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评议:网上通讯



【正见网2009年04月19日】

*正见网2009年4月8日下载、审阅,4月10日登载的诗歌:

原稿:两首词
感皇恩・清明
洞仙歌・鹊窝
清明节过,煦风吹杨柳,
酱色苞芽发机透。
鹊欢声,翘尾鸣贺新巢,实渴望,它日繁花景秀。

野禽何足道,可叹迷人,苦恋红尘醉贪酒。
已本性深埋,忘却归期,焦头烂,名争利斗,
快猛醒、今苍宇临危,找真相方能,未来门叩。

评注:第一首词在上一篇评议中已经评过。因为没有登载,作者在上一篇评议之前又将结尾两句(不是一句,诗词中的“句”包括句号和逗号)改为“幸今生得法,迷纱揭”,这个修改没有消除原来的句读错误,因为“幸今生得法”的读法和原来的那句错得一样。第二首词第二句“煦风吹杨柳”是2-3 读,而词谱要求1-4 读;下片第二行“已本性深埋”和第三行“今苍宇临危”都是1-4 读,而词谱要求都是 2-3 读;另外,上片第三行的“实”字是入声字,该处应当用平声。再有,“实渴望”后面作者把谱中的顿号改为了逗号,也就是把一句改为了两句,那就更改了原谱的句法,使得本来一气呵成的句子断气了。其实前面的九个字也是一句,但登载词谱的人把原谱中的“豆”理解为“逗号”了,因此就断为两句了。原谱中的“豆”(通“逗”)就是“读”(在这一个用法中,它们在读音和意义上都相同),但现代人总把“逗”和“逗号”相混,因此很多词谱的句法都有断句的错误。这也是我们坚持用“读”字而不用“逗”(或“豆”)字的原因。

作者同稿寄来的还有一首七言诗“鹊巢”,内容和第二首词差不多,作者称“是相同事项,分别用诗和词表达。不知道哪个更好一些”。我们觉得诗比词更清楚明白。

原稿:两首诗
清明雨:花草含珠露 山峦浸雾烟 踏青有祭客 雨洒清明前
历程: 风雨人世路 沧桑红尘秋 飘飘何所以 天地一清流

评注:第一首诗中作者想说的意思,可能大法弟子中读诗的人能猜到,但一般读者就没法猜得到了。而我们的诗恰恰是要写给他们看的。第二首诗的后两句是从杜诗“旅夜抒怀”中的“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两句稍加修改而来。但把“似”改为“以”,就不太通顺了;把“沙鸥”改为“清流”就“飘”不起来了。

原稿:优昙婆罗花开

评注:这是一首新体诗,以婆罗花开的久远传说和内涵为立足点,反思和重新审视人类历史的真实内涵。类似的写法已经有作者尝试过。但作者此诗把历史人物解释成了有目的、有意识的等待大法洪传,好象就有些走过头了。任何历史人物,包括那些修炼人,真的知道大法洪传这件事的可能是极少、极少数。站在更高角度反思历史,不等于给历史人物装入新的思想。如果我们发掘到什么新的史料,发现某些历史人物知道并在身前等待着大法洪传,我们当然可以据此强调和发挥正面的想象。否则,我们还是应该客观的反映历史人物的思想,不给邪恶任何污蔑和攻击的口实。

*正见网2009年4月9日和10日下载、审阅,4月11日登载的诗歌:

原稿:诗词五首
秋叶之势:
利笔分明:
共党教义:
党结石:
天险置堑石,摇摇孤一只, 本是弹丸物,自命强中直,
形斜无根矗,众峰笑尔痴, 必有狂风日,碎落涧底时。
除恶龙:
雨落飘零风葬花, 恶龙祸水败中华,
倘有哪吒三丈绫, 玄锁孽物坠深崖。

修改与评注:原稿五首诗,登载了前面三首,因此标题改为“诗三首”。第四首诗把“党”比喻为“天险”处的“堑石”。说它必然要“碎落涧底”是不错的,但使其“碎落涧底”的却是“狂风”,就不恰当了。“狂风”一词不能用来比喻正面的东西,而当今能够真正催“党”“碎落涧底”的是谁呢?比喻要注意所用词的感情色彩,不然就可能造成逻辑上的矛盾。第五首前两句取喻不当:“恶龙祸水”不是“风雨”那样微和的东西,“中华”也不是风雨就能飘落、埋葬的“花”。后两句,作者要求助于“哪吒”的“三丈绫”来“锁”“恶龙”这条“孽物”,可是我们明明知道“赤龙”已被正法众神所斩,为什么要去求“哪吒”呢?再说,“哪吒”现在何处,还不一定呢。

原稿:阮郎归・玉龙飞--赞“龙泉鼓舞”

评注:此词没有别的问题,但有两个地方必须改一下:第一,下片第二句“荡阴霾”脱韵,但此句应该入韵。这一点不能怪作者,因为作者提供的谱上此句就是不入韵的,这又是登载谱的人出的错,但作者运气不好,偏偏又碰上了(上次才碰到“菩萨蛮”的谱有问题)。看来,使用网上“白香词谱”的人得小心了,最好用另两个谱(钦定词谱、唐宋词格律)互相对照一下,使用“白香词谱”那本书的看来没有这个问题。第二,末句“阮郎何日回 ”,作者用“阮郎”来比喻“迷中王”不恰当,查看一下这个典故就知道了。这两处容易改,请改后再寄来。另外,作者在来稿中老说“白香韵”,不太清楚,如果作者是说自己用的是“白香词谱”,那就说“白香谱”吧。

*正见网2009年4月12日下载、审阅,4月14日登载的诗歌:

原稿:诗十五首
修者
重心性,轻利名;淡六欲,寡七情。慈悲大,智慧丰;
同化法,天地行。除余恶,扬古风;讲真相,救众生。
古风新韵
一朝修大法,四海遂为家。名利里无我,慈悲中有他。
丹心如美玉,金体似莲花。圆满时虹化,飞天乘彩霞。

修改与评注:原作十八首诗,其中“深秋朝雨”和“春兴”两首,因和修炼没有关系,故未登载。“婚姻路”一首因有“大法为缘师为媒”,牵涉到师尊,亦未登载。因此标题改为“诗十五首”。“修者”一首,“智慧丰”一句失韵:“丰”不押前面的“情”,也不押后面的“行”。将前面一句“慈悲大”改为“慈悲盈”,并和“智慧丰”交换次序;“扬古风”一句,情况相同。将前面一句“除余恶”改为“余恶清”,以“清”为韵脚,再把“扬古风”改为“古风扬”使之与“余恶清”结构相同,并交换两句的次序。“古风新韵”一首第七句“圆满时虹化”:按师尊的讲法,“虹化”不是大法修炼的“圆满”方式。当今修练人中,只听说藏传佛教中有这种“圆满”方式。因此把此句改为“圆满随师去”。

原稿:诗二首
呼唤:痴迷者苦不知途,真相面前不晓悟;睁眼不明法徒心,不屑主佛在普度。
名利面前浑身劲,错把粪土当黄金;法徒慈悲再呼唤,快快醒悟寻真亲。
民众醒:滴滴细雨润无声,春暖花开微晚风;田园嫩绿如地毯,花鲜树青各分呈。
沉睡已久众目睁,感知神佛慈悲等;三退大潮千尺浪,群起共愤恶党蒙。荡涤污浊肃红毒,觉醒民众日倍增。

修改与评注:第一首第四句“不屑主佛在普度”:迷中众生主要是受邪恶宣传和无神论的毒害而不信神佛,因此就不相信“主佛在普度”,还不是“不屑”。“不屑”包含了相信和不相信两种情况,但无论哪种情况,都是对佛的大不敬,属于被淘汰的生命。如果众生本来没有这样严重的问题,我们把他们说成这样严重了,实际上就是我们在用自己功能把他们往这种状态中推一样,如果因此而导致他们不能得救,我们就有责任了。因此我们在用词语时要小心,力求准确。是故,将“不屑”改为“不信”。第二首第二句“春暖花开微晚风”失韵:“风”不押前面的“声”和后面的“呈”,改为“春暖花开晚风轻”;第四句“花鲜树青各分呈”略显生硬,改为“处处花鲜树又青”。后面的六句:“沉睡已久众目睁”似乎是众生自己醒来,但实际是弟子费尽心力换醒的;“荡涤污浊肃红毒”也不是众生在做,而是弟子在做,因此删去此两句。其余四句显得次序有些乱,而且第八句“群起共愤恶党蒙”失韵,内涵也不太确切。因此将这四句修改和重排如下:感谢神佛慈悲等,觉醒民众日倍增。三退大潮千尺浪,共愤恶党示民情。

对于作者文字上的修改,一般都属非改不可的范围,其中很多是韵脚的问题。希望作者逐渐学会检查韵脚:把自己诗歌中的韵脚逐个拿到“词林正韵”或者“词韵简编”中去搜索,看所有韵脚是否同属一个韵部。如果不属同一韵脚,就请修改句子,尽可能换成同一韵部的字,实在力不从心,也尽可能保证每一韵部的韵脚有至少两个以上,也就是至少有四句诗是押同一韵的。有许多时候虽然做了修改,但并没有在评议中给作者讲明原因或理由,那是相信作者自己可以看明白、可以想清楚。作者也应该努力去自己想明白,那样印象才深、收获更大。

原稿:害人终害已
法轮大法大,中共邪党怕。总想害大法,痛的却是它。害人终害已,劝君要牢记。

评注:作者要注意押韵的问题,三个韵脚“怕、它、记”都不同部,就是按普通话读音,“怕、它”同韵母,但一仄一平也不好。多读诗,让自己对韵有实感,然后把自己写的诗歌的韵脚拿到“词林正韵”中去搜索检查,看是否属同一韵部,不同就修改使它们变得相同。

原稿:世外独桡

评注:作者此诗写独自荡舟,对周围自然景色的描写很细致。但因不涉及修炼,因此没有登载。

*正见网2009年4月13日、14日下载、审阅,4月15日登载的诗歌:

原稿:这一则来函是针对4月12日“诗歌评议”中对“观神韵诗词五首”评议的问题。

问题:“任兴”一词,汉典注音为:rn xing;中华辞典注音同,故这个“兴”本身就是平声韵角,属下平(十蒸)。大概没错吧。

回答:“兴”字一读阴平、一读去声,这是古代汉语中区分词类和词义的重要方法。读阴平的是作动词,读去声的是作名词,而且两类词的词义完全不同。有一例从名词转动词的,仍然读去声。由于“任兴”两字在原诗中的内涵,似乎与“兴”字作动词的词义不相关,而与作名词的词义(兴趣、兴致)比较吻合,所以评议者判断其读音是去声。作者说某词典注音,可是声调不同的字是按词义和词类来确定的,作者自己最明白自己用这个“兴”字是什么意思,一查字典就知道了。

问题:(关于“鼓点雄浑壮志凌”一句) 我的本意并不是凌云的意思,而是取其“升”的意思,比较接近“腾凌”的词意,因受韵律的限制,没找的更合适的词,不知若不改是否也可说的过去?

回答:“凌”字的词性我们在评议中已说过。因此我们认为作者是在缩略“壮志凌云”一语。如果只要求一句诗“说的过去”,汉语这种语言是最能伸缩自如、委曲成全的,特别是在诗歌这种特殊文体中。但我们希望作者们构筑的诗句是各种可能的解释中最容易被人理解的那个意义组合。

对演出看法和理解上的不一致,使用词语的习惯差别,可以各自保留,因为要讨论起来实在是太费时。作者看了评议后至少知道有一个读者与作者的看法不同,也算一个有益的反馈吧。而且,我们在评议中已经强调了是想在高一点的水平上来要求,不是作者的诗没有达到我们的最低水平。因此,无论作者修不修改,都可再次寄来投稿。我们也不在乎那个“兴”字作者读什么声调,因为即使是合律的诗,我们登载时也不挂律诗的牌子。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诗词曲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