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教材(高级):背水立阵(历史故事)

正见文化课教材编辑小组


【正见网2007年11月25日】

编者按:为了弘扬中国神传文化,清除邪党文化的影响,在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见,开始着手编写一套中国正统文化教材。因为是刚刚起步,难免有所不足,我们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的参与和指正。我们诚挚的希望使用这份教材的同修,能将上课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教材的优缺点反馈给我们,以便我们不断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实完整。同时,我们也欢迎更多有意愿参与教材编辑写作的同修加入進来,共同完成教材的编著。

◇◇◇ ◇◇◇ ◇◇◇


【原文】

诸将效(1)首虏(2),毕(3)贺,因问信曰:“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4),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曰‘破赵会食’,臣等不服。然竟以胜,此何术也?”信曰:“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5)?且信非得素(6)拊循(7)士大夫也(8),此所谓‘驱市人(9)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10);今予之生地(11),皆走,宁(12)尚可得而用之乎!”诸将皆服曰:“善。非臣所及也”。
(出自《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

【注释】

(1)效:呈献。
(2)首虏:首级和俘虏
(3)毕:都。
(4)右倍山陵,前左水泽:《孙子・行军篇》:“丘陵堤防,必处其阳面而背之。”意思是说,行军布阵应该右面和背后靠山,前面和左边临水。右倍:右倚背靠。
(5)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孙子・九地篇》:“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意思是说,把士兵置于生死关头,才能拼死战斗,然后死中求生,获得胜利。
(6)素:一向,平素。
(7)拊(音府)循:抚慰,顺从。引申为受过训练而听从指挥。
(8)士大夫:指一般将士。
(9)市人:市集上的老百姓。比喻未受过训练的士兵。
(10)人人自为战:每个人都独立作战。
(11)生地:有活路的地方。
(12)宁:怎么;哪里。

【语译参考】

众将献上首级和俘虏,都向韩信祝贺,趁机问韩信说:“兵法上说:‘行军布阵应该右边和背后靠山,前面和左边临水’。这次将军反而令我们背水列阵,还说‘打败了赵军正式会餐’,我等都不信服,然而竟然胜利了,这是什么战术啊?”韩信回答说:“这也在兵法上,只是诸位没留心罢了。兵法上不是说‘困在死地而后苦战得生,处在绝境而后死战得存’吗?况且,我率领的并不是平素受过我训练而听从我指挥的将士,这就是所说的‘赶着街市上的百姓去打仗’,在这种形势下不把将士们置于死地,使他们人人自动作战不可;如果把他们安置在有生路的地方,就都跑了,怎么还能用他们取胜呢?”将领们都佩服地说:“好。将军的谋略不是我们所能赶得上的呀!”

【研析】

孙子兵法有云:“攻心为上”,所以心理战术,若能充分掌握,的确胜于百万雄兵。不管此心战是对自己部属,或影响敌方心理,均是一良好战略。文中韩信因为率领的是未受训练的士兵,当然无高超作战技巧可言,只好充分应用人先天具有的“求生本能”,将他们“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如此一来,每个人为求活命,当然都得主动作战了。所以井陉一战又表现了韩信卓绝而奇特的军事才能,令将领们钦佩不已。他知己知彼,据实灵活地运用战策,足见其胸中韬略之一斑了。

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合时乃有圣王贤相降临天下,故韩信乃时势所造之风云人物也。他是汉朝的开国大功臣。汉初五年动荡不安之际,他一方面帮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击溃项羽的军队;再方面,他放弃了项羽的提议,拒绝了三分天下,進而王于天下的远谋;三方面,他忠心重义,未采用说客蒯通劝他谋反之计策,于是汉初能安定一统天下,这全都归功于韩信的功劳。

【延伸思考】

1.韩信料事如神,未开战,就断言“破赵会食”,此自信从何而来,试分析之。
2.井陉之战,韩信应用了逆向思考策略。你是否也有逆向思考而完成事件的经验,请与大家分享 。
3. “忠”亦属传统美德,你认为该如何做,才是恰当的?

【参考数据】

1.司马迁原著 韩兆琦选注 里仁书局印行 83年7月初版
2.史记列传(二) 司马迁原著 王利器、张烈等译注 五南出版社92年12月初版
3.白话史记 谢武雄译 河洛图书出版社 68年3月出版
4. http://www.ld.nbcom.net/shiji/liezhuan/lz032.htm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