坤为地、为母、为布、为釜、为吝啬、为均、为子母牛、为大舆、为文、为众、为柄、其于地也为黑。
震为雷、为龙、为玄黄、为敷、为大涂、为长子、为决躁、为苍莨竹、为萑苇。其于马也,为善鸣、为馵足,为的颡。其於稼也,为反生。其究为健,为蕃鲜。
巽为木、为风、为长女、为绳直、为工、为白、为长、为高、为进退、为不果、为臭。其于人也,为寡发、为广颡、为多白眼、为近利市三倍。其究为躁卦。
坎为水、为沟渎、为隐伏、为矫輮、为弓轮。其于人也,为加忧、为心病、为耳痛、为血卦、为赤。其於马也,为美脊、为亟心、为下首、为薄蹄、为曳。其於舆也,为丁躜。为通、为月、为盗。其於木也,为坚多心。
离为火、为日、为电、为中女、为甲胄、为戈兵。其于人也,为大腹,为乾卦。为鳖、为蟹、为蠃、为蚌、为龟。其於木也,为科上槁。
艮为山、为径路、为小石、为门阙、为果蓏、为阍寺、为指、为狗、为鼠、为黔喙之属。其於木也,为坚多节。
兑为泽、为少女、为巫、为口舌、为毁折、为附决。其于地也,刚卤。为妾、为羊。

取象之法的复杂多样,当然自有其特别的规律性。因为像八卦这一系列的卦象,虽然有其类别的统一,如:“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木”、“坎为水”、“离为火”、“艮为山”和“兑为泽”,我们可以将其统一为一种类别的划分办法。但乾卦本身又有“为良马、为瘠马、为驳马”的取象内涵,那么,这样的类别的划分办法则需要更進一步的细致、细微的分析、辨析。所以,“取象比类”的方法在分类事物的时候,也有遇到一定的难度和复杂成度,同时也造成取象文化的复杂化表现。

在总体意义上,我们可以归结为一种以卦象模式对应自然界和社会界各类事物。这样的对应,使得人们从外界的各类事物的表象,再作推理,最后回归到对卦象做出阐释的认识。而卦象本身具有阴阳组合的意义,而这些阴阳组合的意义,又有着《易经》文本所阐释的意义或寓意。这样的寓意只要能够应符、对应到现实之中的现象,即可相应作出一种推理性的预言。不过,这样的推理性的预言,虽然源自外界事物的表象化,但却只能在卦象的易学之理来作推测的。如果,有超越这样的事物表象化的操控或者表象化的制作假象,那么这样的推理性预言就失去准确的效果。这也是在某些情况从卦象上推理预言,出现失败的原因之一。

这个道理,和《梅花易数》举的一个占筮例子非常近似,就是:

在一个冬天的傍晚酉时(也就是六点钟前后),邵雍正在炉边烤火,忽听有人敲门。先敲了一声,接着连敲的五声并说是要借东西,于是康节先生便应运起了一卦,并立刻断定是邻居来借斧头。邵雍说出结果后,他儿子不相信,打开门一问,果然是借斧子的。 邵雍解道,来人第一次敲一声,得上卦为乾,接着敲了五声,得下卦为巽。上下卦得后,上下卦数再加得变爻为四爻,因而本、互变卦中有三个乾卦,乾属金,体卦巽为木,故来人所借当属金、木 之类,又乾金短而巽木长,故此物当为斧子。儿子说:金短木长,当为锄头,不是斧子。邵雍答道:占卦亦当据情理推之,以卦而沦,锄,斧皆可,但以理推之,傍晚用锄何用? 必借斧劈柴用。(见【注解一】)

在中国古代文化,经常把这样的取象文化的方法除了在《周易》这样的易学文化里特别明显,同样也在五行文化(金木水火土)之中也特别突出,并应用到中医里。

如《尚书·周书·洪范》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従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従革作辛,稼穑作甘。”

在中医的规律里,还把五色、五脏、五腑、五官、五志、五味、五气等等对应到五行规律之中,并因此应用五行的相生相克的理来推演一些事物的医理。(见【注解二】)这样,通过“取象比类”的办法,就可以在五行文化之中推演一些事物的表象性规律,包括运用了五行的各种生克之理。这个办法和易学的取象文化模式,是基本一致的。

当然,取象文化不是只在易学或五行学说里应用,他也可以被推行到社会的各方面预测推理之中,从其中获取到一些部分性的事实规律。下面举几个真实历史案例作辨析:

《国语》之《晋语》卷八记载了:

叔鱼生,其母视之,曰:“是虎目而豕喙,鸢肩而牛腹,溪壑可盈,是不可餍也,必以贿死。”遂不视。

翻译白话文即是:里面还记载有这样也有类似的状况:叔鱼刚出生的时候,他的母亲仔细的观察了他,说道:“这孩子长的虎目猪嘴,鹰肩牛腹,深川沟壑能够填平,但他的欲望没有办法满足,将来他一定会因为受贿而死的。”于是就不亲自抚养他。

后根据《国语》之《晋语》卷九记载证实:叔鱼的上司士景伯出使楚国,由叔鱼代理士景伯的职位作司法官职务。这时段,叔鱼在受理一桩邢侯与雍子争田官司的时候,因为接受雍子的女儿的婚事,而在官司判决那一天,压制了邢侯。由于判决激怒了邢侯,邢侯在公堂上就杀了叔鱼和雍子。(见【注解三】)那么,此事件确实应验了叔鱼母亲的预言。

那么,叔鱼的母亲是怎么用什么办法来预测、预言的呢?我们这里可以采用取象文化的方法来辨析,或许可以明白一点点关于预言的表象性推理方法。叔鱼刚出生的时候,他的母亲就认真的观察了叔鱼的面相和体相。面相是:虎目(老虎般的眼睛),豕喙(猪样的嘴巴)。老虎,寓意着凶狠;猪,寓意着贪婪。体相是:鹰肩(老鹰般的肩膀),牛腹(牛样的肚子)。老鹰,寓意着凶狠;牛,寓意着需求大而多。所以,在面相和体相上,都可以总结出一种合形的意象:外表雄伟凶狠,内在贪婪无度。所以,叔鱼的母亲得出一个表象性的认识,就是认为叔鱼叔鱼贪婪无度的人,于是推测叔鱼当是受贿而死。当然,我们在取象文化里可以推断出叔鱼的贪婪无度,但仍然无法从文字记载里推理出,为什么叔鱼一定会在受贿的情况下而死去。即使是通过取象文化推理,也很难解释出为什么叔鱼因何受贿而死。这个说明,取象文化只能推断出一部分可以证实的表象性预测,但无法彻底的推断出、预测出所有的结果、结论。那么,我们可以猜想,叔鱼的母亲除了在看面相和体相之中作预测,同时可能还运用了其他办法或者更高深的法理来真正的做了这个预言。

这个案例不是孤例,《国语》之《晋语》卷八紧接着上面的预言案例继续有举出由叔向母亲作出的另外一个预言案例:

杨食我生,叔向之母闻之,往,及堂,闻其号也,乃还,曰:“其声,豺狼之声,终灭羊舌氏之宗者,必是子也。

翻译白话文即是:杨食我刚刚出生,叔向的母亲听说此事,走去看望。走到厅堂,听到婴儿的哭声,便抽身往回返,说道:“这个声音,是豺狼的声音,最终灭亡羊舌氏宗族的人,肯定就是他。”

根据《左传》之《昭公二十八年》的记载:“夏六月,晋杀祁盈及杨食我。食我,祁盈之党也,而助乱,故杀之。遂灭祁氏、羊舌氏。”杨食我因协助祁盈朋党作乱,最终导致了羊舌氏家族灭族。

在辨析这个案例的时候,我们也可以采用取象文化来做解析。杨食我出生之时,哭号的声音像“豺狼的声音”。而杨食我的家族,叫作“羊舌氏”。这里在取象的寓意角度去解释的话,就是,豺狼是羊的天敌,豺狼吃的是羊。那么,在这个相互作用的组合意象导致出来的寓意就是,杨食我会成为“羊舌氏”家族的“天敌”,甚至把“羊舌氏”家族给吃了。那么,即使是在寓意的角度上判定:杨食我把羊舌氏家族给吃了,但,叔向的母亲怎么会直接判定杨食我会导致羊舌氏家族的灭族呢?因为在一般性的推理上,不一定因为“豺狼吃了羊”就一定能够导致一个家族的灭族。这个差别在于叔向的母亲做出判断,为什么能够比“取象比类”的办法还要准确、精准?很明显,有超越取象文化的内涵在指明、指导叔向母亲的预言。

这里还例外的说明一下,杨食我出生后,被起名字叫作“杨食我”,也是因应取象文化而得出的反应。也就是,当初杨食我出生时,发出的嚎哭声是“豺狼的声音”,并且被预言要灭羊舌氏家族。羊舌氏家族遇到这样的情况,会想什么办法怎么克掉这样的预测或预言呢?起一个相克的名字就是办法的其中之一。杨食我,这个名字同样有特殊的寓意。杨,是叔向家族管理的城市、邑县;同时,“杨”的读音与“羊”相同。那么,“杨食我”的名字,可以在寓意上表现为“羊吃了我”。这样的名字就和对杨食我本人产生的“豺狼把羊舌氏灭族”的预言相克、相反了。起出这个名字,很明显就是,羊舌氏家族了解到杨食我出生的状况及预言,而作出的一种维护自我家族的反预言的做法,目地很显然,就是希望通过起出一个与预言相反的名字来克掉此事。但通过历史事实的验证,“杨食我”这样的名字并没有改变杨食我本人的所到起的预言的历史命运,他的生命作用确实使得羊舌氏家族灭族了。

再举个案例,据《高僧传》卷五记载著名僧人道安的事迹:

安与弟子慧远等四百余人渡河夜行。值雷雨乘电光而進。前行得人家。见门里有二马枊枊间悬一马篼可容一斛。安便呼林百升。主人惊出。果姓林名百升。谓是神人。厚相接待。既而弟子问何以知其姓字。安曰。两木为林篼容百升也。

翻译白话文即是:道安与弟子慧远及其他四百多人深夜渡河,正值雷雨天气,大家乘着电光的闪耀行進。前行到了一户人家,见门里有两个栓马桩之间悬挂一个马篼,正好能够容纳一斛(十升等于一斗。十斗即一百升,等于一斛。)道安于是就呼喊“林百升”。户主人家大吃一惊,出来了。户主自报家门,果然就是姓林名百升。他就称道安是神人,隆重的接待了道安一行。过后不久,道安的弟子们问道安,用什么知道户主的姓名?道安回答说:两条木合并为一个“林”字,篼容一斛,正好是一百升。所以我喊了“林百升”。

这个案例很明显是,道安眼见到事物的表象而感触到人物的姓名。从表象的角度,我们看到,“林百升”这个名字的推测、推理,和取象的办法非常接近。但是,为什么从取象的角度看,”两个双马桩“这个意象能够构成“林”字,“一斛的容量”采用了“百升”这个词,然后再构成这个户主人家的姓名,很明显,运用取象文化难以对此方面再作進一步解说或解释。因为,按照一般人的推理,仍然意识到,“两个栓马桩”会不会构成其他的字,而不是“林”字?“一斛的容量”,不也是“十斗”(十斗正好是一百升)吗?为什么道安在这里只用“百升”而不用“十斗”或者“一斛”的名字呢?

这个也说明,“取象比类”的办法、方法,并不一定能够把完全准确的推理和预测应用于现实的历史表象之中,包括预言。取象文化在解析一些表象性的规律的时候,尽管揭示这样的表象规律表现的并不一定非常精准,也不一定完全正确,但确实能够触及到一些部分层面的真相事实。以上对取象文化的解析,实为在某种层面上证实预言文化的真实存在。并且也可以证实,预言文化可以在某种较低的文化层面能够通过取象文化获得一定的推理性认知,至于在最准确、最精准的理性认知层面,对于人类而言,还属于未知之谜。

【注解一】:

见正见网文章:《康节先生邵雍》,链接:
http://www.zhengjian.org/2003/06/18/22086.%E5%BA%B7%E8%8A%82%E5%85%88%E7%94%9F%E9%82%B5%E9%9B%8D.html

《梅花易数》原文作:

冬夕酉时,先生方拥护,有扣门者,初扣一声而止,继而又扣五声,且云借物。先生令勿言,令其子占之所借何物。以一声属乾为上卦,以五声属巽为下卦,又以一乾五巽共六数,加酉时数共得十六数,以六除之,二六一十二,得天风姤。第四爻变巽卦,互见重乾。卦中三乾金,二巽木,为金木之物也,又以乾金短,而巽木长,是借斧也。
  子乃断曰:“金短木长者,器也,所借锄也。”先生曰:“非也。必斧也。”闻之,果借斧,其子问何故,先生曰:“起数又须明理。以卦推之,斧亦可也,锄亦可也;以理推之,夕晚安用锄?必借斧。盖斧切于劈柴之用耳。推数又须明理,为卜占之切要也。推数不理,是不得也。学数者志之!”

【注解二】:

见维基百科条例“五行”,链接: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A%94%E8%A1%8C

【注解三】:

《国语》之《晋语》卷九记载的原文:

士景伯如楚,叔鱼为赞理。邢侯与雍子争田,雍子纳其女于叔鱼以求直。及断狱之日,叔鱼抑邢侯,邢侯杀叔鱼与雍子于朝。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今日神州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