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教材(初级):《三字经》(十六)

正见文化课教材编辑小组


【正见网2007年03月20日】

编者按:为了弘扬中国神传文化,清除邪党文化的影响,在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见,开始着手编写一套中国正统文化教材。因为是刚刚起步,难免有所不足,我们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的参与和指正。我们诚挚的希望使用这份教材的同修,能将上课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教材的优缺点反馈给我们,以便我们不断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实完整。同时,我们也欢迎更多有意愿参与教材编辑写作的同修加入進来,共同完成教材的编著。

 


◇◇◇ ◇◇◇ ◇◇◇

【原文】

作(1)中庸(2),子思(3)笔(4),
中不偏(5),庸不易(6)。
作大学(7),乃曾子(8),
自(9)修齐(10),至平治(11)。

【读音练习】

作(zuò) 中(zhōng) 庸(yōng),子(zǐ) 思(sī) 笔(bǐ) ,
中(zhōng) 不(bù) 偏(piān),庸(yōng) 不(bú) 易(yì)。
作(zuò) 大(dà) 学(xué),乃(nǎi) 曾(zēng) 子(zǐ),
自(zì) 修(xiū) 齐(qí),至(zhì) 平(píng) 治(zhì)。

【读音练习】

作(ㄗㄨㄛˋ)中(ㄓㄨㄥ)庸(ㄩㄥ),
子(ㄗˇ)思(ㄙ)笔(ㄅ一ˇ),
中(ㄓㄨㄥ)不(ㄅㄨˋ)偏(ㄆ一ㄢ),
庸(ㄩㄥ)不(ㄅㄨˊ)易(一ˋ)。
作(ㄗㄨㄛˋ)大(ㄉㄚˋ)学(ㄒㄩㄝˊ),
乃(ㄋㄞˇ)曾(ㄗㄥ)子(ㄗˇ),
自(ㄗˋ)修(ㄒ一ㄡ)齐(ㄑ一ˊ),
至(ㄓˋ)平(ㄆ一ㄥˊ)治(ㄓˋ)。

【字词义解释】

(1)作:写作。
(2)中庸:《礼记》篇名,相传是孔子的孙子孔伋(子思)所作。
(3)子思:孔子的孙子(孔鲤的儿子),名伋,子思是他的字。受业于曾子门下。后世尊为述圣。
(4)笔:执笔所写。
(5)偏:不正。不偏:要居中,走正道。
(6)易:更动,改变。
(7)大学:《礼记》中的篇名,相传是孔子学生曾参所作。
(8)曾子:孔子弟子,名参,字子舆,比孔子小46岁,事亲至孝,传孔子之学,后世尊为宗圣。
(9)自:从。
(10)修齐:修身、齐家的简称。
(11)平治:治国、平天下的简称。本为“治平”,因协韵而改为“平治”。

【译文参考】

写作《中庸》的,是子思的手笔。书名的“中”是要人不偏斜、行中道的意思, “庸”是要人保持平常心,才能恒久不变的意思。

写作《大学》这本书的是曾子,书中内容叙述了从修身、齐家开始,到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问题讨论】

(1)你认为造成一般人无法行中正之道的原因是什么?
(2)文中提到“自修齐,至平治”,为什么修身是一切的根本?请举例说明。

【故事天地】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一天,孔子在家闲坐的时候,对他的儿子孔鲤感叹的说:“君子是不可以不学习的,与人会面不可以不修饰,不修饰仪容就会显的不整洁,仪容不整洁就显的对人不尊重,对人不尊重等于失礼,失礼就不能自立于世。那些站在远处就显的光彩照人的,是修饰的有整洁仪容的人;与人接近而让人心中洞明的,是拥有渊博学问的人。”

孔鲤听完以后,问道:“那么父亲的意思是说君子一定要善于修饰自己了。可是您不是经常教导我说君子只要保持本质就可以了,不需要讲究文采吗?”

孔子说:“鲤啊,你还没有理解我的意思。文采如同本质一样重要,文质彬彬才能成为一个君子。如果一个人过于质朴,他就会显的粗野,流于粗俗。但是也不能太讲究文采。如果一个人太富于文采,文采多于质朴的话,他就会流于虚伪、浮夸。花言巧语,伪装和善,这种人是很少有什么仁德的。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这才是个君子啊。”

君子是儒家理想的人格模式和人格典范,是普通人行为的标准和榜样。但成为君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的是对文和质的关系不偏不倚的把握。“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也是儒家中庸之道的一种表现,儒家讲“过犹不及”,太过于修饰和太质朴都不能算是君子,只有文与质恰当的调和,才能达到君子的境界。

【心得写作单】

(1)上一篇故事中,孔子告诉孔鲤何为君子?试简述之。
(2)你觉得如何做会靠近中庸之道?

教学引导参考:
http://big5.zhengjian.org/articles/2006/10/12/40405.html
http://big5.zhengjian.org/articles/2006/5/16/37706.html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文明新见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