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悠悠:好儿子怕父亲失德

辛弃名


【正见网2010年06月15日】

一、自居显要,不事交往

姚察,隋朝时代的人,字伯审。南朝陈时任散骑常侍、吏部尚书等官职。隋时任秘书丞,奉诏修陈、梁二史。他的儿子姚思廉,继父志而修史,并臻完成。

姚察身居要职后,完全不与外界结交,专心理事。

姚察有个门生,想感谢姚察老师的教诲之恩,但不敢送厚礼,只送给他南布和花练各一匹。

没想到姚察还是说:“我所穿着的,只是麻布和蒲练。你这些东西很好,但是对我没有什么用处,我怎么能收下呢?”

姚察还是让这位门生,把礼物拿回去了。

二、大臣无厚藏,布被不易得

西汉时的公孙弘,曾任博士、丞相,生活非常俭朴,被汉武帝视为贤人。后来被封为平津侯。

做官如果真的廉洁,即使是朝廷大官,不仅家无巨资,而且连布被也不可多得。

我(郑?自称)任三品正卿,将近六年了,所用的麻布帷帐、棉布被子,还是微贱时所制,偶尔想加以更新,尚且难以措置。这并不是我自比公孙弘,言过其实,欺世盗名。这是我的实际情况。(笔者注:郑?为官,一生清廉,勤政爱民,严于律己,不妄取丝毫不义之财,因而做官多年,仍然过着清贫拮据的生活。)

三、好儿子怕父亲失德

西晋胡威的父亲胡质,为官十分清廉。他在任荆州刺史时,儿子胡威从京师前去探视他的父亲胡质,胡威在客舍中,住了十几天,然后起程返回。

父亲胡质因为一贯清廉,现在没有一个钱给儿子胡威。想了又想,找出一匹绢,送给胡威,作为回家返程之用。

儿子胡威,行大礼跪拜接受下来,然后,疑惑的问道:“大人清廉,为何得绢? ”意思是:父亲您一向为官清廉,这是从哪儿得来的绢?”他是耽心父亲一时糊涂,损失了一世的清名。

父亲胡质回答说:“我儿放心!这是我领受上司发给的俸禄,我节余下来,现在权且给你作为路费。”(笔者注:古人最初是以物换物,進行交易。以后有了货币,以钱购物,十分方便。但在特殊情况下,仍有以物代钱、或以物换物的方式,進行交易。)

四、大雪封门

袁安,是东汉时的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北)人。历任太守、河南尹、司徒等官职。他曾多次弹劾窦宪兄弟专权凶横。

有一年冬天,突降大雪,地面上的积雪很厚。洛阳县令,亲自出门巡视,看到不少居民,家家在门外扫雪,唯独到袁安家的门前,却无人扫雪。

当时,袁安为官清苦。洛阻县令以为袁安已死,便马上让人扫雪,進门去看。发现袁安正僵卧在床,便问他为什么不出门?袁安说:“大雪天里,很多人都在挨饿,我动弹不得,正在睡觉。你不应该打扰别人。”

五、少见的“贫官”

裴始安,南朝齐人,名昭明。祖籍山西闻喜。宋时官至祠部通直郎。齐武帝任之为始安内史,所以人们称他为裴始安。后来任安北长史、广陵太守。作官清廉正直,终身不治产业。

有一回,裴始安从所任职的郡中,返回时,许多人见到他确实一贫如洗。

这一幕寒苦景况,传到了朝廷,世祖听到了,激动的说:“裴始安从郡中卸任归来,穷苦得竟然没有住处。我读书不多,不知道古人中有谁可以和他相比?”

(以上均据明代郑瑄《昨非庵日纂》)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人物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