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坝与生态:艾比湖的衰落

陈思 编辑


【正见网2004年03月27日】

艾比湖位于新疆西部的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境内,是新疆第一大咸水湖,鼎盛时期湖面曾达三千平方公里。但是,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由于大规模垦荒和兴建水坝引水,入湖水量迅速减少,湖面急剧缩减,到上世纪末仅有五百三十平方公里,干涸的湖底成了沙尘暴的沙源。 每年春天,来自阿拉山口的强劲大风吹起艾比湖的裸露沙尘,直上一千米的高空,这股沙尘在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青海、甘肃、内蒙古、北京等地缓缓降落,成为上述地区沙尘暴的主要策源地。

艾比湖形成于第四纪高山冰雪融水丰沛时期,大约8 000年前后是古艾比湖的鼎盛时期,湖面积约3000~3500平方公里。后来气候发生变化,大约在3500年前后气候变干,湖面缩小,至20世纪40年末,湖面干缩到1200平方公里,储水量减少到30亿立方米。面积年缩小0.013-0.077平方公里。这一过程可为自然干缩过程,非常缓慢。

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艾比湖呈现急剧干缩,50年艾比湖面积由1200平方公里缩小到530平方公里,储水量由30亿立方米减少到7亿立方米。专家说,到20世纪60年代前由23条入湖河流减少到仅有7条,到目前入湖河流只剩下精河、博尔塔拉河两条河流,奎屯河、四棵树河、古尔图河等其他河流都已相继拦截筑坝,河水断流。大规模的水土开发是重要原因。80年代比50年代,艾比湖流域人口增长了9.7倍,耕地面积增长了8.8倍,引水量增加了7.1倍。专家估测,平均每增加1万公顷耕地(干旱地区的耕地只能依赖灌溉), 湖面就会缩小40平方公里。水坝引水建设在艾比湖的衰落中产生了重要影响。

艾比湖及湖滨地带5000余平方公里湿洼地带,被专家们形象比喻为艾比湖流域区乃至整个天山坡带的“肾脏”,其地貌、土壤、水文、动植物构成了独特的荒漠生态综合体。有关专家认为,这个综合体一旦发生变化,将对周围环境产生连锁反应,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专家指出,目前对北疆地区影响最大的是沙尘暴,由于干涸湖区增大,地下水位下降,植被面积缩小再加上大量的樵采,造成艾比湖流域平原裸地日益扩大,沙尘源面积急剧增多。现在,艾比湖已成为北疆沙尘暴天气主要沙源地。据测算,从这一地区每年被吹走的沙尘达480万吨。影响还不止于此,由于艾比湖的沙尘主要成分是镁盐,随着大风到处飘洒,降到农作物上不仅影响其生长,还直接影响到人畜的健康。据测算,艾比湖区域年平均大风日数多达164天,最高达185天,一年中几乎一半的天气处于大风中,镁盐的危害性不可低估。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艾比湖面积以每年平均20多平方公里的速度缩小,为自然干缩期的290倍。现在每开垦一万亩土地,湖面就要缩小40 平方公里,如果按现在的灌溉水平,再扩大耕地13公顷,艾比湖将不复存在。

参考资料

《水坝建设的生态困惑》
《艾比湖成为新疆最大沙尘暴策源地之一》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