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说:几则龙的传闻

紫悦


【正见网2009年05月07日】

◎ 鲁西于陆县有个曲姓银台公(即通政官),有一天,读书楼上。当时正值阴雨晦冥之际,见一小物,有光如萤,缓缓蠕动登上几案,爬过之处就呈现出黑色焚烧似的一道焦痕。再细瞧,状如小虫般,伸曲回旋转动而渐渐盘在他所读的书卷上,书卷亦呈焦黑状。他知道那是条龙,就双手连书捧起送之。

到了门外,持立良久,这龙仍然在书卷上像小虫一样,屈而不伸、盘踞不动,曲公寻思:“半晌尚无动静,恐是嫌我态度不够恭谨?”于是把书捧回仍旧放置案上,然后自己穿上朝服、顶戴齐全,长揖而后送之。

刚捧到屋檐下,但见它昂首乍伸,离卷横飞,其声嗤嗤然,化成一道光缕离开。数步之外,回首面对曲公,则头已大于瓦瓮,身躯已暴长数十围矣。又一个折返迂回、盘旋翻滚,则伴随着惊天动地的霹雳雷鸣,然后腾空直上云霄而去。

曲公回头检视它所行经的路线,原来这条龙是从书橱里蜿蜒而出的。笔者认为,或许是那书柜里,充满了古人道德、智慧的书卷精华之气,日积月累的才孕育出这等神物哪!有道理吧?

◎ 河北省界,有龙堕入山村,这条龙的行径,重在掘地钻土。先進入某士绅家,那房子直径,仅能容下龙的身躯,这龙硬是将身子塞入,这一家人,吓得全逃往楼上,群起鼓噪、铳(火器)炮齐下、轰然雷动。

不得已,这条龙只好退出门外,转身停留在积水的塘陂里,可水浅不盈尺,那硕大的龙躯转侧其中,弄得全身尽是厚泥烂土,狼狈不堪。虽然极力腾跃,可一尺来高就力竭而摔下泥塘里。如此这般困居泥泞三日,苍蝇麋集、虫蚁群聚于龙鳞之上,窝囊万状,那真是名符其实的“龙困浅滩”哪!

忽然这一日,天降大雨,在电闪雷击、霹雳轰鸣声中,此龙得以脱身腾空消失。

◎ 房生与友人登牛山游玩,见一寺庙,于是入寺参拜并稍事休憩。忽然一根大椽间,有块黄砖坠落地面,上头盘着一条小蛇,初看细如蚯蚓,继而身子转了个圈儿,就看它忽然间立刻长长变大,如带一般粗壮啦。大伙儿吃惊不小,知其为龙,于是赶紧相偕下山。刚走至半山腰,就听到寺中霹雳一声,震动山谷,天上黑云如盖,一巨龙夭矫其中,翻腾盘跃、昂首睥睨、龙鳞闪烁,忽隐忽现,好大一会儿,才渐渐隐去。

◎ 章邱县的小相公庄有位民妇,归家途中经过郊外,恰巧刮起了大风,尘沙扑面,就感觉一只眼睛中有什么东西被吹入似的,像夹着麦芒般的细小异物一样,很不舒服,但不影响视觉。回去找家人帮忙搓揉、吹洗,可一直不愈。

启开眼皮子仔细查看,眼珠子固然无恙,但却有一条“赤线”蜿蜒在眼白部分。有人说了:“此蛰龙也,先潜藏于此以待长成之日。”这民妇自忖已无生机,忧虑万分只待一死。

过了三个多月,天下暴雨,忽闻雷霆万钧的一声巨响,民妇眼睑忽然裂开,感觉异物一下消失不见,她终于毫发无伤的生活下去。

◎ 太史姜玉璇曾告诉人:“塞外龙堆之下,掘地数尺,有龙肉充斥其中,任人割取,但千万别提‘龙’字。或者不经意的脱口而出‘此龙肉也’!那可就惨了,立刻霹雳声起,击人而死。”

太史曾食其肉,滋味一如传言中的鲜美,实在不是盖的。

“龙”这半神半兽的吉祥物,成了中国悠久历史的文化象征。不管是正史或民间传说,它的出现总是伴随着电闪雷鸣、霹雳巨响,同时夹带着大量雨水浓雾,呈现出风云变色的大阵仗,用来衬托它与众不同的生命特点,以上几则故事就是明证。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历史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