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114):拓拔 夹谷 宰父 谷梁

正见神传文化编辑小组


【正见网2009年09月25日】

拓拔(ㄊㄨㄛ? ㄅㄚ?)。(Tuò bá)

【历史来源】

1、出自于鲜卑族拓拔(又称托拔)部,为黄帝后裔有拓拔氏。黄帝娶妻子嫘祖,生了儿子,名叫昌意。昌意娶蜀山之女昌仆,生高阳氏颛顼。昌意的小儿子悃被封在北土(今中国北部地方)。黄帝以土德之瑞称王。在鲜卑族中,所谓的土为拓,所谓的后为拔,所以又以拓跋为姓,意思指黄帝德后代。北魏孝文帝拓拔宏改革时,率王族改为元姓,王族之外德拓拔氏便成为庶姓,仍为拓拔氏,不与皇室同族。

2、出自于李姓所改。西汉时,有李姓者改为拓拔氏。

【郡望】

1、颍川郡:秦灭韩,以所得韩地置颍川郡,在今河南省中部,治阳翟(今禹县)。东魏迁治颍阴(后为长社,即今许昌)。隋唐为许州颍川郡。

2、雁门郡:战国时赵国置郡,相当于现在山西省代县一带。此后多以雁门为郡、道、县建制戍守。雁门关之称,始自唐初。因北方突厥崛起,屡有内犯,唐驻军于雁门山,于制高点铁裹门设关城,戍卒防守。

【历史人物】

拓拔弘

魏显祖拓拔弘从小就聪明睿智,刚毅果断,而且喜爱黄帝、老子、佛教的学问,常与朝廷官员及僧人谈论玄妙义理,内心淡薄,一心一意放在修身养性上,常有放弃世事的想法。一直想把帝位禅让给叔父拓拔子推,因为群臣们认为如此会扰乱帝系的次序,才接受建议传位给五岁的皇太子拓拔宏,因皇帝年幼群臣又上奏请求他担任太上皇帝。

乙卯(十六日),魏国下诏说:“卑下贱民凶恶暴戾,从不顾亲戚的死活,一人做坏事,灾殃波及全门。朕为人民的父母,深深感到怜悯哀痛。从今以后,如果不是谋反、大逆、外叛的罪,罪只追究其本人。”于是开始废除满门抄斩和一房全杀的法律。

魏国君主拓拔弘,勤劳治国,赏罚严明,谨慎选择州郡长官,提拔廉洁官员,贬退贪官污吏。各部门有疑难困惑,不能解决事务,以前都要上奏给皇帝裁决,然后口传诏令,因此有时就会歪曲误解诏令之事。太上皇拓拔弘命令事情不管大小,都依据法律進行裁决,不要动不动就上报犹豫不决的奏章;上奏的事合乎法律,则太上皇批示同意,不合法律就弹劾盘问,全部使用亲笔墨写诏书,因此事务都办得认真周密。特别重视刑事判决,凡是死罪,很多都下令反复审问,因此有时囚禁时间长达好几年。

大臣们对此有意见,太上皇拓拔弘说:“刑事案件积久不决实在不是良好政治,但不是比仓促判刑导致滥用刑罚更好吗?人受到幽禁之苦,就会思考改过,去做善事,所以聪明的人把监狱当作磨练的场所。朕特意使犯人受苦,不过是要他们改正悔过而加以宽恕罢了。”从此以后,魏国的刑狱虽然囚禁时间较长,但判刑大多合宜。太上皇又认为大赦会助长奸邪,所以从延兴年间以后,就不再实行大赦。

我们从他对法律的修订,罪刑仅追究犯罪者本人,不再波及全家族,就知道他是一个具有人道的君主。至于可能被判死刑的,要反复仔细地审问,怕误判造成滥杀无辜;延宕判决时间,则是希望能教化犯罪者,让他们真正改过向善,给予自新的机会;不再進行大赦,以免鼓励犯罪,再度危害社会。他这些做法,更合乎情理,不但具有慈悲心肠,对于奸邪也一丝不苟的处罚,起到吓阻作用。其实拓拔弘最想做的还是当个出世的修炼人,只是生长在帝王世家,身不由己,不得不负起责任,只好勉为其难的当太上皇帝。

夹谷(ㄐㄧㄚ? ㄍㄨˇ)。(Jā gǔ)

【历史来源】

1、以国为姓,春秋有夹谷国,亡国后以国为姓。

2、出自于女真族,以部落名命姓。宋朝时,北方的女真族人,建立金国,其中就有许多姓夹谷的人。金代女真人姓氏夹谷,汉字为仝(音ㄊㄨㄥ?),即童或佟。金代夹谷姓中,有金世宗时名将夹谷清臣,胡里改路(大体上包括黑龙江省中下游及松花江下游广大地区)人,清臣的女儿是金朝宫中的昭仪。由于夹谷清臣是金朝胡里改路的贵戚,当地的一些部众也袭用夹谷姓。明代建州女其的努尔哈赤及其先人曾以佟为姓,并自称爱新氏,在汉朝翻译为金。所以当时的名家大族姓氏,也是姓氏的渊源之一。

【郡望】

抚城:抚城(金元明时期已无“郡”制)。金代的抚城即为抚州,治所相当于现在河北省张北县一带地区(今张家口市以北)。

【历史人物】

夹谷守中

夹谷守中,咸平人,本名阿土古。金国大定二十二年進士,历任清池、闻喜两地主簿,补尚书省令史,除刑部主事、监察御史、修起居注。后来转仕礼部员外郎、大名治中,又历任嵩琢、 北京、临洮路按察副使。

金至宁末年,守中移任彰化军,尚未成行,而大夏国领兵数万攻入巩州。夹谷守中乘机進城共同防御守备,可城中兵少不能支持,于是城陷,满城官吏尽数投降,唯独守中一人不屈服。夏人都佩服他的气节而壮之,所以一边劝诱一边威胁,守中却益发坚定,于是夏兵载着他一同西去。至平凉一地,要胁夹谷守中合作以招降平凉府人,守中假装应许,一到城下即刻大呼曰:“外面的夏兵弓矢尽失、无力战斗而且私自逃遁不少,千万别投降。”夏人一看他这样式儿,立刻兵刃齐下把他给杀了。

兴定元年,监察御史郭着到秦中巡按视察,得知夹谷守中悲壮事迹,将之上报朝廷。于是金朝皇帝下诏赠资善大夫、东京留守,仍收其子夹谷兀母为笔砚承奉(官职名)。(事据《金史.列传第五十九.忠义一》)


宰父(ㄗㄞˇㄈㄨˇ)。(Zǎi fǔ)

【历史来源】

出自周朝宰父的后代,以官名作为姓氏,与宰姓的一支同源。宰父氏得姓于春秋战国时期,宰父(音ㄈㄨˇ。河上公注,父,始也。宰父,指周朝太宰官之始)是周朝的一个官名,职责是管理王朝的内外事务。宰父官的后代,大多数用祖上的官职作为自己的姓氏。后来宰父氏也有改成宰氏者,成为宰氏的一支。根据《孔子家语》记载,“孔子弟子有宰父黑”可知,宰父氏得姓于春秋战国时期,宰父黑是当时的鲁国人。单姓的宰氏,又根据《元和姓纂》的记载,是“周大夫宰孔,周公之后,以官为姓”。因此由此判断,宰父和宰氏本是一家人,是由复姓改为单姓。其发源地在鲁国,即今山东。望族居鲁郡(今山东省滋阳县西一带)。

【郡望】

鲁郡:西汉初年置鲁国,三国魏及晋改为鲁郡。相当于现在山东省曲阜、泗水一带地区。

【历史人物】

宰父黑:孔子弟子。姓宰父,名黑,字子索,春秋末年鲁国东人。唐开元年间封“乘丘伯”,宋朝再封为“祁乡侯”。

谷梁(ㄍㄨˇ ㄌㄧㄤ?)。(Gǔ liáng)

【历史来源】

1、以粮食作物为姓。古代有些部落,农业相对比较发达,他们以能种出优质的谷子为骄傲,古代将谷(谷)子称为粱,所以善于种植粱的氏族首领就用谷粱命姓,他的后代子孙便以谷粱为姓,后来谷字简化为谷字、粱字直到演变改为梁字,称为谷梁氏。

2、出自于古代谷梁城,居住的先民以地名为姓。古代有位叫古博陵的郡(今河北省安平、安国等县),在郡中有个城市叫谷梁城,居住在那里的人便以地名命姓。直至春秋后,谷梁复姓就慢慢演变成单姓谷或单姓梁。

【郡望】

1、下邳郡:(1)古县名。秦在今江苏省睢宁西北。金移睢宁西北古邳镇。明废。(2)古郡名。东汉置国,南朝宋改郡,治下邳,辖苏、皖北部各一部分。

2、西河郡:古代所指不一。春秋卫西境沿黄河,称西河,即今浚县、滑县等地。战国时黄河在今安阳东,故安阳可称西河,《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夏居西河教授”是也。魏取秦今陕西黄河沿岸地,置西河郡,则以晋陕间黄河为准,西岸为西河。汉有西河郡,有今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东部及晋西等地。魏时,北部为羌胡所得,仅有晋西,治兹氏,即今山西省汾阳。唐亦曾以汾州为西河郡。

【历史人物】

谷梁赤

谷梁赤,战国时期鲁国人,子夏弟子,为《春秋谷梁传》作者。其说最初只有口说流传,至西汉时才写成《春秋谷梁传》。《春秋谷梁传》亦称《谷梁春秋》或《谷梁传》,为今文经学派著作,起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体裁与《公羊传》相近,以问答形式解经,侧重传《春秋》之“义理”,持论比《公羊传》平正,是研究古代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

谷梁赤,字元始,旧时写作“毂梁赤”。今山东定陶陈集谷庄人,《谷梁春秋》作者。该书作为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供世代儒生学习。与《公羊传》和 《左传》并称为“春秋三传”都对后世影响深远。

谷梁赤精明能干,思维敏捷,是一位专研史书的饱学之士。《谷梁传》是研究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晋代范宁在《春秋谷梁传序》中对《谷梁传》、《左传》和《公羊传》進行了比较,做出了“《左氏》艳丽富,其失也巫;《谷梁》辩而裁,其失也俗”的评论。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文明新见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