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13):鲁韦昌马

正见神传文化编辑小组


【正见网2009年01月22日】

鲁 (ㄌㄨˇ)。( lǔ)

【历史来源】

1、出自于姬姓。为周武王的弟弟姬旦之后,以国名为氏。根据《通志•氏族略》、《姓氏考略》及《元和姓纂》等记载,周武王封其弟周公旦之子伯禽于鲁国(今山东省曲阜市),是为鲁公。鲁国从周公开始,到顷公一共传了三十多代,由于鲁国固守周的旧制度,春秋以后果然逐渐衰落了。到战国时,鲁国被楚国的考烈王灭掉。被迫迁居下邑(指国都以外的所属城邑)。其后代子孙遂以国名为姓,称为鲁氏。
2、出自其他民族改姓而来。根据《通鉴》记载,东晋时乌桓人有鲁姓。而金时女真人孛术鲁氏汉姓为鲁。清满洲八旗姓秦楚鲁氏、博都里氏有改鲁姓者。今彝、白、苗、土家、布依、朝鲜等民族均有鲁姓。

【郡望】

1、扶风郡:三国时置郡,治所在槐里(今陕西省兴平东南),晋移治池阳(今陕西省泾阳西北),北魏移治好畴(今陕西省干县东)。
2、新蔡郡:即今河南省新蔡。蔡国自蔡迁此,故名。晋惠帝从汝阴郡分出置新蔡郡,即治新蔡(在今天河南省新蔡县一带)。北齐改广宁郡。

【堂号】

三异堂:源出东汉宰相鲁恭,鲁恭以德化为治,天下出现三异:“虫不入境、野鸟化为家禽、童子有仁心。”

【历史人物】

鲁肃

鲁肃(西元173年~西元217年),字子敬,东城人(今安徽省定远县东南),三国时期的名将。鲁肃出生时丧父,与祖母居住在一起。其个性方正严谨,家富而有财,生性好施舍,周瑜称他“奉母至孝,其家极富,大散资财,以济贫乏。”周瑜也曾率数百人经过鲁肃家,请求粮资,鲁肃家有两?锩祝?魅????乘嘟?渲械囊?锔?荑ぃ?谑侵荑び胫?缓谩S捎谔煜乱崖遥?乘嗑痛笊⒓也疲?舻籼锏兀?饧们羁嗍咳恕B乘嗨悸巧钤叮?泄?酥?鳌T诔啾谥?郏?乘嘟ㄒ榱?狭醣咐吹钟?懿伲?⒏ㄗ糁荑ご蟀懿芫???锶ㄋ?髦亍?p> 有一则故事,是大家熟悉的神奇计谋“草船借箭”。周瑜因嫉妒心,想找机会除掉有才干的诸葛亮。一天,周瑜要诸葛亮十天内赶制十万支箭,诸葛亮竟答应且说只要3天时间,周瑜很高兴就和诸葛亮立了军令状。之后,诸葛亮找来鲁肃,向他借来二十艘船,而每艘船上有三十名士兵,船只都用青布盖起来,并在船的两边扎上千余个草把子。到了第三天四更,诸葛亮和鲁肃坐着这二十条船来到江里。此时漫天大雾,江上人面对面都看不清。当船靠近了北岸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一字儿摆开,叫船上士兵擂鼓呐喊。曹操摸不清虚实,不敢大意出兵,就调来了一万多名的士兵朝江里放箭,箭如下雨似的。接下来,诸葛亮又把船掉个头,继续擂鼓呐喊。天快亮了,雾还没有散去,船两边的草把子上已经插满了箭,诸葛亮便下令回去,曹操才知道上当了。鲁肃佩服诸葛亮,说:“先生怎知今天有大雾呢?”诸葛亮说:“作将军的怎能不知天文、地利和阴阳呢?三天前我已经算到今日有大雾了。”就这样,诸葛亮完成了造箭的任务。

韦 (ㄨㄟ?)。( wei)

【历史来源】

1、出自于彭姓。是颛顼高阳氏大彭之后裔,以国名为氏。根据《姓纂》资料记载:“出自颛顼大彭之后,夏封于豕韦,苗裔以国为姓,家彭城(今江苏省徐州的古称)。”意思指韦姓出自颛顼高阳氏大彭之后裔,夏朝中兴少康当政时,封大彭氏的别孙于豕韦(在今江苏省铜山县的附近),豕韦国又称韦国,商时称韦伯,周襄王时始失国,迁居彭城,其子孙遂以国名为姓,称为韦氏。
2、出自于韩姓。是汉初韩信的后裔,因为避难便改为韦氏。西汉初年,功臣韩信被吕后所陷害被杀,韩信一族差点惨遭灭门之灾,萧何便在暗中派人将韩信的儿子送往南粤(今广东、广西一带)逃避。韩信的儿子为了逃避仇人追杀,便把韩字的半边韦,当作是自己的姓氏,之后世世代代便相传下去。
3、出自于少数民族。根据《汉书.西域传》记载,汉代西北少数民族中疏勒国(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有韦姓。
4、出自于赐姓。依据《唐书.桓彦范传》记载,桓彦因立下大功,便被受赐韦姓,于是后人便以韦姓自居。

【郡望】

京兆郡:此郡秦朝设置内史官,管辖京师(今陕西省咸阳一带),汉以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为三辅。魏改建京尹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三国魏时改称京兆郡。

【堂号】

1、扶阳堂:源出西汉时的韦贤是邹鲁的大儒,本始初年官至宰相,封扶阳侯,其后代是为以此“扶阳”作堂号。
2、京兆堂:三国以后,韦氏盛于今陕西省境内,故韦姓有以“京兆”为其堂号。
3、韦姓的主要堂号还有:韦姓以“传经堂”、“一经堂”、“燕贻堂”、“崇德堂”等为其堂号。

【历史人物】

韦应物

韦应物(西元737年~西元792年),唐京兆(今陕西省长安县)人。韦应物生于一个世代为官的家庭。十来岁就做了皇上的近侍,得到恩宠,他便仗势欺人、横行霸道。他也敢把犯法的亡命之徒藏在家里;看到邻近姑娘好就抢回家去,被人告发后,官府的人根本不敢抓他。他经常陪着唐玄宗享受帝王生活,当官除了享福以外就没做多少事。可好景不长,当他19岁时,发生了安史之乱。唐玄宗逃到四川,三年后韦应物就去太学读书,因过去他不读书,自觉读书事已晚。后玄宗去世,他失了依靠,逐渐被人排斥、受人欺负,开始体验到生活中艰难的一面。生活中的大起大落,身体上的壮年早衰,把他推入了思考和转变的旋涡中。他在42岁因病辞官而住到“善福精舍”里去时,就已经下定决心要作一个真正的修炼人了。虽然韦应物青少年时过的是花天酒地、极为奢侈的宫廷生活,但下定决心要修炼后,他就安于淡泊、节俭的生活,希望享受隐居的日子,韦应物认为归隐田园是一种很大的乐趣。

韦应物在诗中也记述了一些修炼故事。他曾见过一个僧人,住在附近山上的“蓝溪寺”里,此僧人独自一人住在林中山寺内,从没烧过夜火,晚上到寒冷的泉边去汲泉水,至今已有三十年没有下过山了。另外,他也记述过一个道人修道时,“灵贞”下来试他的道心,在他睡觉处用一根头发悬了一块千钧巨石,此道人不惊不诧,一直在石下睡了十三年,最后终修成道。还说到,有三兄弟一起在深山里的茅草房中研读仙经修道,仙人变成白鹿来引诱,两个弟弟忍不住去和鹿玩,哥哥独自坚持诵读,后来成道,那时两个弟弟仰天大哭,方知丢掉了千万年难遇的机缘。

韦应物的诗以写田园风物而著名,语言简淡而意蕴深远,是继陶渊明之后又一个田园诗人。玄宗时任左司郎中,德宗时出任苏州刺史,世称为“韦苏州”,著有《韦苏州集》。在五言绝句上,他和李白、王维一起被认为是“并入化境”的最高成就者,其中《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即其代表作。而白居易说他的五言诗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而《幽居》就是有名的一篇。至于韦应物的《滁州西涧》和李白的《静夜思》一样,都是小孩入诗门要背诵的篇章。

昌 (ㄔㄤ )。(chāng)

【历史来源】

1、出自于有熊氏,是黄帝的嫡系-胤胄,始祖昌意之后,以祖字为姓。根据《风俗通》、《史记.五帝纪》等记载,黄帝娶妻嫘祖(西历前2839年,黄帝廿九年,嫘祖在若水生昌意)。黄帝77年命令昌意居住在四川若水,娶蜀山氏女昌仆为妻,生子颛顼。后来昌意携带全家北迁到中原,建立昌意城(今河南省乐西北)。颛顼后来便成为部落首领,改建为都帝丘(今河南省濮阳),为高阳氏。高阳氏的子孙便以祖父昌字命姓。
2、出自于妊姓。根据《通志.氏族略》记载,相传黄帝有25个儿子,为4母所生,分化成12个胞族,分别姓姬、S?⒂稀⑵睢⒓骸㈦?Ⅲ稹④鳌⑷选①摇㈢佟⒁溃??鲜侨咽系暮蟠??铀镅叵?两瘛?p>【郡望】

1、汝南郡:汉汝南郡治上蔡(今河南省上蔡西北)。东晋治悬瓠城,即今汝南。隋唐汝南郡即蔡州(曾名豫州)。今河南省上蔡县西南。
2、东海郡:有二处:一处秦时置郡,在今山东省郯城一带;另一处相当于今江苏省东海县以东、淮河以北地区。

【堂号】

1、双芝堂:湖北省仙桃堂号来历:“永公者,(昌永)宋靖康时,金人内犯,永守义不屈。宋祖特赐状元,后迁太常寺丞。其时祠内产芝二根,此后世以双芝名其堂者也。”
2、茂荫堂:江西省萍乡、湖南醴陵、贵州广顺堂号。
3、高勋堂:出自南梁昌义之的典故。
4、敦伦堂:安徽省六安市。
5、汝南堂:湖南省桃江、益阳,湖北省江夏等地。

【历史人物】

昌意

轩辕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昌意是黄帝二十五子中的其中一位。嫘祖聪明温顺,是黄帝的正妃。嫘祖生有两个儿子:一个叫玄嚣,也就是青阳,青阳被封为部族首领,居住在江水;另一个叫昌意,亦被封为部族首领,居住在若水。昌意成年后娶了蜀山氏的女儿,名叫昌仆,生下高阳,高阳有圣人的品德。当轩辕黄帝升天后,由他的孙子即帝位,也就是昌意的儿子高阳,这就是颛顼帝。

另外在《山海经-现代版》一书中曾记述着,帝颛顼乃北方水德之帝,他的爷爷是黄帝和嫘祖的二儿子昌意。昌意在天庭曾犯了过错,被贬谪到凡界的若水,生下了韩流。韩流的模样十分古怪,细长的脖子,小小的耳朵,有张人脸但却长出一张如猪般的嘴,还有像麒麟样的身体,而双腿并在一块儿,脚下面长着一对猪蹄。韩流娶淖子氏的女儿阿女为妻,生下帝颛顼,而帝颛顼的长相,和他的父亲韩流大体上也很相似。


马 (ㄇㄚˇ)。( mǎ)

【历史来源】

1、由复姓马服改变而来。马服本来是战国时期赵国的一块土地,位在今天河北省邯郸市西北。战国时赵国大将-赵奢在西历前270年率军在秦、赵瘀氏之战中大败秦军,因此赵惠文王便把马服一地分封给赵奢,并赐号为马服君,与廉颇、蔺相如职位相等。赵奢的子孙后代便以马服为姓,后来又改单姓马。此后,马家后代又在西汉武帝时期从马服迁到了当时的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定居下来,依照《姓谱》一书中记载,马姓的发源地是扶风。
2、根据《姓氏考略》记载,西域古有马姓,后西域有姓马者入内地,便以马为姓。
3、出自于清代。满族人中的马佳氏,改姓为马。在我国东北聚集着许多满族马姓,努尔哈赤建立金国后,在八旗中就有许多满族马姓。满族的马姓跟地名有关,据说在西汉时期,在现在的吉林省境内,有一个夫国,这个国呢,他们也是以养名马出名,而且他们还把官叫马加、狗加、牛加,以六畜为官名,迁入这个地区的女真族,都以这个地名为姓了,所以它也算是同姓不同宗。
4、出自于他姓改马姓。如汉代有汉戚人马宫,本来姓马矢,后来马宫因为仕学显赫,便改姓马。

【郡望】

1、扶风郡:汉太初元年置右扶风,为三辅之一。三国时改右扶风为扶风郡,治所在槐里(今陕西省光平东南)。隋唐扶风郡即岐州。
2、京兆郡:今陕西省西安。汉以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为三辅。魏改建京尹郡,“尹”为太守。唐以雍州为京兆府,置京兆尹。以上称京兆者,均指京师及其附近地区。金元在陕西置京兆府(路),此“京兆”与建都之地无关。民国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府尹为京兆尹,符合金以前“京兆”之意。国民党政府成立时废。即今山西省汾阳。唐亦

【堂号】

1、铜柱堂:汉伏波将军马援征交址,胜利后,在交址立铜柱表功。到了唐朝,马援的后裔马总做安南都护,在原汉立铜柱的地方又立了两根铜柱,铸上了唐朝的威、德,说明自己是伏波将军的后裔。到了五代时马希范也立了铜柱。
2、绛纱堂:汉校书郎中马融,才高博洽,为世之通儒。弟子常千余人。他在教室里设绛纱帐,前授生徒,后设女乐。弟子都专心听讲,没有人顾盼女乐。
3、马姓的主要堂号有:“扶风堂”、“驷德堂”、“回升堂”、“孝后堂”等。

【历史人物】

马援

马援(西元前14年~西元49年)字文渊,东汉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县东北)人。光武帝时,马援拜为伏波将军,封新息侯,世称“马伏波”,是帮光武帝打天下的名将之一。他出身在官宦世家,面貌十分俊美。新莽时,担任扶风郡的督邮。

有一次,他奉命押解重囚前往长安时,半途中,因囚犯哭得十分伤心,他于心不忍便把囚犯私下放走。后来马援逃到北地(现甘肃天水一带)躲藏起来,就留在当地留居并从事农、牧业的经营。几年后,马援的放牧事业经营得很成功,不仅有数千头的牛、马和羊,也积累了几万斛的谷粮。当时北地正遭逢荒年,他慨叹的说:“积累再多的财物,重要的是会施舍救助需要受帮助的人,否则不过是个守财奴罢了。”于是,他就把全部财产赈济当地的百姓和亲友。

王莽末年,他投奔军阀隗嚣。东汉建武四年(西元28年),他奉召至洛阳,受到光武帝刘秀的礼遇。建武八年(西元32年),隗嚣叛汉,光武帝亲征,马援辅助光武帝顺利的击败隗嚣。此后,匈奴、乌桓侵扰三辅,马援认为:“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主动请求光武帝让他领兵平乱,光武帝担心他年事已高,没答应他,但马援不服老,就在光武帝面前穿上盔甲,跨上马背,在殿上雄壮威武的绕了一圈,光武帝也就同意他出兵了。在建武二十四年(西元48年),六十二岁的马援领兵远征武陵、五溪蛮夷。建武二十五年(西元49年),受阻于壶头山(今沅陵东北),因河水湍急,船难溯行,加上天气炎热溽暑,疫病流行,再加上水土不服,士兵因病死了不少人,后来马援也病死于军中。

马援有许多名句流传于世,如“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及著名之《诫兄子严敦书》家训中的“画虎不成反类犬”等,都是励志名言也是为人处事的宝典。他著有《铜马相法》一书。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文明新见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