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富弼救灾民

正见神传文化编辑小组


【正见网2009年10月14日】

【原文】

河朔(1)大水,民流就食。弼(2)劝所部民出粟(3),益以官廪(4),得公私庐舍十余万区,散处其人,以便薪水(5)。官吏自前资、待缺、寄居者(6),皆赋以禄,使即民所聚,选老弱病瘠者廪之,仍书其劳,约他日为奏请受赏。率(7)五日,辄遣人持酒肉饭糗(8)慰藉,出于至诚,人人为尽力。山林陂(9)泽之利可资以生者,听流民擅取。死者为大冢葬之,目曰“丛冢”。明年,麦大熟,民各以远近受粮归,凡活五十余万人,募为兵者万计。帝闻之,遣使褒劳,拜礼部侍郎。弼曰:“此守臣职也。”辞不受。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为粥(10)食之,蒸(11)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数日不得粥而仆,名为救之,而实杀之。自弼立法简便周尽,天下传以为式。
(出自《宋史・卷三百十三・列传第七十二》)

【注释】

(1)河朔:泛指黄河以北。
(2)弼:富弼( 1004年-1082年),字彦国,中国宋朝政治家,河南(今河南洛阳东)人。 为官清正,颇有廉声。初,母韩有娠,梦旌旗鹤雁降其庭,云有天赦,已而生弼。少笃学,有大度,范仲淹见而奇之,曰:“王佐才也。”以其文示王曾、晏殊,殊妻以女。
(3)粟(音速):谷类的泛称。
(4)廪(音凛):米仓。
(5)薪水:柴草饮水。薪,柴火。
(6)前资、待缺、寄居者:分别指曾任职、等待补缺、或暂时居住此处的官吏。
(7)率:大概,大略。
(8)糗:干粮,炒熟的米或面等。
(9)陂(音杯):池塘。
(10)粥:用米面等食物煮成的半流质食品。
(11)蒸:众的意思。

【语译参考】

河朔地区发生水灾,受灾百姓到处要食物。富弼劝说他自己统辖的百姓拿出粮食,把官府的米仓也打开救济他们,找到公私住房十多万所,分散安置他们,供应薪柴饮水。以前任职的官吏、等待补缺的和暂时居住此处的,都发给他们俸禄,派他们到老百姓聚集的地方,抚慰救济那些老弱病残的人,还把他们的功劳记下来,说好日后替他们禀报请赏。大约每五天,就派人拿酒肉饭菜去慰劳这些人,出于一片诚心,因此他们每个人都尽心尽力。

山坡、树林、湖泊中能维持生计的东西,听任受灾百姓随意捕取。死了的受灾百姓建一个大坟埋葬他们,被称为“丛冢”。隔年,麦子成熟,根据灾民离家远近叫他们带粮食回家,总共救活五十多万人,招募当兵的万余人。

皇上听说这件事,派使者给以奖赏慰劳,并任富弼为礼部侍郎。富弼说:“这是臣的职责。”坚决推辞不接受。在这之前,救灾的人都是把灾民集中在城中,做粥分给他们吃,很多人都得了疾病瘟疫,以及相互践踏致死,有的等待多天得不到粥食而饿死,名义上是救他们,事实上是害了他们。自从富弼采用这个办法,简便而周到,天下人相传以此作为榜样。

【研析】

人民不可抗拒的天然灾害,总是令人恐慌、心酸,束手无策,他们最需要的就是借助外力的及时援助及国家的统筹规划救援,与生命進行拔河。此时也最能突显官吏的能力,他是否仁民爱物,完全表露无遗。我们看富弼河朔赈灾,先是以可利用的人力、物力资源先進行安置,接着让取野外可维持生计之物,减轻官府担子,死亡者也予以安息。而协助者也没忘记他们的功劳,日后禀报请赏,同时出于真诚的关心大家,所以救人无数,达五十多万人,还招募万余人去当兵。他这个办法既简便又容易实行,最重要的是效率高、成效佳。跟以往集中救灾,往往因事拖延导致饿死、病死的,真正没救活几人的方法相比,实在值得其他官员仿效,可以推行天下。难怪皇帝听说了,欲進行奖赏,可是富弼却轻描淡写的说那是他的职责,坚决推辞。

从这里可看出,富弼他处事极周到勤恳,只问尽心尽力为国家做事,不计较是否有奖赏利益,难怪他能连任三朝重臣,即使后来自愿退居了,仍然心系朝政,时时上书。

【延伸思考】

1.方法是人想出来的,当碰到问题时,你通常如何去解决难题?
2.从救灾这件事,你看到富弼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3.做事有所求与无所求而为,其心态上会产生怎样不同的反应?

【参考资料】

1.《二十六史精粹金译下》门归 主编 建宏出版社 1994年8月出版
2.《白话续资治通鉴》(第三册)沈志华 主编 建宏出版社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文明新见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