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古人的求学心志”

源馨


【正见网2023年02月21日】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在大陆网站的解释多为贬意,认为这是书呆子的表现。这句话出自古代少儿启蒙读物《增广贤文》,作为少儿启蒙,肯定不是想要让孩子们变成所谓的书呆子,只是现代人大多无法理解古代先贤的智慧罢了。当然也有一些正向的理解,认为这是专心求学的一种积极的状态,那么这种专心求学的心志又有何深层内涵呢?今年的神韵舞台中就有表现儒生们在书院学习生活的舞剧,笔者观赏后对此有了更清晰的理解。

舞剧中儒生们在清净优雅的书院中生活的别有乐趣,而读书时手捧圣贤书随着老师的手势摇头且专注的神态,着实打动人心。此时荧幕外的我同这群儒生一样感受到圣贤们高德的智慧能量,真的神奇。

如此情境让我想起了孔子向师襄子学琴的故事。一首曲子孔子专注的学弹了许多天,而且每次都是专心致志,后来他从熟练弹奏到自己通晓了音乐的表现,更为玄妙的是他通过音乐的能量沟通了解到了作者的全部信息。孔子向师襄子说道:“我已经领会写这首曲的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了。这个人面容黑黝黝的,是高个子,眼光远大,他好像怀有治理国家之念,这除了周文王还会有谁呢? ”而师襄子从未告诉孔子这首曲子的名字和作者。听了孔子的话,师襄子马上很尊敬的跟孔子说: “当年教我这首曲子的老师就说了,这首曲子叫《文王操》。”在今人看来,这是一件十分神奇的事情,通过学习弹曲就能知晓作曲者的外貌和心念,孔子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呢?

其原因或许就像神韵中展示的那样,儒生们在专心致志读圣贤书时,老师轻松自然的导正了其中“女里女气”和“脖颈偏斜”两个儒生的不正确状态,深感古人求学就如同修炼一样。当人达到心念纯净且平静祥和时,就会与天地大道沟通、自然融合,那么看护他的高层生命则会借人世间的智者为其授业解惑。当修者不求名利私欲,去除心机和智巧后,可说是大智若愚,但决非呆头呆脑。因为如若他们是真正怀有齐家治国的心志又怎能不修身修心呢?并且也正是承传了先贤的智慧与大德,才会真的生出为天地苍生造福的志向。“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句话很好的表现出了儒生们的求学心志。

如此,“神韵”的舞台为何能这样传神并打动人心?不知你可曾想过,这或许是因为我们也都存留着与古圣先贤同样的心志,只是被现代观念颠倒变异而迷失了神性的本真,此刻通过“神韵”我们生命深处的记忆正在被唤醒。

“神韵”会获得世界各国主流人士的赞誉和喜爱,果真是名符其实,让人感同身受。得遇机缘在人类危机四伏的末世,能够欣赏到如此精妙绝伦的演出,难道不正是见证了神佛对人类的慈悲与救度吗?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大陆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