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所真正表达的意义

清风


【正见网2022年06月28日】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的这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篇幅不长却很有名。

路途中遇到雨但没有什么准备,这可以说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情,但苏轼的这首词又为什么能够流传千古呢?从表面上看是作者写出了在遇到意想不到的挫折时的豁达和从容,这种在常人层次看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是人们乐于接受和效法的,所以这首词常常被用于励志。但要真正的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就不是这么肤浅了,要从作者本人的情况入手去探究。

苏轼号东坡居士,也就是说是信佛修道之人。我们知道修炼人在一生中都是在去掉对名利情的执著,苏轼当然也是这样,常人往往把遇到困难和打击称作遇到风雨,所以这里的风雨实际也就是指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遇到的打击,那么苏轼对此的态度是什么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仔细琢磨实际也就是把它们看轻看淡,这不是简单的嘴上说说,是要内心真正的放下,很明显苏轼是做到了的。

修炼讲的是舍,常人则讲的是得到,在遇到人生的风雨时他们有时也讲要看淡,这个看淡其实并不是真正的放下,而是保持一个好的心态,从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以便将来更好更多的得。再仔细琢磨常人讲受到打击,或者说经受风雨实际就是讲自己的名利情受到损失。人讲“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是因为常人看不到事情的因果,事情来了认为是偶然发生的。而修炼的人虽然不一定能够直接看到因缘关系,却能够明白没有偶然的事情。苏轼明白这一点,所以“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所表达的是他的心性。

他已经放下了人间的得失,在常人中该来的总是要来,没有什么要执著的,矛盾来了,名利情的损害发生了正好是提高自己心性的时候,所以他很坦然的面对,这和常人讲的乐观有根本的不同。后面的“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讲的是在矛盾中,在名利的得失中真正的放下,过了这一关之后回过头看的感悟,自己的心性提高了,层次提高了,那些得失根本就不算什么,自己的人生目标不是常人中的名利,是更高层次的生命境界和生命的美好,这些东西失去了相当于是背在身上的包袱卸掉了,每过一次关就卸掉一些,是大好事,对常人而言的风雨,对他而言则什么也不是,当然,他也不是一下子能够做到的,也是经过了一个过程的,毕竟在常人中生活,一下子就放下也是不可能的。

所以这首词实际是作者的一篇修炼感悟,修炼心得,借用不小心被雨淋湿表达自己对名利的看法和修炼的境界,因为其同化了法,所以才能够流传千古。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