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拾慧:郑板桥之《四言诗》

紫菡


【正见网2009年08月05日】

郑燮,号板桥(西元1691?1764年),清朝江苏兴化人。中進士之后,曾到山东范县,做了短期的县知事,后来丢官,到扬州以卖画为生。

郑板桥曾写了一首四言诗给他的弟弟,叙述卖画的缘由。这个弟弟并不是他的亲生弟弟,而是叔叔的儿子,叫做郑墨。

学诗不成 去而学写 学写不成 去而学画 日卖百钱 以代耕稼
实救困贫 托名风雅 免谒当途 乞求官舍 座有清风 门无车马

(我曾想写诗,没有学成;放弃学诗而去学书法,但书法也没学成;又放弃书法,改去学画。如今每日卖画可得百钱,用来代替辛勤的农事耕稼。实际上,卖画是为了纾解贫困的生活。外表上,却托称是为了附庸风雅。如此可以避免日日里晋见高官的麻烦;也不必靠乞求官舍方得安身。这样一来,家中座上常有清风,而门前却无车马喧嚣。)

传说郑板桥,诗、书、画三绝,读了这少有的四言诗,就知道绝非谬赞;传说郑板桥列名“扬州八怪”,他们一个比一个怪,读了这诗,才知道他是那么平凡,就好像我们的街坊邻居,为每日三餐而挣扎;传说郑板桥装糊涂,偏狂骂世,读了此诗,才知道他真是内行醇谨,真情至性!

这首诗,充分表现出郑板桥以一生清介、正直不苟而不容于宦途!他求真求实的性格,跃于诗句中,不带夸张,不带虚假,充满灵性,充满稚情,那是一种毫不矫饰的人生态度。

在这个短视近利,相互倾轧,人心复杂,道德低下的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相处极为不易,隔阂冷漠,强调自我,目中无人……等等怪象充斥四周。以往农业社会讲:一回生,二回熟。可现在住同栋楼一、两年之久也没打过招呼的情况比比皆是。尽管有着高度的物质享受,可个个内心的空虚显而易见,于是又在物欲中加倍竞逐,来获得感官上的满足,但却填补不了精神上的极度欠缺。

如此恶性循环,人在无知中更加沉沦,更无法自拔,常常不由自主的发出浩叹:到底这个社会怎么了?在这极度混乱里,有一道清泉出现,悄没声息的涓涓流淌,既不喧嚣也不招惹人眼;在这无度放纵中,有一股清风降临,温柔细致的轻拂慢抚,既不狂燥也不标新立异!他们是法轮功修炼者,他们是真善忍实践人!

自古以来,“清风”又有“清高的风格”(《文选・阮籍.》-<咏怀诗>“休哉上世土,万载垂清风。”)和“清和的教化”(《文选・潘岳》<夏侯常侍诔>“忠节允着,清风载兴。”)以及“内外俱有美化也”的引申含意在内。也就是说:崇高的品格,高洁的操守,不仅能美化自己的心灵,更能像清风一般,善化四周的人、事、物。

炎夏酷暑,火伞高张,适时袭来一阵清风,连绵不断,立刻热气消散,让人通体舒畅,汗珠尽逝,好不惬意;当你满怀委屈,身陷险境而无人理解,当你心湖翻涌,情绪激动而无法自处时,适时遇到一个熟识的大法弟子,一位信任的佛法修炼者,那时你会毫不犹豫的打开心扉,向他倾吐,与他谈心,向他求教,与他亲近。

因为他的高道德操守所散发出的一切,使你感受到他的真诚无欺,你可在他面前吐露真情,不必遮掩;因为他善,能理解你的苦衷,能体谅你不得已的做法;因为他宽容,能容忍你的不是,能包容你无意的悖理;在他面前,你用不着矫饰,可以大开心门,开诚布公。

他像春风化雨,使你的本性、善念复苏;他似酷暑凉风,消去你满心的烦躁与牢骚;又像秋风扫落叶般,把你不洁的思想涤净;又似冬季的寒风,把你满脑的妄念痴想冰冻。当今的社会,其实失落的是道德,失落的是心法;丢掉的是代代相传的古风、操守、庭训,丢掉的是五千年文化的道统。让我们都来访效炼功人,像他们一样做那一阵清风,将恶念贪欲吹走,把道德、心法重拾:

把对家人的关怀与付出,扩大到左邻右舍、老弱妇孺;把最真挚的笑容,带给每个你所遇到的人。这份坦诚的心意,就会如清风似地吹开人们早已冻结了的心灵,推倒人们心间往日筑起的高墙。增進彼此之间的和谐与理解。

用一颗充满韧性、充满包容、充满喜乐的柔软的心,面对人际间种种的猜忌刻薄;不如意时的懊恼难过;遭遇挫折后的焦躁沮丧。让它像清风似的拂掉你武装的面具,僵硬的表情,淡漠的神态,化解危机。

本着为别人设想的理念,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体谅对方的处境,试着理解对方的心态……。大法修炼的人,他们强调的就是这种先他后我的无私作风,这种作风就是一股清风,涤尽彼此之间的杆格与对立,清除双方沟通的障碍与阻挠。

让我们都真诚坦荡,用心相待,守信不欺,宽容忍让,重寻古风,遵循古礼,恢复固有道德。人人是缕清风,家家“座有清风”。让我们以大法修炼者为榜样,与他们携手做匡正社会风气的清风!做提升国民道德的清风!今日些微的付出,就是明日汇聚的清流;此时点滴的努力,就是将来导正的力量。

别嫌烦!别泄气!让我们人人都做一缕细微的清风,家家吹起阵阵的清风,让缕缕清风,座座清风汇成强大的、崭新的、干净的股股清风,川流不息的扫尽阴霾、荡尽尘垢,将社会的歪风邪俗导正,把民间的异端恶习破除,将人心道德提升,把安祥和善重建!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诗词曲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