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教材(高级):狂与狷

正见文化课教材编辑小组


【正见网2007年09月09日】

编者按:为了弘扬中国神传文化,清除邪党文化的影响,在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见,开始着手编写一套中国正统文化教材。因为是刚刚起步,难免有所不足,我们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的参与和指正。我们诚挚的希望使用这份教材的同修,能将上课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教材的优缺点反馈给我们,以便我们不断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实完整。同时,我们也欢迎更多有意愿参与教材编辑写作的同修加入進来,共同完成教材的编著。

◇◇◇ ◇◇◇ ◇◇◇

【原文】

子曰:“不得中行(1)而与之(2),必也狂(3)狷(4)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为也。”(《论语・子路第十三》)

【注释】

(1)中行:行止合乎中庸之道的人。
(2)与之:与,音“羽”,交往。与之,和他(她)交往。
(3)狂:过于激進的人。
(4)狷:音“倦”,过于保守的人。

【语译】

孔子说:“如果找不到行止合乎中庸之道的人可以交往,那就和狂者或狷者交往吧!狂者,过于激進,敢作敢为;狷者,过于保守,退缩而不敢作为。”

【研析】

“狂”与“狷”,一个是太激進,一个是太保守,就好比人有太外向和太内向性格,还有自大和自卑心理,这些都是“过犹不及”,都是变异,不是中庸平和的状态,其实都是祸乱的原因。根本上讲,这些偏离中庸的性格、心理,都是整个社会的道德人心失控、下滑造成的,这些性格、心理偏离了正轨,造成了社会乱象,人在变异社会中,可能也察觉不出社会道德人心有问题。想想看,中庸平和的相反,是不是偏离正轨、混乱?这些变异性格、心理是人的先天本性吗?

狂者可能连不该做的也做了,狷者可能连该做的也不做了,这两种都不是中庸德行。狂狷也有极端程度深浅的不同,但是可能多多少少都有过,都会损德、造业。古人认为:做好事会积德,做不好的事会损德、造业。中行可以积德,因为表现了中庸德行。君子讲究重德行善,能找到具有中庸德行的人交往最好,找不到,君子也不该踽踽独行、独善其身、归隐山林,那就和稍微“狂”、稍微“狷”的人交往吧!因为君子是入世的,他希望对社会人群起到良善作用。


【延伸思考】

1、慎选交往对象很重要,古人认为人品最重要,能和仁人君子交往那最好。你愿意和怎样的人交往?是不是什么样的人就会交往什么样的朋友呢?你愿意和品格太极端、太随便的人交往吗?为什么?

2、为什么有的人性格会太激進,有的人又太保守呢?如果一个人好学有礼、遵守礼节,性格会这么放纵、极端吗?“过犹不及”是不是指落在礼节之外的两端?


【阅读资料】

变异的社会


当今的社会,处处充斥着变异的因素。人类变异的观念导致了畸形现象的出现,而这些现象又渐渐地污染了人的心灵。泡在这变异中的人群早已见怪不怪了,丝毫觉察不到这种变异。

社会上乱象纷至,罪案四起。天天翻开报章,皆是怵目惊心的犯罪事件,罪犯从市井小民到专业人士都有。这社会真的生病了,一点安全感都没有。有警察也没用,罪案多得连警察都顾不过来,有些警察本身也犯罪。

当人类的道德下滑时,一切都在向反的方向走。地铁、巴士、建筑物里张贴的广告,有些不知所云,有些形象丑陋、恐怖,对美的欣赏与追求也在变异之中,奇装异服、古怪发式、不健康的歌曲、漫画和电影到处可见。

各行各业互相竞争,不断提高产量。人人巴不得有两双手,一天恨不得有四十八小时,总想超时超量地做事。因此,人人搞得紧张兮兮,压力如山,吃不好,睡不好,招来一身病。人与人之间互相提防,互相倾轧,勾心斗角,工作中抱怨多,宽容少,批评多,赞赏少。

如此社会,呜呼哀哉!今昔相比,人类社会真的是退步了。

人心不好了,一切都不好了。要矫正这一切,唯有从道德人心开始。要扭转整个社会局面,首先从教育着手,在家庭、社会环境中逐渐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如真诚、善良、宽容、忍让、谦虚、先他后我等。如此潜移默化,慢慢地人人都自觉地做好,那社会就会变得美好。不需严刑峻法,不需三令五申,人人懂得自律,人人崇尚美好。美好的一切又会返回到人类社会中来。

美好的社会靠大家的努力,希望有朝一日它会实现。

(改写自正见网:http://www.zhengjian.org/zj/articles/2003/9/26/23634.html)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