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红楼梦》(一)

宇微


【正见网2013年10月14日】

中国的传统文化本身是神传文化,其中,古典文学无疑在浩瀚广袤、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一席之地,历来公认的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三国演义》讲了一个‘义’”(《北美巡回讲法》),《西游记》讲的是一个修炼的故事,《水浒传》虽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却带有许多负面的因素,这也是世间相生相克的理所造成的。那么流传最广、文学价值最高的清乾隆时期曹雪芹所著的《红楼梦》又是讲的什么呢?在关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还不可忽视这一奇特现象,那就是以研究此书的成就、背景与内涵等而兴起的“红学”热潮从清末民初一直持续到现在,其实对此书的评论与研究自曹雪芹去世后不久就已开始了。邪党反右期间红学名家俞平伯被打倒之后,红学虽没有完全淡出人们的视线,但也沉寂了不少,可到了现在的正法期间,红学热潮再次兴起,并且呈现出山头林立、各门各派自以为是的现象。世上没有任何偶然的事情,特别是在正法期间出现的很有可能是与正法相关的,我们知道有许多正体汉字经仔细分析都能看出在正法中的含义,那么如此声势浩大的红学研究能与正法完全无关吗?既如此,我们就不得不思考这样的问题,这是在警醒着世人什么吗?

从殃视《百家讲坛》的各种讲解还有民间红学研究者的著作,加之自胡适、蔡元培、等红学前辈的研究成果来看,不论是考证派还是索引派,要么把此书解读为作者在身居陋巷穷酸困窘的日子里对昔日江宁织造府中锦衣纨绔之时怀念不已的自传,要么说成是影射大清康雍乾时期皇权争斗祸及曹家的内幕,还有因为作者先祖乃是投降满清的包衣(奴隶),虽因战功而荣耀于一时,终被大清统治者卸磨杀驴,因而书中寄寓的是作者强烈的反清复明意识。必须承认的是,他们的说法各有各的道理与依据,那都是红学家或红学研究者费尽心血甚至穷尽毕生精力的成果。我在此想表达的是:他们的著作再多,也只是常人所做的研究。而从常人的角度,用常人的理论是无法解读《红楼梦》的。

解读此书是一个非常巨大、浩如烟海的工程,我不可能面面俱到,细致入微。但有大法的法理作指导,定能高屋建瓴,另辟蹊径。首先从人性的角度分析,这是很多研究者所忽视的,特别是自从邪党篡政以来,中国人的人性几乎都被铺天盖地的欺世谎言与宣扬仇恨斗争的暴力哲学所扭曲,红学研究亦不例外,几乎是清一色的肯定此书影射的是残酷的政治斗争,表达的是作者对朝廷当权者的不满。可是大家都知道,作者曹雪芹为写作此书耗费了毕生的精力,于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呕心沥血,泪尽而逝。那么,作者究竟是为什么泪尽而逝?是因为作者少时曹家钟鸣鼎食,鲜花着锦,烈火烹油,及长大后却“茅椽蓬牖,瓦灶绳床,家徒四壁,举家食粥”,因自己的穷困苦难而流泪吗?对当权者的不满会导致泪尽而逝吗?司马迁《报任安书》有“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诗人杜甫亦且吟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古人云:“文品如人品”,《红楼梦》的文学成就如此辉煌,思想内涵如此深邃,作者曹雪芹能是那种为一己私利受损而痛苦终生的人吗?很明显这不合儒家的传统,作者也不会因此而写作此书。

我们不必穷究天际,其实书中早已明言,就在“悼红轩”三字。“红”,指女子的胭脂之类的化妆物,借指女子,也就是说作者早已将自身的荣辱苦难置之度外,是为那些女子而流泪。究竟是什么样的女子值得作者为之而哭甚至到了泪尽而逝的地步?我们再看此书的“凡例”也就是全书第一段:“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显见这些女子并非一般的女子,很可能来历不一般。

书中有两个主要人物,即贾宝玉和林黛玉,贾宝玉是天上赤瑕宫中的神瑛侍者临凡,林黛玉则是绛珠仙草下世,二人是因灌溉之情而一同下世的。林黛玉是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人物,其实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包括又副册中的女子全都是自仙界下世,此乃书不尽言之意。第一回中叙述宝黛二人的前缘时,“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风流冤家来,陪他们去了结此案。”第五回中警幻仙姑回答宝玉的疑问时说:“贵省女子固多,不过择其紧要者录之。”如果还是不信,作者还在叙述贾宝玉的身份时特别提醒世人,贾宝玉是衔玉而生的,玉,即玉玺,暗喻贾宝玉要么是天上的王下世,要么在人间有当皇帝或王侯的命。当然古时佩玉的人很多,可是佩玉和衔玉是完全不同的,衔玉而生表明此人有“玉命”。我们来看看贾宝玉有没有这个极高贵的命,还是第五回《红楼梦》十二支曲中的《收尾·飞鸟各投林》:“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可见最后贾府一败涂地,落得个家破人亡的悲惨结局。贾宝玉别说当皇帝或王侯,只怕最后是穷困潦倒,或者出家为僧为道,也可能寿夭早死。在此我尽量不以高鹗的续书为依据,因为他可能并不知曹雪芹的原意。

那么可以确定,贾宝玉乃是天上的王下世,作者独具匠心,在书中反复强调:“男儿是泥,女儿是水。”开卷即言明:“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明写贾宝玉,暗写金陵十二钗的那些女子都是王者下世。而那些女子又是指谁?有古文基础的人都知道,古时以女子喻示某人或某事的情况并不鲜见。其实就是喻示当初为救度众生而层层下走来到人间的王和主,今日的大部分中国人或者说大部分世人就是他们轮回转世而来。对于相信无神论的人来说,这样推论是完全不可思议的。但这是对作者为何为这些女子泪尽而逝的比较合理的解释。再说书名“红楼梦”,“红楼”,指大户人家女子所居的闺阁,而现在中国的主体也就是大陆还在邪党的血腥统治之下,所以“红楼”实际上喻示着邪党奴役中国人的红色政权,师尊在讲法中亦曾提到红楼,“解体旧势红楼坠 慈悲甘露天地春”(《洪吟三·神韵》);“梦”,应指邪党这个西来幽灵一贯用暴力恐怖的政策加上欺世盗名的谎言残害愚弄中国人,使得人们犹如生活在梦中一般,或者说在邪党的高压统治下人们就是在经历着一场噩梦。这场噩梦只有等到邪党彻底解体、中国的古老传统复兴人们才能惊醒。

“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这几句话很难理解,历来的研究者一般只注重中间几句,对“梦幻”和“甄士隐”不太注意。我在此尝试全面解读这些话,作者经历了什么“梦幻”?小而言之,作者亲身感受了曹家由盛而衰、自己由富而贫甚至食不果腹的辛酸经历,这真是刻骨铭心的一场梦幻;大而言之,作者自高层下世之后,在人间生生世世的轮回转生,生了死,死了生,其间酸甜苦辣,爱恨情仇,则更是一场大梦。因为人世险恶,那些真事不能直说,故将真事隐去,只能借“通灵”之说,“通灵”,即通天,通神。也就是说那些来自天上的事情只有借通灵宝玉作为纽带,点化世人,不要贪恋人间富贵,迷于风月情场,以至于万劫不复。将真事隐去的谐音就是“甄士隐”,在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作者在此书的开卷之始就告诉读者他要说的真事就隐藏在甄士隐的身上!有兴趣者不妨研究一下这几句话的语法。所以说解读《红楼梦》说难就极难,难的恍如云遮雾罩,不知从何处着手;说不难就一点都不难,只要放下常人的观念就能看穿机关,破解谜团。因甄士隐其人与贾府素无瓜葛,故而一般的研究者大多尽把眼光盯着书中描写的风月情场与人物间的是非争斗,再加上许多人受无神论的毒害而产生的对于修炼的不理解,因此对甄士隐这个角色大都未加注意。甄士隐的人生经历是十分令人感慨的,本是家道殷实人家,为人厚道善良,却先是失去独生女儿,紧接着家中失火,资财全无,投奔岳丈封肃(谐音风俗,指俗世)后受尽冷眼欺凌,最终看破红尘跟随跛足道人而去,走上了修炼的路。甄士隐的身上隐藏着什么真事呢?因为“天倾西北,地陷东南”,也就是宇宙都不行了,因而各层王主纷纷随着拯救宇宙苍生的主佛下世,他们本来都是大慈大悲的(为人厚道善良),过着自由自在的富足生活(本是家道殷实人家),却因为要拯救自己的世界,而与亲人众生诀别(失去独生女儿),在一步步下走的过程中,神的光环尽失(资财全无),到了人间(即俗世)后受尽苦难辛酸,直到最后在大法中助师正法,救度众生,了此大愿(走上了修炼的路)。我们再看跛足道人所念的《好了歌》,十分明白好懂,不过是劝化世人了却世间的名利情,根基甚好的甄士隐“一闻此言,心中早已彻悟。”随即吟出《好了歌》的解注,亦是相近之意。这里哪有政治斗争的色彩?分明是警醒世人莫忘了自己的责任与使命,不能“反认他乡是故乡”,不要迷于世间追名逐利陷于欲海情天而毁了自己!

提到甄士隐,不能不提及贾雨村(谐音假语村言),这二人一“真”一“假”,为何如此取名?盖因“真”的代表修炼人,返本归真嘛。“假”的代表迷于世间假象贪图名利的庸俗世人。我们从书中可看出贾雨村的确是个贪酷之吏,庸俗小人,在第四回中,贾雨村明知被拐卖的丫头就是昔日恩人甄士隐失散多年的女儿甄英莲(谐音真应怜),而且薛蟠为强夺英莲打死了乡绅之子冯渊(谐音逢冤),仍然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不是小人而何?

无神论者研究《红楼梦》,最致命的弱点是,他们对“神话”全然不信,以为不过是作者为写书而用的比兴手法,或者给全书增加一点神秘色彩。还是回到全书第一段,无怪我啰嗦,因为第一段实在是太重要。“此回中凡用‘梦’用‘幻’等字,是提醒阅者眼目,亦是此书立意本旨。”作者用心良苦,一开始就提醒那些不信神的人、专看书中男女情事的人,那些神话不是全然虚构的,有着某种真实的成份,而且其中还蕴含着全书主旨。书中提到的第一个神话就是女娲炼石补天,为何要补天?当然有人会说,这个神话在曹雪芹之前数千年就已流传了,可是作者特意选取这个神话却非偶然。不论是作为读者还是研究者,我们必须看到,作者顾左右而言他、含沙射影声东击西的春秋笔法是贯穿全书的,原因可能是当时的满清统治者施行的文字狱非常严酷,加之此书本来就带有很浓厚的预言色彩,而预言大多晦涩难明,因此很多地方就不能只从文字中领会其表面的意思。如女娲补天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这里“大荒山无稽崖”很明显有“荒诞无稽”之意,真的是荒诞无稽吗?那么为何“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呢?作者反复的向读者传达着这样的信息:书中所记之事很多看似荒唐,实则并不荒唐;说是梦幻,其实很可能就是真事。

答案是惊人的,就是说天都出问题了,换言之宇宙在成、住、坏、灭的规律中已走到了最后,需要想办法修补。作者恐怕读者不明白其意,又在描述甄士隐的出场时莫名其妙的加了一句话:“当日地陷东南”,出自《淮南子·天文训》:“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作者在此很婉转的告诉人们,天、地都出问题了。我知道无神论者对此会嗤之以鼻,作为修炼人来看却很好理解,决不会是我在此妄加附会穿凿。

第一回中还写到那块补天弃石凡心已炽,苦求僧道二人带他去“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僧人说道:“若说你性灵,却又如此质蠢,并更无奇贵之处。如此也只好踮脚而已。也罢,我如今大施佛法助你助,待劫终之日,复还本质,以了此案。你道好否?”“劫终之日”是指什么?这里的“劫”显然不是指时间,而是劫波、劫难之意。其实就是指宇宙最后的大劫难,也是导致那些天上的王、主下界的缘起。只有等到这个大劫难完全了结了,也就是正法结束,那块补天弃石才能回到他先天来源的地方,也就是“复还本质,以了此案”。为什么书中一僧一道总是同时一起出现呢?须知僧道不同门,素无往来,甚至相互贬斥。作者博古通今,难道连这一点常识都不明白吗?这个问题只有这样解答,法轮大法是宇宙的根本特性,是万法归一的最高的佛法,包含着所有的度人法门,对中国人而言,最熟悉的就是佛道两大家。

还有一个很大的谜团需要解开,也就是《红楼梦》为什么目录上有一百二十回,而实际上流传下来的只有八十回?我本人对文学的喜好多年来从未改变,从前也一直以此为憾事。从常人的理推测,原因很多,在此我就不一一叙述了。但是我们修炼人都知道,世间的一切都是由神安排的,结果既然是这样,那就是天定的。据说后人发现的脂评中曾有关于后四十回的一鳞半爪的描写,如狱神庙、情榜等,然而这些是否全都是曹雪芹身边亲近的人脂砚斋的评语,我对此是存疑的。比如情榜,照搬《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将排座次的窠臼,给一百零八个女子分别下一条评语,以曹雪芹深厚的文学功底与修养,是断不会有此拙劣的效仿的。那么流传下来的此书为什么没有结局呢?原因就是《红楼梦》本来就是一部预言书,在正法开始之前,宇宙众生谁也不知道正法是成是败,谁也不知道最后的真正结局。所以流传下来的此书就不能有结局。我不能武断,我并不排除有这样的可能,那就是作者已写完此书而后四十回没有流传下来。但不管是什么样的情况,结果是神让人看到的就只有前八十回。人总是出于追求完善、贪图安逸和满足自己的观念,什么都要有个结局,而且还得是完美的结局。

其实人生本就不是完美的,生老病死,苦痛缠身,死后万事皆空,惟有业力相随。世间亦如此,迁流变灭,世事无常,更兼弱肉强食,争斗无休。“要知道,被度的人要在艰苦的修炼中才能把以前干坏事所造下的罪业还清,去掉人的执著与不好的一切,同时归正行为与思想,才能得度。”(《精进要旨二·神的誓约在兑现中》)在第八回中作者特地按图索骥,不惜笔墨的描写贾宝玉所佩戴的通灵宝玉的正面图式:“莫失莫忘,仙寿恒昌”;薛宝钗所佩戴的金锁上也有对应的八个字:“不离不弃,芳龄永继”,读者一般都认为作者在此暗示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前世姻缘。可并非仅仅如此,在这污浊的世间,谁能保持先天的本性与真我不至迷失?谁能不会遗忘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只有在艰苦的修炼中最终达到返本归真,修出无私无我的大善大忍,才能永享仙寿恒昌,回到自己先天本来的境界,那才是真正的、最完美的结局。

若不是在大法中修炼十多年,我是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一部古典小说竟有着如此深奥的内涵,竟是一部划时代的预言书,一部有着高超绝伦的文学笔法与技巧的预言书,中国不愧是神传文化的国度,连预言也能写的这样出神入化,笔若游龙,故事性与耐读性都那么强。作者在第一回中有一首五言绝句:“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近三百年来,究竟谁知曹雪芹为何而流泪?历来有许多人甚至是一般的文学爱好者中都有说自己知道这个答案的,俗语云:“说有易,说无难。”噫吁兮!看不透人世的险恶,不了解沉沦之苦痛,如何能够体会曹雪芹内心有着怎样的悲哀?!不被所有的人理解,又有着怎样的孤独?!现在我们大法弟子都知道,那些当初发愿下世得法并以神的生命作保证的高层的王、主们,如今有许多已迷于世间不可自拔,不但无法救度自己的世界,连自身都难保了,有不少人已注定要随着祸乱人世的红魔一同走向毁灭。师尊在《洪吟三》中的第一首诗《无度》就让人十分震撼:“灯红酒绿现代世 迷魔乱舞荒淫事 放纵魔性离神远 地狱一入无出日”。别说曹雪芹,行笔至此,我都要流出一把辛酸泪了!曹雪芹能为那些从高层下世在世间受难的王、主而流泪,决非寻常世人可比。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