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拾慧:陆游之《咏梅》

紫菡


【正见网2009年06月19日】

我国传统哲理,导源于天人合一的思想,人性禀赋于天;人心效法天心,所以人心所向,天意可知。也因此认为亘古的宇宙运转中,恒常的自然定律里,孕育出一股浩然的正气,充塞于天地之间。在无声无形中,在久远的文化演绎里,造就了不少不朽的灵魂和可歌可泣的事迹。也是这股正气,建立了家国的秩序,维系了社会的伦理,巩固了道义的根基。在由上而下贯穿下来的同时,也在人世间展现了情致纷披的多重像貌……

如此一脉相承的结果,古时的文臣武将,讲究宁死不屈、忠君不二;仁人志士,讲究临难不苟、视死如归。流传散布于民间百姓,那就是高道德操守、为人的基本准则,更是一种人生态度。那文人更讲求涵养、志节、风骨。文如其人――外在的表现就是内涵的凸显。以南宋的陆游为例,他始终坚持抗金主张,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和打击,加上朝廷的贪图安逸与积弱不振,使他的雄心壮志无法达成,因此他的诗词里,同样贯穿着他的爱国情操与谋国之忠和不愿同流合污的孤高志节:

卜算子 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不是官府内的梅,也非名园中的花,而是一株生长在荒僻郊外的野梅,它既得不到应有的护理,也无人来欣赏,随着四季代谢,它在郊野的驿站外面,紧临着破败不堪的断桥,自个儿默默的开了,又默默的凋落了。日落黄昏,暮色朦胧,它孓然一身,四顾茫然,无人过问,它是无主的梅啊!偏偏在这时又刮起了风、下起了雨,它独自承受着这凄凉悲愁的景况,仍无悔的在冷峻的困境里绽放如昔。

春天,百花怒放,争奇斗艳,而梅花凌寒先发,只是一腔迎春、报春的赤诚,根本无意独占春光与它们争宠,去博得人们的青睐!“群芳”如果有“妒心”,那是它们自己的事情,就“一任”它们去嫉妒吧!不堪风骤雨狂的摧残,梅花凋落了,被践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尘灰了,可它那别有韵味儿的香气,却依然如故,一丝一毫也没减损、也没改变啊!

我觉得这“香”,可以理解是一种择善的固执;一项坚持的操守;一身高洁的风骨;一点护持的理念。或者一股昂扬的正气;一腔不灭的勇气;一颗高贵的灵魂;一种爱国的忠贞。抑或一道脑中闪现的灵光;一项义无反顾的捍卫和一种心底深切的认知……等等精神层面的内在表征。

不管外在因素如何具有威胁性与迫害性,那一点内在的灵明――“香”,绝不受到干扰,绝不减低一丝光芒,也或许更加炽烈与旺盛,越挫越勇,反而激起更强烈的护卫与保有意识。因为那代表着:人间的正义公理、精神素养、道德良心;每个人先天的善念、良知和光明磊落的胸襟;圣哲的傲骨、劲节与问心无愧的充盈。以及充塞于天地,直冲斗牛之间的那股浩然正气!在任何恶劣的环境下,不减其光彩、不损其价值!

虽然,这一切在利益挂帅的今天,没法儿像古代那样随处可以寻得了!虽然,我常感叹,这些人格、风貌只能在怀旧的幻梦中,在发黄的古籍里去品味往圣先贤浓馥的馨香了!可奇迹出现了,近十年里,法轮大法修炼者,在极度的打压迫害中,在无理的关押取缔里,他们依然不屈不挠、挺直脊梁,为讲真相,义无反顾;为救众生,勇往直前。他们散发的是:出污泥而不染的“莲香”!在每条大街小巷,在每个穷乡僻壤,悄悄飘送,默默散布。这股清香,将荡尽污浊,将涤除邪恶,把艰困的处境:风雨侵凌、凋残零落、成泥作尘的惨况、衰飒与悲苦,一股脑儿的,用他们那无处不在、发自全身心的香气,席卷、覆盖而消弭于无形!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诗词曲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