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120):况后有琴

正见神传文化编辑小组


【正见网2009年10月01日】

况(ㄎㄨㄤˋ)。(Kuàng)

【历史来源】

1、出自于姚姓,以封地名为姓。周朝初年,舜的后人被封于况地(今山东省境内),他的后代子孙便以封地名-况作为姓。

2、出自于三国时期有蜀国名人况长宁之后。根据《蜀志》记载,“汉有况长宁。”他的后代就沿袭况姓。实为况氏十四世分支祖。

3、出自于黄姓所改。明代苏州知府黄钟,官至礼部仪制司郎中,他请示天子要求恢复祖姓况氏。帝感其敬祖,不仅允许他改姓,还特意奖励他。黄钟就成了况钟,后来世代相传的姓氏就是况氏。实为四十九世分支祖。

【郡望】

1、九江郡:九江秦属九江郡(今江西省九江市),汉为柴桑、浔阳两县地。晋置江州,隋改九江郡。唐复江州,宋因之。明、清均为九江府治。自南唐以后至明、清,县治德化,1913年改为九江县。1917年设市。

2、高安郡:亦称筠州府、瑞州府、建成县、多聚县、高安市。

【堂号】

高安堂:以望立堂。

【历史人物】

○况逵:(生卒不详)字肩吾。元朝安徽庐江人,寓居江西高安。少时勤奋读书,有救世济民之志。这时科举罢废,遂以吏职求仕。至大二年(1309)任广西道廉访司书吏。泰定(1324――1327)末任光泽县尹。下车伊始,即以重法绳治豪绅,使其不敢为非。 又提倡文教,兴建云岩书院,招集诸生讲学。有兄弟二人争田,则以《诗经.伐木》喻之,亲自讲授亲友和睦之道,二人感动,和解而去。改高安县尹,平反境内冤案,百姓立碑传颂政绩。元统二年(1335)擢庆元路提官。

○况钟:即黄钟(1383-1443),字伯律,明朝江西靖安人。明成祖时出任苏州知府,官至礼部仪制司郎中。为政务锄豪强,植良弱,举利除害,不遗余力,堪称良吏,与海瑞齐名。后来他秩满当迁,郡民二万余人主动向朝迁上表乞留,因此,皇帝特诏留任。他请示天子要求恢复祖姓况氏,皇帝感其敬祖,不仅允许他改姓,还特意奖励了他。黄钟就成了况钟,他的后人世代相传的姓氏就是况氏了。

○况叔祺:明朝江西高安人,明嘉靖庚戌進士,钦差提督贵州学政,翰林院礼部郎中. 对古代的文字、器物、制度等等都有研究,他做官不忘学问,读遍这方面的古书,又拜访了不少收藏家,见到不少古代器物,再结合书本,写成了一本名著叫《考古辞宗》。

后(ㄏㄡˋ)。(Hòu)

【历史来源】

1、出自于太昊氏,后照的后代姓后。根据《姓氏考略》记载,东邑部族首领太昊的孙子后照的后代。明清两代之后,河北、开封多出此姓。

2、出自于共工氏之后,以官名为姓。根据《风俗通义》记载,炎帝后代共工氏有位儿子,名叫句龙。在黄帝时担任后土(古代掌管有关山川土地事务及农业生产的官职),死后被封为灶神。夏、商、周三代之后,一直为人们祭祀着,于是后代便以官名的一字为姓,称为后氏。根据《姓纂》记载,“后土之后。”再根据《路史》及《潜夫论》记载,“春秋时鲁、楚公族有后氏。”

3、出自于姬姓,以封邑名为姓。西周时鲁孝公的儿子公子巩的封邑嗝,谥号嗝惠伯。他的后代以邑名为姓,后来去掉邑字旁为后姓。 

【郡望】

1、东海郡:汉代的置的东海郡,在今山东省郯城县一带。

2、东海郡:东魏及隋唐时代的东海郡,相当于今江苏省东海县以东,淮水以北地区。

【堂号】

裕政堂:明时陕西市政司参议后敏,放宽政策,采取富民政策,使人民康乐。裕政是宽、开拓、富民的政治。他为人忠厚和乐,爱民如子。深受人民爱戴。 

【历史人物】

○后苍:他是个全心传授诗、礼之学,对我国传统文化有着深远影响的汉代学者,字近君,山东郯城人。曾侍奉夏侯始昌。夏侯始昌精通“五经”,因此后苍也深受薰陶。宣帝时博士,官至少府,精通《诗经》、《礼记》,教翼寿、匡衡等人,而后始有齐计翼匡之学,对“齐诗”和“礼”的研究造诣很深,是“齐诗”的最早传人之一。撰有解释《礼记》之书,名《后苍曲台记》,已佚。以《礼》教戴德、戴圣、庆普,所以《礼记》才有大戴、小戴、庆氏之分。他还是研究《孝经》的专家。后苍的子弟中,著名者有戴德、戴圣、庆普、萧望之、匡衡等人。

有(ㄧㄡˇ)。(Yǒu)

【历史来源】

1、出自于复姓有巢氏所改。根据《路史》记载,“有氏,古帝有巢氏之后。”中原地区野兽经常侵扰人类,传说有人发明了在树上建造木屋,可避免遭受野兽侵袭。大家视其为圣人,尊称其为有巢氏,并拥其为部落首领,而有巢氏的后代就简化成有姓,也有部分改成巢姓。

2、明太祖时,臣子有日兴,因有功于朝廷,明太祖就赐他的姓加一宝盖头,称为宥(音ㄧㄡ?)氏。当时,天下所有的有姓,几乎全部都改成了宥姓。

【郡望】

东海郡:秦置郯郡,后改称东海郡,置郯县,属徐州刺史部,为县、郡、刺史部治所。郯城县历史悠久,氏族社会末期,境内已有人群定居。时境为“东夷”之地,太嗥氏为东夷一著名酋长,少嗥氏为黄帝族向东发展的一支,与夷族杂居于此,称“炎”地。周封炎族首领于此,称炎国,后演化为郯国。春秋时期,郯国附鲁,“郯子朝鲁”、“孔子师郯子”即出于此。战国时期(约西元前414年)为越国所灭。秦置郯郡,后改称东海郡,置郯县,属徐州刺史部,为县、郡、刺史部治所。唐贞观六年撤县入下邳,元和中复置,始有“郯城”县之名,不久又省入临沂。元末复置郯城县,明清之后县域有变,县名未易。建国后隶属临沂地区。

【历史人物】


有子

有子,春秋末期鲁国人,名有若,字子有,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为七十二贤人之一,少孔子四十三岁,因为他长相很像孔子又喜欢钻研上古的制度礼仪,后世尊称有若为有子。

有子主要的思想观念深受孔子影响,他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四贤十二哲”当中的“十二哲”之一,他的学生当中称子的很少,像孔子、孟子、唯有有若称为有子。

在《论语》第2段记载有子曰:孝悌为先和为贵。这是他的中心思想。孔子死后,学生怀念孔子,因有子的学问好,曾请他上堂讲课。他说一个人有没有学问,就看这个人能否对父母尽孝,对兄弟、姊妹、朋友是否友爱。“孝弟”的人有深厚的感情,这种人是不好捣乱的。

有子作为孔子的学生受到了历朝历代的尊重,历代的皇帝过年过节祭奉孔子的时候,同时祭奉有子。

琴(ㄑㄧㄣˊ)。(Qín)

【历史来源】

1、出自于古代琴师的后代,以职业乐器名为姓。根据《姓氏考略》记载,“以所执之业为氏”。琴师在中国很早就有,在一本古书《说文》里面提到,远古的神农氏创造了琴,有五根弦,到了周代时又加上两根弦,成了七弦琴。在另一本古书《礼乐记》提到,舜帝创造了弦琴,琴长三尺多。琴师的后代,就以乐器名琴为姓。

2、出自于春秋卫国琴牢的后氏,以祖名为姓。春秋的时候,孔子有一个学生叫琴牢,又名子张,所以人们又称他为琴张。他很讲义气和友情,与当时的名人子桑户、孟之反是交情很深的朋友。琴牢的后代,以祖名为姓。

【郡望】

1、天水郡:汉天水郡治平襄(今甘肃省通渭西北)。东汉一度改为汉阳郡,移治冀县(今甘谷东南)。魏恢复天水原名。西晋移治上邦(今天水市)。隋唐天水郡即秦州。

2、南郡:秦以所占楚地置南郡,治郢,移江陵(今湖北省中部偏南荆州市)。孙吴曾移治公安。西晋旧治江陵。隋南郡即荆州。

【历史人物】


琴高

琴高,赵国人,因善长弹琴,在康王家做舍人。琴高修炼道家始祖涓、彭的道法,在河北的冀州、涿郡一带游学了二百多年。

有一天,他说要進入涿水里去捕取小龙,与弟子们约定说:“某月某日你们都要沐浴斋戒,静心等在涿水边,并建一座祠庙。”

到了约定的时间,琴高果然骑着一条红鲤鱼从河里游出来,上岸后坐在祠庙里。这天,河边有上万人看见了他。琴高在人间停留了一个多月,又潜入涿水中去了。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文明新见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