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124):伯 赏 南宫

正见神传文化编辑小组


【正见网2009年10月04日】

伯(ㄅㄛ?)。(Bó)

【历史来源】

1、出自于嬴姓,以祖名为姓。根据《风俗通》记载,伯姓出自“嬴姓,伯益之后。”伯益本是黄帝后裔。舜时任东夷部族首领,曾辅佐大禹治水,立有大功。禹得位后,曾想让位给伯益。伯益推辞不受,躲避到箕山之阳。后来,禹的儿子启得天下,建立夏朝,杀死伯益。伯益起初在舜的属下作官,以调驯鸟兽出名,受赐姓嬴。所以伯益也是嬴姓祖先,其后代中有嬴政,即秦始皇。伯字本意有管理一方的长官之意。益为东夷首领,故称伯益。伯益的后人有些以祖名-伯字为姓。

2、出自于姜姓,亦以祖上行次为氏。西周初年,武王伐纣时,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伯夷和叔齐,曾经扣马拒谏,请求停止武力伐纣。武王不听,一举攻灭殷商,建立周朝。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隐居于首阳山,采食野菜树果,终究饿死。伯夷是孤竹国君的长子,于是后代子孙便以行次为姓得伯姓。

3、出自于荀姓,以祖字为姓。荀林父字伯,世称荀伯。其孙荀阁,以其祖父功高,所以用祖父之字伯为姓,称伯阁,世代子孙乃成伯姓。

4、出自于伯字开头的双字复姓所简改。在我国早期的历史上,有许多以伯开头的双字复姓,如伯成氏、伯皇氏、伯常氏等。宋朝更有女真族的伯德氏出现,只是这些复姓后来很少见到,可能由于他们的后人将姓简化成单姓的伯氏。

【郡望】

河东郡:(1)指今山西省。(2)秦置河东郡,治安邑,辖晋西南地区。东晋移治蒲阪(今山西省永济蒲州镇,按即刘裕灭后秦时)。隋唐为蒲州河东郡。隋又分蒲阪置河东县为治所。明并河东县入蒲州。(3)唐有河东道,又设河东节度使。道治蒲州,节度使治太原(今太原市西南)。(4)宋有河东路,治并州(太原府,今太原市),辖地北以内长城为限,而兼有今陕西东北角。金分河东南路、河东北路。南路治平阳(今临汾),北路治太原府。

【堂号】

伯益堂:古有个贤人叫伯益,他就是伯姓的始祖。舜时任东夷部族首领,曾佐禹治水,立有大功。禹得位后,曾想让位给伯益。伯益推辞不受,躲避到箕山之阳。故伯氏后人以“伯益”作为伯姓的堂号。

【历史人物】

伯宗

伯 宗,春秋时期的晋国大夫(公元前?-公元前576)。贤而好直言。晋景公六年以“鞭之长,不及马腹”谏止晋攻楚。其含义为“虽然晋国强大,也无力战胜楚 国”。如今的成语典故“鞭长莫及”就是由此而来。每回上朝时,妻子常规劝他:“您好直言,那些行为不端的人都厌恶您,一定有祸到您身上!”他不听,后来在栾弗忌之难中,果然被進谗言而遭杀害。

赏(ㄕㄤˇ)。(Shǎng)

【历史来源】

1、出自于春秋时晋国大夫之后,因祖先受到奖赏而得姓。春秋时,晋国有位大夫参赛得胜而获得赏赐,于是后代为纪念祖先的荣耀便以赏字为姓。

2、出自于拓拔氏,为西夏国姓有赏氏。根据《万姓统谱》资料上记载,赏姓起源于西夏,祖先为赏羽羌,望出吴郡。宋时,党项羌族曾建立政权,国号大夏,史为西夏。赏氏就是西夏国国姓,后来因西夏人与汉族人通婚,其姓也逐渐被汉族人接受,成为汉姓的一种姓氏。虽然西夏不到两百年就灭亡了,但西夏国的后人仍保留了西夏国姓赏氏。又根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记载,“姓苑云,赏,吴中八族之一,晋有赏庆。”赏氏。赏曾经在一段时间内,是当时的大姓,它曾是吴中八姓之一。

【郡望】

吴郡:西元129年,东汉分会稽郡置吴郡,治吴县(今江苏省苏州),辖区包括建德以下钱塘江两岸,故今浙江省杭州亦在吴郡之内。 


【历史人物】

赏庆

赏庆,南朝时吴中 (今江苏苏州) 人,曾任车骑将军、郗鉴主簿和江东幕僚。


南宫(ㄋㄢ?ㄍㄨㄥ)。(nán gōng)

【历史来源】

1、源自于姬姓,以先祖名字为姓。周文王手下有著名的八士之一就为南宫括。所谓文王四友南官子,依照史籍《史记.周本纪》的师古注,指的就是南宫括。根据考证资料,南宫括是周朝文王四友之一的贤士,他是周文王父子兴周灭纣时的一位贤臣。后代便以南宫为姓。

2、源自于姬姓,以居邑名称为姓。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孟僖子的儿子叫作仲孙闵,他居住在南宫(南百的宫室),他的后代便以其居住地命姓。

3、源自于姬姓,以居邑名称为姓。春秋时期,鲁国有个叫阙的人,因居住在南宫,于是便以南宫命姓,称南宫阙,因此他的子孙便以南宫为姓。

【郡望】

1、河南郡:秦朝时期名为三川郡。西汉高宗二年(西元前205年)改为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南黄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北部原阳县一带地区,辖二十二县,大致相当于今河南省孟津、偃师、巩义、荥阳、原阳、中牟、郑州、新郑、新密、临汝、汝阳、伊川、洛阳等县市。东汉时期既都洛阳,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长吏不称太守而称尹。隋朝初年被废黜,后又复为豫州河南郡。唐朝时期为洛州河南府,其辖境都远小于汉朝时期的河南郡。元朝时期为河南路,明、清两朝时期均为河南府。民国时期建为河南省。

2、鲁郡:亦称鲁国、鲁国郡。西汉朝初将秦朝原来的薛郡改为鲁国,治所在鲁县(今山东曲阜)。三国时期的曹魏及晋朝改为鲁郡,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曲阜、泗水、滋阳一带地区。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又改为任城郡。另外,隋朝时期有个鲁州鲁郡,唐朝时期有个兖州鲁郡,其间虽然都辖有曲阜,如隋朝时期曾改鲁县为汶阳县,继而恢复曲阜原名,而治所均在兖州。

【历史人物】

南宫括

南宫括是西周时期周文王手下著名的“八士”之一,即所谓“文王四友南官子”。依照史籍《史记.周本纪》颜师古的注释,南宫括是周朝文王四友之一的贤士。他除了大力辅佐周文王之外,又帮助周武王打天下,立下不少汗马功劳。所以他是周文王、武王父子兴周灭纣时的一位贤臣与武将。其后以南宫为姓氏,称南宫氏。

武王建立周朝后,叫南宫括去把商纣王搜刮百姓财物而建造的鹿台拆了,并把鹿台上的财物分给贫苦老百姓。又叫他去把商纣王的粮仓都打开,将粮食分给受饥的庶民们。

南宫括将各项事情都办妥后,周武王高兴的对群臣说:“我有戡乱的八大臣,南宫括就是其中之一。”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文明新见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