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22年12月15日】
在一个好的环境中,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了不起的,无所畏惧的。只有在危难来前才会让人们看到真正的勇士、才会明白谁的志坚。南北朝时期的诗人鲍照有首诗名为《梅花落•中庭杂树多》。这首诗咏梅的角度似乎更是与众不同。全诗共四十八个字:“中庭杂树多,偏为梅咨嗟。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
“中庭杂树多,偏为梅咨嗟。问君何独然?”诗中大意是:庭院中种植着各种的树木花草,诗人独喜欢梅花,有人会问为什么呢?开句就提出了一个疑问。到底是诗人在问朋友还是有人在问诗人,似乎是不重要的。总之引出下文就对了。很多时候,我们会在谁是主语,谁是主角争论不休,其实这是没有必要的。我们要解决的是问题,阐述的是观点,这才是最重要的。特别是越古老的朝代,越不注重人,他们会把重点放在事情本身上。
“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这句的大意是:梅花可以在霜中开花、露中结果。其它的花则是在春风中才会得意,在寒风中会凋落,看似差不多,其实他们没有梅花的那种耐寒的品质。
在人中有患难见真情的说法、在修炼界有大浪淘沙,留下的才是真金的考验。看来在哪一个境界都是看中考验的。寒冬之下,只有梅花敢于在霜雪中傲立而开,其它的则只能在等春天的来临。
古人爱梅、咏梅,是对自己言行的一种鞭策,也是对美好的一种向往。宋代邵雍的《梅花诗》,所咏的就是他认为最美的最了不起的生命——敢于在最不好的社会劝善的大法弟子。有一天,相信人们会明白李大师的慈悲和大法弟子的苦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