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丛谈:“亲到长安有几人”?

庄敬


【正见网2016年02月27日】

要写好文章,不深入生活、认真观察分析,那是绝对不行的。金代大文学家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中,有一首这样说:

眼处心生句自神,
暗中摸索总非真;
画图临出秦川景,
亲到长安有几人?

第一句谓,眼睛接触了实际景物,激发诗情,自能写出入神的句子。第二句指斥那些并无现实生活的感受,只是在暗中虚拟的人,写不出真实的东西。第三、四句,尖锐地批评那种不深入生活、不接触社会实际、无真实情感,而以模仿他人为能事的人,是最没出息的。秦川指长安一带的关中平原。宋代画家范宽,画有著名的《秦川图》,以后,有不少人仿作此图。作者感叹道:多少人描绘秦川的景色,但亲自到过长安一带体验生活的,又有几个人呢?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秀容(今山西忻县)人。他写作的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笔者引用的上面这首诗,是我国古代文艺评论著作中有名的篇章。它的可贵之处,在于以崇真务实的观点,阐述了生活与创作之间的关系。人的思想、感情,是从哪里来的?诗的内容、作品的内容,是从哪里来的?一句话:只能从生活中、从实践中、从现实社会的真相中,从观察中得来。要想写好文章,就必须深入生活,就必须直面社会真相,观察、体验、分析、研究。

当然,深入生活,实际观察,还有深、浅的差别。这里以对山的描写,作为例子,先请看宋代画家郭熙的名句:

春山淡冶而如笑,
夏山苍翠而如滴,
秋山明净而如妆,
冬山惨淡而如睡。

再请看金代许古 在《行香子》词中,所写的句子:

夜山低,
晴山近,
晓山高。

况周仪在《蕙风词话》中,根据上述两个例子评论道:郭熙能描绘出山的不同面貌,许古尤其能传达出山的不同神态;非入山甚深者,非知山最真者,写不出那样的句子来。

谈到对山的观察,还可以对《蕙风词话》的例子,作点补充。元代张养浩《雁儿落带得胜令•退隐》曰:

云来山更佳,
云去山如画;
山因云晦明,
云共山高下。

张养浩以批评时政为权贵所忌,辞官归隐,屡召不赴。后来因关中大旱,出任陕西行台中丞,办理赈灾,积劳病卒。他是元代有名的散曲家,由于归隐,“入山甚深,知山最真”,所以能道出山的变化与情趣。

写山者必知山,作品以写人为主者,当然以知人为要。

中国现今有不少正义的记者,排除万难,深入接触、了解法轮功修炼者以后,深受感动,深受激励,甘冒风险,写出来反映真相、伸张正义、惊天地而泣鬼神的纪实作品,已经震撼了世界,敲响了中共邪党的丧钟。他们的功绩,必将与日月,同其辉光!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