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的独处——韦应物之《滁州西涧》

清风


【正见网2022年04月10日】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唐代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游览至滁州西涧,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

很小就知道这首诗,近日重读,感悟到这首诗看上去是写景,而实际表达的是作者的求道之心。

滁州西涧的景色的确优美,但也并不突出,类似的景致可以说比比皆是,看到过的人不可胜数,但唯有韦应物写出了味道。

韦应物出生名门望族的京兆韦氏,但少年时代完全是一个纨绔子弟的做派。由于显赫的家族出身,韦应物没有经过相应的选拔,就被唐玄宗直接任命为侍卫。有了一官半职的韦应物变得更加横行无忌,利用职权在家里窝藏罪犯、聚众赌博,甚至于强抢民女、欺行霸市。

然而安史之乱后作为侍卫的韦应物迎来了被遣散的命运,他这时才发现,自己已经被命运逼到了一无所有的境地。由于某种特殊的机缘,他走上了修道之路,从此以后,韦应物戒掉了自己的众多陋习,平日的生活除了读书求学以外,就是在焚香扫地,过着苦行僧般的清修生活,逐渐从一个无恶不作的恶霸地痞转变成为一个虔诚的修道者,诗歌的创作也随之开始,真是浪子回头金不换。二十七岁时的韦应物通过选拔后出任洛阳丞,开始了自己的仕途。

虽然韦应物的仕途生涯并不显赫,前前后后出任的都是职位较低的小官,但人生的大起大落使他的心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修炼也到了一定的层次,在此基础上才有了这首诗。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人对物的喜爱通常是和自己的品性相近的,中国人喜爱松、竹、梅,固然离不开观赏其外在形象,但更多地却是欣赏其内在品格,松的枝干如铁、岁寒后凋,竹的中空外直、宁折不弯,梅的凌霜傲雪、玉洁冰清等,是自魏晋以来中国人所推崇、所提倡的一种风骨。而“独怜幽草涧边生”在这里表现出的是作者的孤芳自赏,他当时身为刺吏,是一个很小的地方官,但他却很满足,他己经悟到富贵如浮云,不报不怨,洞明炼达,这和幽草无人知晓又安然自得是不是很相似?而“上有黄鹂深树鸣”其实是表示自己并不寂寞,黄鹂的叫声很动听,但好象又没什么特别,谁都听的到,而作者却能够在一派孤寂的场景中去欣赏,其实也是表达修炼人自有修炼人的乐趣,心性达不到这一步,一个满脑子名利的人不可能做到,也绝写不出这样的诗。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是写景,但同时又是写心境。这里的关键是渡,渡有渡人的意思,“春潮带雨晚来急”隐晦地表达了红尘滚滚,人都沉迷其中,而渡口是把人从此岸渡到彼岸的,隐喻为从人走向神,返本归真,无人则表示真正走上修道之路的人很少,但舟就在那里,也表示修行的法就在那里,有没有人去修都是如此。“舟自横”同时也表示自己愿意登上这修行的孤舟,无人理解也能独善其身,自得其乐。

全诗非常精炼又巧妙地表达了自己的修道之心和自己诗意的独处,做到了有声有色,诗中有画,诗中有禅,令人回味无穷。

古文的妙处常常就在于话外有话,文字表面是一层意思,细细品味又是另一番味道。这一类的作品不在少数,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王维的《鸟鸣涧》等都是如此。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诗词曲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