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评议:网上通讯



【正见网2009年08月09日】

*正见网2009年7月26日和7月27日下载、审阅,7月28日登载的诗歌:

原稿:(四首没有登载的诗;原诗从略)

新生:除恶:更新:险:

评注:第一首(新生)第五句“鬼魅魍魉吞日月”对负面力量似乎太夸大了。因为是陈述句,没有假设、没有说是“试图、妄想”,因此显得过于负面了。末句“荡尽妖邪换昆仑”,“昆仑”好象没有甚么问题呀,为甚么要专门把它换了呢?如果要用“昆仑”代指甚么地方,就得在诗中写明或者加注说明,得有让人信服的理由。第二首(除恶)的两个韵脚“鸣、穹”不相押(还是那个第一部混押第十一部的问题)。另外,“嚯嚯磨刀利”的比喻也不太好。把发正念的功能比作刀、剑是很好的;但发正念要静心凝神,“嚯嚯”的“磨刀”声从哪里来的呢?第三首(更新)的四个韵脚“氓、光、气、雨”属不同的韵部,因此是不押韵的。请作者自己查“词林正韵”(或“词韵简编”)核实一下,以加深印象。第四首(险)的第二行“自命主天神佛道 便入凡间失主尊”,内涵不明确:这两句指的是谁,“失主尊”又指的是什么。

原稿:琵琶声声除邪恶(词)

琵琶轮扫除恶,(轮,扫,都是弹奏指法)
大法一曲震慑,
反迫害十年,
修善祥和奏歌,
师尊,师尊,
弟子琴颂恩德。

评注:作者在标题后面注了“(词)”但没有词牌名,虽然句式是属于“如梦令”,但韵脚平仄都不满足。我们本想以诗歌的名义登载,但发现六行的尾字都属于不同的韵部,要改为押韵就会改得太多,也就没法登载了。

原稿:浣溪沙・怀古(感三国孙权、刘备相见)
忆向云头并玉骢。清吟携手快哉风。心心已印各西东。
把酒泛舟天际外,心如明月挂江中。留昭赤壁协同功。

评注:这首词没有登载,主要是因为与修炼没有什么关系。过去也遇到过一些写的比较好的诗词,但因与修炼无关而没有登。以词本身而论,这首词写得还可以,特别是句子内涵的安排与“浣溪沙”的句式比较合拍。但下片开头两句一般是要对仗的,作者似乎也努力在造对仗句,但终究没有对上。

原稿:(两首没有登载的诗)

咏竹(三)
竹身化莲身 凡心荡涤尽 不得主佛法 此愿空遗恨

誓约
撒旦蜇秋害众生 邪党淫威妒火重
天安门前横幅举 恩师赐剑斩妖龙

评注:第一首的写法完全不是咏物诗了。而且“竹身化莲身”是甚么意思呢?不好理解。第二首“蜇秋”一词不知作者所用是何义,请解释并指明出处,以广见闻。

原稿:三退保命

共铲党,假恶暴,吸民血,刮民膏。
搞独裁,全腐败,早烂透,谁还要。
迫正信,害良善,惹天怒,大难到。
读九评,找真相,快三退,把命保。

评注:第六句“全腐败”虽然可以和“搞独裁”相押,但只有两句。第十句“害良善”完全失韵:“善”既不押前面的“信”或者“要”,也不押后面的“到”;同样的,倒第三句“找真相”也完全失韵。

*正见网2009年7月27日和7月28日下载、审阅,7月29日登载的诗歌:

原稿:(两首没有登载的诗)

莫错过
越知真相多,越晓邪党恶。
劝君看九评,千万别错过。

留法驻
都知神仙好,都想被神救。
如今大法传,受益人无数。
修者慈悲怀,真诚劝一句。
法轮大法好,愿君留法驻

评注:第一首的韵脚“恶、过”分别属于第十六部和第九部,因此不相押。第二首的第一个韵脚“救”和其它三个韵脚“数、句、驻”分别属于第十二部和第四部,因此前两行失韵。另外,“留法驻”一语内涵不确。

原稿:远山 (原诗从略)

评注:咏远山当然是为了说人。但此诗的“远山”是喻谁,似乎不太容易想得明白。作者可否写得明白些或者加注说明,使得读者理解起来容易和准确一些。

*正见网2009年7月28日和7月29日下载、审阅,7月30日登载的诗歌:

原稿:小重山・感怀

风雨飘摇灯火阑。
重洋隔万里,路艰难。
凝神端坐五更寒。
思虑重,极目望西山。

旭日照尘寰。
彩霞白鹭远,意难言。
清心如意弄琴弦。
心如玉,含笑踏歌还。

修改与评注:首句“风雨飘摇灯火阑”若用来写负面的情势,是不错的。但从第二行来看,似为作者自况,那就不太好。因此改为“风雨飘摇一夕间”,情绪向上一些、洒脱一些。第二句“重洋隔万里”,“隔”字入声,而此处应该用平声,故改为“重洋千万里”。后面的“路艰难”也顺势改为“隔心难”,以此将作者“感到”的“心情”“压抑”抹掉一些,将向下的情绪掉头向上。诗词文章会表现作者当时的情感和心绪,但诗词文章本身又会反过来影响作者和读者。特别是修炼人,这种相互影响更为显著,因为修炼人有能量,写出的诗词文章影响力也更大。修炼中的人总有情绪低沉、心绪不良的时候,如果照实写到诗文中、甚或夸大的写到诗文中,那就会加重自己的这种心情,而且把这种心情带给读者。如果心怀正念,意识到这种心情是不应有的、应该修掉的,因而在诗文中把这种情感和心绪向上引,给予正面的导向,作者写完后一读,自己也会感觉到好受得多了。更重要的是,给予读者的信息和影响就不是负面的了。这里除了向作者解释我们为甚么这样改的原因外,也同时附带向其他作者们解释了,为甚么我们有时会对你的诗词中类似的情绪表达要修改得正面一些、向上一些。下片第二句“彩霞白鹭远”,“白”字是入声,而该处当用平声字,因此改为“彩霞鸥鹭远”,后面的“意难言”顺势改为“望乡关”。这一改说是“顺势”,因为诗词中提到“鸥鹭”时,多半以“鸥鹭忘机”来表达作者崇尚“心胸坦诚、干净、无私念”的心态。而这种心态往往让人想到跳出红尘以后的心境。而这里的“望乡关”自然是指天上那个家。这个改动照应了下片第一句“旭日照尘寰”而给人满怀希望的感觉。第三行“清心如意弄琴弦”中的“清心”与末行的“心如玉”内涵有重复,因此改为“胸开随意弄琴弦”。“胸开”了,心上的“压抑”去除了,才可能“含笑踏歌还”。

对此词的修改,我们觉得方向比较明确、改起来比较有把握,完全是因为作者在来稿附言中把自己的感受和对某些句子的感觉坦诚的讲得很清楚。因此我们的改动只是给作者提供了文字上的些微帮助,其内涵和全词的意向都是作者自己的东西。如果不是作者真诚的信任和嘱托,我们改起来就不会那样容易了。

原稿:与海的对话 (原作从略)

评注:这首诗,读后让人不得要领。其中最重要的是:作者所说的“海”是什么?是比喻还是拟人,比的是谁、拟的是谁?而且标题是“与海的对话”,但实际上“海”没有说任何话,只有作者对“海”说了几句话。至于写法上的其它问题,我们可以从头到尾的大略走一遍,这样可以把诗中出现的多数问题都提出来,使作者在今后的写作中对这些问题都可能有所改進。第一节中“天海一线处//游来的鱼儿激起洁白浪花”,这样写容易让有生活经验、或重理的读者反感:你没法断定自己看到的“鱼儿”是从“天海一线处”“游来的”,或者看到“天海一线处”的“浪花”。诗词文章,最忌讳在这些细节上失真。因为读者容易发现这类错误,一旦发现了,会对作者真实的内容都持怀疑态度。第二节中:“你就见证了岁月的轮回//人世间的沧桑”,即使把“轮回”解作“循环”,“岁月”也不能“循环”(季节可以)。说“见证了”“人世间的沧桑”就更不合理了:这个“你”是“海”,它一变了桑田了就没有了。“那王孙的足迹//也曾仰天长叹世事无常”,“足迹”怎么能“仰天长叹”呢?第四节中:“是哪位仙子的裁剪//让彩云成了长空的衣裳”,“长空的衣裳”应该穿在“长空”的外面,“彩云”怎么也跑不到“长空”外面去。“流浪天涯的孩子//在穹宇深处看到了美丽的家乡 ”,这孩子还不可能去到“穹宇深处”。如果天目开得高,可以“看到穹宇深处美丽的家乡 ”。最后一节中:“可曾看到法徒迎风逐浪的弄潮”,“弄潮”就是“候潮戏水”,是在潮头玩耍炫艺,“法徒”在自己受着重重苦难中救度众生,可能没心思做这个事。“佛“哭”了//化作茫茫碧蓝的大海连接九宵”,“佛”“化作”“大海”了,那和作者先前说的“海”是甚么关系呢?“如果我也哭了//就让我溶入这慈悲的海洋里//清唱着美丽动人的歌谣”,“如果你没有哭呢?”读者可能这样问。

如果写诗词文章时浮想联翩、思如泉涌,那本身不是坏事,因为这样就至少有东西可写了,比起半天写不出几行字来好多了。但想到那里就写到哪里,写成后不加思考、选择和取舍,不考虑是否合理、是否能为自己的主题服务,那就不好了。很可能写得越多,矛盾冲突和不一致的地方反而越多,更不容易被读者接受。作者很能想,这是好的;但还要学会剪裁、取舍和整理,才能使自己想出来的东西充分发挥作用。从这首诗来看,作者特别要注意自己的描写和结论的合理性,千万不要违背一般读者都具备的常识和理性思考。

原稿:灵木--咏茶树

天地之间沐佛光,红尘万载多彷徨。
一梦万年终有尽,悠悠茶史仙人创。

评注:这首小诗写茶树,本有其独特性;加之和“神创”的想法联系起来,思路是很好的。可惜作者并没有深入研究“茶”之来龙去脉,手头没有实质性的材料可用,因此就写成了现在这种没有质感的作品:读起来给人思路乱、拼凑的感觉。而且两个韵脚“徨、创”一平一仄,在声韵上比较差。

*正见网2009年7月30日下载、审阅,7月31日登载的诗歌:

原稿:整体更神威

月船云海飞,山峦似浪追。松涛不见岸,灯光透重帷。
祖孙相围坐,学法善心归。补漏情不见,私欲化成灰。
遵师向内找,代沟被平推。劲橹扬帆進,整体更神威!

修改与评注:此诗前两句写得好,精练、形象而有诗趣。从第三句“松涛不见岸”来看,作者有些误解“松涛”一词了。此词原指风撼松林时发出的一种声如波涛的巨大声响,没有听过的人很难通过语言描述而得到正确的印象。由于现代人远离自然,很难有机会碰到大片松林而且又刚好有风来造成“涛”声,因此对“松涛”一词容易望文生义的认为是“风吹松林,象波涛一样的起伏”,把本来描述声音的词语理解为描述形象了。作者在这里也是这样用的。但我们没有修改此词,就是考虑到大多数读者可能和作者一样的去理解它,而且这种理解与此词的字面意义也毫不矛盾,不妨把作者这层意思当作此词的一个附加内涵保留下来。第十句“代沟被平推”就非改不可了。作者本意应该是“代沟被推平”,但因要押韵,就把“推平”倒置为“平推”了,这一倒置意思就完全不同了。其次,“代沟”一词是西方社会学家用来描述两代人(甚至更多代人)之间,在很多事情上都不能互相理解、各行其是,矛盾冲突很大的这种现状的一个新词。但任何新词的产生和广泛应用是会反过来影响人的思想言行的。此词一出,许多年青人就认为不听父母的话、反传统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两代人之间本来就有“代沟”嘛。因此,诗词文章中采用哪些词、不采用哪些词,本身就反映了作者自己对许多事情、现象的观点和看法,也意味着作者支持甚么、不支持甚么。象“代沟”这个词,我们认为它是人类道德加速下滑、社会加速败坏的现实在人头脑中的一种反映,同时它又反过来对这种下滑、败坏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作为大法弟子,我们还是不用为好。基于以上考虑,我们把此句改为“置腹赤心推”,即“推赤心置人腹中”,而“推心置腹”这个成语就是从这句话缩略而来的。

原稿:(没有登载的两首诗)

难开锅
都怪邪党恶,作恶如许多。资源全败坏,吃饭难开锅。

惜法缘
今日历史非一般,人神同在聚一世。
众多异象为人觉,劝君莫立法门外。

评注:第一首所描述的“吃饭难开锅”的现象,在中国是肯定存在的,特别是在偏远而贫穷的山村,但毕竟不是一种普遍现象。而能读到我们诗歌的人中这种可能性就更是极小极小了。因此写给这些人看的诗歌,得考虑他们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他们不能理解、接受,甚至不承受其存在的东西,我们可以不说就不说。第二首的韵脚“世、外”不相押,因此不能登载。同时,此诗是劝人得法,比起讲真相救人来,又高得多,也难得多。

原稿:迷世人醒

万古众神下凡中,
为得大法苦千重。
生生世世,
来去匆匆,
金山银海有何用?

苦苦乐乐酒宴中,
恩恩怨怨一场梦。
生生世世,
来去匆匆,
喜怒情仇过眼空。

骗抢争利作嫁衣,
“三退”修心惊天地。
来世悠悠,
去世乐愁,
天堂地狱任人走。

评注:前两节还写得可以,只是五句中就有两句重复,有点太多了。但第三节就大不同了,几乎每一句都有些不确定或者不太恰当的地方:“骗抢争利作嫁衣”“来世悠悠,去世乐愁”内涵很不确定;第二句中“三退”和“修心”是两码子不相关的事,前者是常人应该做的事,后者是弟子都在做的事。常人能“三退”就得救了,要他進一步得法“修心”,那是很特殊的情况。末句中“任人走”本意是“任人选”或者“自己走”,那样表达不容易出歧义。另外,前两节都是一韵到底,末节却换了韵。一节只有五句,不宜换韵,因为每一韵都肯定不能包含四句。

原稿:夏雨 (原诗从略)

评注:此诗中用了许多拟人和比喻,其中大部分是我们不太明白的。比如,第一节中“知了顽强的唱着那首激昂的歌//谁来附和那首曲子呢”,这里的“知了”是比喻的谁?“那首激昂的歌”又是指的甚么?第二节中首先把“雨”比做“琴弦”,接着就说“让我来拂琴吧//我走入雨中//轻轻的弹奏着记忆中熟悉的曲子”。既然“琴弦”是雨滴,作者“轻轻的弹奏”又是个甚么动作呢?而且还弹出“记忆中熟悉的曲子”,而这“曲子”还是“悠扬又那么悲壮”,这些说法都让人不明白作者心里真正要表达的意思是甚么。接下来,“雷公”和“金龙”听了这“曲子”后,“泪水潸然而下//飘落在红尘中//涤荡着万物的心灵”,这里说得是比较明白了,但却有些不对头了:“涤荡着万物的心灵”当然包括人的心灵吧。能够“涤荡”人的心灵的,不是我们所知的大法,而是“雷公”和一条“遨游太空的金龙”所流下的“泪水”!这样写虽然是很新鲜,但未免有些走偏的感觉。而且全诗的结句是“清清的琴音 奏响在圜宇的心田间 ”,足见作者“弹奏”的“曲子”所起的巨大作用和主导地位,而这个“弹奏”和“曲子”本身又是我们无法确指的东西。

我们在上一篇评议中评过的“风”,这篇评议中前面一点评过的“与海的对话”以及现在这首“夏雨”,是出自同一位作者的手笔。我们这样多次给作者做评议,当然是重视作者的劳动的,也是真心愿意作者能改進自己的写作、写出好作品来的。除了前面已经说过的话以外,我们还想说的是:在写作中,自己一定要对自己写的东西有明确的意识。也就是说,我这样写,是想说什么意思,是想要读者得到一个什么样的信息或者印象;我说的这些东西是否违背常识和一般人的理性思考,特别是,是否合符大法的原则和内涵。即使这些都想清楚了,有时还会因为文字或表达方法的原因而使读者不能完全理解和接受;如果自己都没有想明白,那就根本别指望读者能理解和接受了。

原稿:(两首没有登载的诗歌)

善桥
人生善念天地春,修出善心过善桥。
善心桥上善心过,颗颗善心铸善桥。

分离
尘缘归尘真归真,分离熔炼获新生。
都道旧梦挥不去,只因未遇佛主恩。

评注:第一首中说的“善桥”和“过善桥”是什么意思呢?因为同时又有“善心”“善念”“修”“铸”等说法,反而弄复杂了。而且韵脚用两个“桥”也不太好。第二首前两句内涵不太明确,而且“生”和“恩”不相押,只是读音有些相近。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诗词曲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