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16):酆鲍史唐

正见神传文化编辑小组


【正见网2009年03月13日】

(ㄈㄥ)(fēng)

【历史来源】

出自于姬姓。根据《姓篡》、《通志•氏族略》等资料记载,酆姓始祖是周文王姬昌的儿子子于。周武王克商以后,封自己的弟弟,即周文王的第17个孩子于酆邑,建立侯国(今湖南省永兴县北),世称酆侯。周成王时,酆侯被废黜,其后人遂散居各地,约以原封邑名为姓。遂成酆氏。

【郡望】

京兆郡:秦朝初置内史官以治理京师(今陕西省咸阳市一带),西汉景帝时分置左、右内史,汉武帝时改右内史为京兆尹,下辖十二县,相当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以东至华县一带。

【历史人物】

酆寅初

酆寅初,字复出,元末明初人。酆寅初博学多才,因为不愿为元朝做官而隐居在山林间。洪武年间曾担任国子司业,后弃官,活到105岁。


(ㄅㄠ?)(bào)

【历史来源】

1、出自于姒姓。为春秋时夏禹裔孙敬叔之后,以邑(国)名为氏。根据《通志• 氏族略》、《元和姓纂》等资料记载,春秋时,夏禹裔孙敬叔(即杞公子)仕齐,居住在鲍邑(原为夏朝的诸侯国,故城在今山东省历城东三十里),其子叔牙以国名为姓。
2、出自于庖牺氏。即伏羲氏,其后有鲍姓。
3、出自于他族。根据《魏书•官氏志》资料记载,南北朝大融合时,北魏地区的少数民族随北魏孝文帝南下,定居在洛阳,也与汉族融合,于是便改姓鲍。清满洲八旗姓保佳氏、瓜尔佳氏等后均有改姓鲍者。景颇族金别氏,汉姓为鲍;佤族羊布拉氏(亦称尤斯拜氏),汉姓为鲍。内蒙古东部蒙古孛儿只斤氏后改为鲍姓。今满、蒙古、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郡望】

1、上党郡:古郡名。韩始置。西汉移治长子(今山西省长子西南),东汉移壶关(今山西省长治北)。隋唐上党郡即潞州,治上党,即今长治市。历代辖境虽有变更,但均在晋东南。
2、东海郡:秦汉东海郡,治郯(今山东省郯城北),秦汉之际曾称郯郡。东晋侨置于海虞县(今江苏省常熟)北境,旋移京口(今镇江)。南朝齐移治涟口(今江苏省涟水)。隋唐以海州为东海郡,治朐山(今连云港西南海州镇)。
3、河南郡:汉又有河南郡,即秦三川郡地,治雒阳(今河南省洛阳东北)。隋有豫州河南郡,唐为洛州河南府,辖境都远小于汉河南郡。元为路,明为府。
4、泰山郡:西汉始置,治所在博(故城在今山东省泰安东南)。汉有博县,唐为干封县,宋改干封为奉符,即今泰安。金置泰安军,改州。清雍正时有泰安府,东平、肥城等县均属此府。民国废府。

【堂号】

1、清懿堂:鲍氏“清懿堂”为颂扬鲍氏历代烈女贞妇而建的纪念馆,是中国少有的“女祠”。 常言道:“皇族有太庙,百姓有祠堂”。古代祠堂的修建,基于传统思想,男为天,女为地,所以男祠大于女祠。
2、鲍姓主要堂号有:“清望堂”、“东海堂”、“亦政堂”、“上党堂”、“舞鹤堂”、“泰山堂”等。

【历史人物】

鲍叔牙

鲍叔牙是春秋时代的齐国人。他和管仲是从小就在一起的好朋友。管仲的家境贫困,经常欺负鲍叔牙并占他的便宜,但鲍叔牙始终待他很好,不曾有什么怨言。鲍叔牙常和管仲一起合伙做生意,每次赚钱,管仲总想多分点,朋友都认为鲍叔牙糊涂,吃了大亏,但鲍叔牙从不以为管仲贪心,他知道管仲的家境不好,有老母亲要奉养,多拿一些是应该的。

鲍叔牙和管仲也曾一同上战场,在打仗时,管仲总是躲在最后面,曾经三次打仗而逃跑了三次,鲍叔牙却不认为管仲胆小,他知道管仲的母亲年岁大,只有管仲这一个儿子,万一他有三长两短,家中年迈的母亲就没人奉养了。后来管仲也做了几次官,每次都因表现不好,而被免职了,鲍叔牙并不认为他不是没有才能,是因为没遇上好时机。

后来鲍叔牙侍奉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小白和纠争夺王位,结果小白得胜当了国君,公子纠失利被杀,召忽为之自杀,而管仲没有自杀而选择让鲁国囚禁。管仲被囚禁遭受屈辱,鲍叔牙并不认为他无耻,因为鲍叔牙知道管仲不羞小节,而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为耻辱。因此管仲说:“生养我的人是父母,了解我的人却是鲍叔牙啊!”

由于鲍叔牙的缘故,管仲被释放了,鲍叔牙并向齐桓公大力推荐管仲为宰相,把自己置身于管仲之下。管仲当了齐国的宰相后,使齐桓公称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都是因为管仲的谋略。而鲍叔牙的子孙在齐国享有俸禄,十几代都得到封地,多数都出任大夫。天下人都赞扬鲍叔牙的心胸坦荡,能够推举人才,总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善意地理解、帮助别人。


(ㄕˇ)(shǐ)

【历史来源】

1、出自于黄帝时创造文字的仓颉。仓颉之后,衍生了仓氏、史氏、侯氏、侯冈氏、夷门氏、仓颉氏。仓颉为史官,人称史皇氏,其后有一支以官为氏,称史氏。
2、出自于周太史佚之后。历代他姓史官,亦多以官为氏。见于历史最早的史姓人物,当属西周初年的太史史佚。西周初年有太史史佚,为人严正,与太公、周公、召公并称为四圣。由于他终生在周朝任太史,他的子孙便以官名为氏。春秋时期,列国史官多以官为氏。
3、出自于隋唐时代,昭武九姓之一。古西域康国支系有史国,居史城,是昭武诸国之一,史国有人搬迁到中原居住,便以国名为姓氏。

【郡望】

京兆郡:汉太初元年(西历前104年)改内右史置京兆尹,为三辅之一。治所在长安。

【堂号】

忠烈堂:明朝末期,史可法以兵部尚书、大学士督师身份在扬州抗清。当扬州城危的时候,史可法给老母和妻子写了遗书,因为自己没有儿子,命副将史德威做他的儿子。并且交待说:“我死后,把我埋在明孝陵帝的旁边。”城破以后,可法自刎不死,他又命史德威杀他。史德威哭着不肯杀,结果被清兵俘虏。被俘后,清人劝他投降,他坚决不屈,壮烈殉国。

【历史人物】

史可法

史可法(西元1601年~西元1645年)字宪之,号道邻,明代祥符(今河南省开封县)人。明崇祯元年(西元1628年)考取進士,曾任右佥都御史,后任命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也曾参加镇压农民起义军。

二十岁那年,史可法前往应试途中曾在古庙中苦读。当时担任京畿督学的左光斗微服出巡,那是个风雪交加的天气,当左光斗一行人来到古庙时,看见一位年轻人因读书疲倦,趴在桌上睡着了,而桌上放着一篇文章,左光斗拿来一看,对此作品非常赞赏。左光斗见他衣服单薄,就把自己的外套脱下披在此人身上,而后询问寺僧,方知此人姓名是“史可法”。应试当天,左光斗担任主考官,看见前来应试的史考法,就当场在他的试卷上批了第一名。左光斗曾对太太说:“我的儿子才能都很平庸,不足以成就大事,而将来能够继承我的志业,恐怕就只有这个年轻人了。”

在《左忠公轶事》中曾记载,史可法担任凤庐道职务时,每当军情一紧张时,他就数日不卧床睡觉,让士兵轮番休息,而自己坐在营帐外守候。在寒冷的夜里,起身站起来拍动衣服时,铠甲上的冰霜都被震落下来,发出清脆的声音。当有人劝他稍作休息时,史可法总回答:“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由此可知左光斗在史可法心中的份量与地位。而左光斗提携后進及“铁石肺肝”的人格感召,深深影响了史可法,成就了史可法忠肝义胆的作风。

(ㄊㄤ?) ( táng)

【历史来源】

1、出自于祁姓和姬姓,为黄帝轩辕氏之后。相传帝尧是黄帝轩辕氏的玄孙,姓伊祁,名放郧,尧是他的谥号。他最初被封于陶,后来迁于唐,所以被称为陶唐氏。成为天子后,开始以“唐”为国号,所以又称唐尧。尧做了100年天子后禅位给舜,尧死后,舜封他的儿子丹朱为唐(今河北省唐县)侯。到周武王时,唐侯作乱被成王所灭,唐国之地就被改封给成王之弟唐叔虞,原来帝尧的后裔则被迁往杜国,称唐杜氏。唐杜氏的后裔有以国为氏的,称唐氏。另外唐叔虞的子孙也以国为氏,后来就姓了唐。同时周昭王时,曾封丹朱之后在鲁县为唐侯,被楚灭后,其子孙也姓唐。春秋时,又有一支姬姓唐诸侯国,被楚昭王灭后,其后人也称为唐氏。

2、东汉时唐姓始有他族加入。如南方白狼王中有唐姓;陇西(今属甘肃)羌也有唐姓。

【郡望】

1、晋昌郡:晋永和中置郡,治所在长乐(今陕西石泉县)。此支唐氏,其开基始祖为十六国前凉凌江将军唐郓。
2、北海郡:汉时分齐郡置郡,治所在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 鲁 国:西汉初改薛郡置鲁国,治所在鲁县(今山东曲阜)。晋改为郡。 晋阳县:秦置,治故晋阳城。秦汉为太原郡治所,东汉后又为并州治所。

【堂号】

移风堂:汉朝时候,费汛为萧县令,对待人民有如亲生孩子,先教育,如果不行就惩罚。就在当官9年时,地方的坏风俗竟然都消失了,全县在3年中都没有打过官司。邻县沛县发生蝗灾,蝗虫到了萧界,不入萧境。皇帝便封费汛为梁相。

【历史人物】

唐寅

唐寅(西元1470年~西元1523年)字伯虎,更字子畏,号桃花庵主,晚年信佛,又号六如居士,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亦称为唐伯虎。唐寅出身于商人家庭,年轻时,无所事事,和人纵酒游乐,经朋友规劝,于是闭门苦读,经年累月,刻苦学习,十一岁就文才极好,并写得一手好字。十六岁中秀才,二十九岁参加乡试,高中“解元”。

他能与多位画家齐名成为“明四家”,全因母亲的教育和名师沈周的指导。唐寅少年时,富豪人家常请他作画,他就慢慢骄傲起来了。他的母亲看在眼里,有一天,她对唐寅说:“孩子,你学画只是刚起步,有什么好骄傲的呢?”她就随手给唐寅行李和碎银,说:“当今大画师沈周离此不远,拜他为师吧!画不好就别回来见我。”唐寅知道沈周的画很出名,就欢喜上路拜师去了。

转眼间一年过去了,在沈周的教导下,唐寅的画技增长很多。一天,唐寅拿自己的画和师傅的比比,自觉已经不相上下,不禁自喜:“我已成名手,该出师回家看望母亲了。”沈周看出他的心思,就叫妻子备饭菜为他饯行。饭菜摆在后花园的小屋里,小屋平时是锁着的,谁也不能進去。当唐寅一進屋就四处张望,只看见屋子有四个门,而没有窗子,他好奇的从门格子向外看去,见门外风景如画,仿佛都能听到那山涧流水声。他想:“这么好的风景,师傅平时不让我進来,大概怕徒弟从此出去游山逛水,无心学画了。”他看得发呆时,师傅就说:“你的画本来不错,又学了一年,现在可以出师了。你想到后花园痛快的玩吗?”

唐寅不顾满桌饭菜,就站起去开门,也许走得急,让门格子碰了一下,他便去开另一扇门,又让门格子碰了一下,再去开第三扇门,这回碰得更厉害。原来这三扇“门”都是沈周画上的,唐寅醒悟过来,他转身双膝跪在师傅面前,说:“师傅,我不想回家了,让我再跟您学三年吧!”从此唐寅专心学画,再也不提回家的事了。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文明新见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