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评议:网上通讯



【正见网2009年11月22日】

特别通讯:(因特殊原因而提前登载的事项)

*来稿附言:正见同修好!得知同修现在很忙,我很想能帮助做点事,可否? (11月6日)

简复:首先谢谢作者的好意。目前我们还没有这方面的考虑。

希望作者把精力投入到所在地区的学法、讲真相等活动中去,从这些活动中获得诗歌创作的丰富体验,写出真正高水平的、助师正法的诗歌来。

*来稿附言:昨天投稿“小事非轻”,也统一用“XX”笔名吧。 (11月6日)

简复:至今没有看到这首诗,不知何故。作者可以再寄。

来稿:醉太平・民酣 (11月6日)

红潮盖天,神州黯然。
炎黄血泪斑斑,故国生异端。
狂兵万千,兴师灭禅。
州官政暴民蛮,难邦人亦酣。

简复:我们手上的元曲谱中,“醉太平”谱与作者所写的大不相同。按我们的规定,词、曲作者的投稿,是应该注明自己所用词、曲谱的。请作者将自己所用谱寄来,我们将尽快审阅、处理作者的作品。

来稿:万王之王颂 (原诗略) (11月6日)

简复:原诗较长,且须仔细的看,一时之间不能得什么结论。等看完后会给作者反馈意见。按我们的登载标准,当然是可以登载的。但料想作者是希望改得更满意些再登载吧。

来稿:沁园春・荷 (原词略) (11月18日)

简复:此词上、下片的两个五言句“客等莲舟渡”和“满船争三退”,都是诗句的2-3读。而词谱要求的是1-4读。请作者修改后再投稿。

来稿:根 (11月18日)

神传文明九五尊,千年长河何处寻。
华夏故人失祖脉,误入歧途起风云。

混混沌沌三十春,昔日方刚今日钝。
星光已现睡狮醒,龙的传人炎黄孙。

简复:此诗中的“九五尊”“三十春”,不知数字内涵,请作者改写或者加注说明。另外,韵脚“钝”是仄声,与之相押的“孙”是平声,请将此两个韵脚改为平仄一致的形式。

来稿:咏长江 (11月18日)

卷雪穿峡气势雄 清流一路向东瀛
润香鄂皖千年稻 荡爽苏杭万里风
古浪峰托文武戏 高崖壁应啸吟声
纷纷壮观究何故 伴送唐人天路行

简复:此诗中“雄、风”和“瀛、声、行”混押了,还是那个第一部混押第十一部的老问题。

************************************************
*正见网2009年11月1日和2日下载、审阅,11月3日登载的诗歌:

原稿:大法咏怀

师父庄严宝像辉,佛光普照尽慈悲。
学员汇聚学修比,法会交流真善施。
正气盈盈漫人世,清风缕缕上天池。
春来万里生芳草,满目萋萋恰应时。

万里莲开万里香,清风拂面好风光。
繁华不慕居身陋,威武难侵抱志刚。
天上丰姿更飘逸,人间神采尽飞扬。
如诗如画展新美,千古大穹动十方。

普度悠悠一曲光,人间天上几苍黄。
谁知日月千生苦,主造乾坤万古煌。
亿劫崩离排咫尺,十年风雨走寻常。
金轮灿灿来如意,转出东方新九阳。

大法咏怀

片片飞鸿送福音,山河万里寄丹心。
神州正有大灾降,佛主常来甘露霖。
喷毒龙蟾祸世恶,行妖鬼魅吃人阴。
劝君莫负声声唤,万古慈悲何处寻?

朝晖洒向万家欢,好景新开又一天。
真相贴墙连巷尾,福音挂树到门前。
今时映日人争看,昨夜披星谁未眠。
十载春秋风雨雪,几回生死送婵娟?

一声蟾叫九州阴,暴雨疾风袭地森。
歪理弥天行鬼魅,谎言欺世忙兽禽。
修真黑夜金难唤,践善红门毒莫侵。
不惧京华烧妒火,何人剑胆伴琴心?

注:(第二首)“真相”“福音”指张贴的真相资料
和悬挂的“法轮大法好”“真善忍好”条幅。

修改与评注:这六首诗是“大法咏怀”组诗中作者最近两次投稿的作品,登载了四首,但其中一首经作者自己要求又拿下来了,因此现在网上的只有三首,即这里的第一、第五、第六首。第一首登载时未做修改,第四句“法会交流真善施”后三字在词语搭配上稍差,但一时也想不出更好的词来替换,因为要保持“真善”二字,“施”为韵脚,替换词的选择很有限。

顺便说一下,此诗用“词林正韵”第三部(支微齐灰)的韵字。这一部的韵字,按现在的读音,其中有些字的韵母是“sG”(ei,ㄟ),比如“微、灰”;有些是“衣”(i,一),比如“支、齐”。因此,这两种韵母的字同押时,至少按现在的读音是韵感较差的。我们过去提到过,我们审阅的标准是按“词林正韵”,但如果同时照顾到现在的读音,那就是两全其美,是最令人满意的。满足韵书,但不满足现在(或许是从某一个时代开始直到现在)读音的韵部的,我们已经谈到过“灰”韵(包括(ai,ㄞ)和(ei,ㄟ)两个不同的韵母)。我们现在谈到的第三部的四个韵“支、微、齐、灰”里,“支”和“微”两韵都同时包含了“sG”(ei,ㄟ)和“衣”(i,一)两个韵母的字。因此,哪怕按平水韵的标准,只用“支”或者“微”一个韵部里的韵字,也同样存在我们上面谈到的问题。在没有正式修改韵书以前,我们仍将使用“词林正韵”做为审稿的标准,但我们希望,凡是有能力的作者,你在用到第三部的韵字时,尽可能将韵母为“sG”(ei,ㄟ)和韵母为“衣”(i,一)的字分开来押,也就是说,把它们当作两个韵部来用。正式修改韵书时,我们认为属于这两个韵母的字是应该分属不同韵部的。也就是说,我们会将“支”、“微”两韵的字,都分成两个部份,分属不同的韵部,就象“词林正韵”里把“平水韵”中的“灰”韵的字,分成两个韵部来处理一样。

第二首中第二联“繁华不慕居身陋,威武难侵抱志刚”两句都可产生歧义,只不过第二句的歧义仍然是正面的,而第一句的歧义就走向负面了。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作者本意是,每一句的前四字和后三字都作谓语结构、都为同一个主语服务,而没有注意到每一句的后三字都可作为第四字(动词)的宾语结构,这种结构所产生的语义就和作者的原意不同,第一句甚至相反。这首诗其它方面并无问题,如果作者愿意,可将此联修改后再投稿。

第三首首句“普度悠悠一曲光”,“光”字不太好,将听觉和视觉同时用于“曲”,除了能“看”音乐的特异功能者外,就只有部份弟子能理解了,读者面太窄。作者原来的某稿中用的是“扬”,因此把“光”改为了“扬”。第三联“亿劫崩离排咫尺,十年风雨走寻常”,第一句内涵难解,因此改用了作者原来某稿的“万劫开新挥巨手”。尾联“金轮灿灿来如意,转出东方新九阳”,“九阳”一词,字简而义僻,本身没有很浓厚、美好的内涵,还容易引出读者的误猜(九个太阳?),似乎值不得选用。因此改用了作者原来某稿的尾联“洪恩浩荡无言颂,正见金轮转十方”。经此修改而登载后,作者认为第三联“万劫开新挥巨手,十年风雨走寻常”对得不工,要求拿下来了。

第四首第三联“喷毒龙蟾祸世恶,行妖鬼魅吃人阴”,这两句,因主语前后包夹了两个动词片语“喷毒、祸世”和“行妖、吃人”,就只得将单字的修饰语“恶”和“阴”后置(也有韵脚的关系),造成复杂的语法结构,从而句意散碎。而且第二句后三字“吃人阴”十之八九会被读为“吃--人阴”,而不是作者本意的“吃人--阴”。由此而造成的歧义就未免太低庸,形象也不堪入目。虽然是描述的“鬼魅”,也不宜用这一层歧义的。除了这两句的结构可以改一下、使句势厚重些外,后三字得改才行。如作者愿意,可改后再投稿。

第五首没有修改,原样登载了。但若细细推敲,“昨夜披星谁未眠”一句总觉差强人意。试改两字于此联:“今时映日众争看,昨夜披星人未眠”,语气上似乎稍好一点。

第六首在句意、字义上都显得有些生僻、难解。其中第三联“修真黑夜金难唤,践善红门毒莫侵”,不如以前某稿中的“修真黑夜千声唤,践善红门万语箴”。后者平白易懂,而且比较形象。总的说来,这一首倒是不必修改了。作者可以用其内涵重写,或弃之另写。

最后要转达的是,上面的三首诗登出后,有读者来函,恳切的提出这首组诗的标题不恰当:“大法咏怀”,内涵太大,不宜这样用“大法”二字。这位来稿的读者同修是经常阅读、关心“诗歌园地”的。既然他/她有这样的想法,说不定其他读者也会这样想。我们不妨把题目改一下,尽可能使每一位读者都感到放心,岂不更好;况且还牵涉到尊师重法的大问题,尽量做得谨慎一点,总是好事情。

原稿:临江仙・回首(修改稿)

来稿附言: ……我查了一些例词,“临江仙”一词的两个五言句似乎是可对仗或不对仗,晏几道的这个词用对仗是最多的。从严格要求来看,能对仗自然是最好的。……“风流”一词我原来也担心有歧义,现在改为“英流”(汉典的解释:才智杰出的人物),含义更加确切一些。……

简复:几乎没有一个词谱是强行规定某处必须对仗的。词谱上的要求,我们当然知道,因为审每一首词时,我们通常都要查一次谱,哪怕是那些我们已经比较熟习的谱。现今所有词谱,对谱中的平仄、韵脚、对仗、句读,都是根据对前人的作品(主要是名作)的考查、统计和比较而来的。这种作法是有缺陷的。以平仄而论,考查的作品越多,?定的谱中平仄的“活字”就越多。我们认为,?定词谱还应该有另外更客观、更能反映每一谱特点的因素。我们的要求如果超过了谱上的要求,那是因为作者表达了希望多学的愿望。我们对作品登载与否,其标准仍然不会改变。

选择词语及其解释时,尽量使用可靠的、有权威性的字(词)典。网上有些字(词)典的解释方法是不符合字(词)典的规矩的。对词汇内涵的准确、精细的把握,是写诗歌的人最重要的基本功。切不可疏忽。

原稿:秋雪(外一首)

柳翠菊黄秋未了,一场大雪没藤蒿。
不见玩童街头闹,小儿瑟瑟正发烧。
法姑怀揣灵丹药,救命真言奇效高。
看罢神韵仙子舞,忽闻脸盆当鼓敲!

孤村轶事(略)

修改与评注:这里的两首诗都写得不错,特别是第一首。时值秋季,就下了“一场大雪”,气候反常当然容易产生疾病,“小儿”“发烧”就不奇怪了。小孩子不装病,小病是不会躺下的。没有到“街头”去“闹”,可知病得不轻。恰好有姑姑揣著“灵丹药”来了。这丹药是啥呢?“救命真言”!此句出得奇特、出人意料,而“奇效高”又是更为出人意料的事情。然而,事不止于此。更为精彩、令人震撼的“神韵”又涌现出来了!这一回,作者没有象上面那样直接说效果如何了,而是把一幅生动、活泼、鲜明、可爱的图画猛的推到读者的眼前:这小病孩居然把家里的盆子当成鼓猛敲起来了!最后一句是全诗的精要:不言之言,以鲜明的形象告诉了读者“神韵”救人的力量。

此诗构思巧妙,一再的出人意料,恰当的利用句子之间的意义上的跳跃,大大的增加了全诗的内涵。这样的诗读起来令人兴奋,而且有咀嚼的余味,也更见可信。

第五句“法姑”一词,作者是希望突出那是大法弟子。但此词有可能被误解或恶解为民间“仙姑”一类人。而且“救命真言”和“神韵仙子舞”已经铁定了前面的某“姑”的身份了,不必再硬造“法姑”一词。因此将此词改为“阿姑”,更觉亲切可爱。

原稿:咏米兰

清清枝叶静 粒粒点嫩黄 不向荫蔽看 最喜太阳光
年开五六回 带雨着淡妆 在在清香远 余韵久绕梁

评注:写咏物诗的难处在于“不黏不离”:又要贴着“物”的特征写,又要写出此物所喻人的性格、人格特征来。此诗除了“不向荫蔽看 最喜太阳光”外,其余句子的喻义不很确定。末句“余韵久绕梁”化用“余音绕梁”的成语,但用“韵”字指“香”不太好:声音绕梁可凭耳朵辨别,香味绕梁无法辨别(除非花放在梁上)。

原稿:灵岩寺

宝刹深藏泰山根,殿宇广大梵香氲。
华盖遮天掩亭阁,青峰环抱屏红尘。
苦修证道失衣钵,大德高僧空遗痕。
和尚只盼香火旺,有谁省得佛法真?

评注:此诗第三联内涵不确定:“苦修”与“失衣钵”、“空遗痕”之间有何关系?既然是“大德高僧”,为什么又“失衣钵”“空遗痕”呢?如能改得明确、易懂些,可再寄来投稿。

原稿:诗六首

丹田(略);檀中(略);玄关(略);泥丸(略);玉枕(略);命门(略)

评注:这六首五言四句的小诗,作者是在用自己的理解或师尊的讲法来解释这些名词术语。在内涵方面:如果都是师尊讲的法,我们把它写成诗句,那是不行的,因为谁也不能把这些诗当法来学;如果参杂了作者自己的看法,就更不好,因为这样你的解释就和大法原义不同了。在读者方面:如果读者是大法弟子,就用不着这些诗来解释,他会直接从法中去理解;如果读者是常人,他仍然应该直接去看大法书,那肯定比诗歌更易理解、更准确。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写这种诗歌都是不必要的,而且建议所有作者都不要这样写。不然,费了时间,又不能登载。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诗词曲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