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17):费廉岑薛

正见神传文化编辑小组


【正见网2009年03月14日】

费(ㄈㄟ?)(fèi)

【历史来源】

1、源自于赢姓。在大禹治水时,有位大臣叫伯益,因为帮助大禹治水有功,受封在大费,于是他的后代便以费为姓。
2、出自于姒姓。夏启分封其支子为费,以地为姓。
3、源自于姬姓。春秋时,鲁桓公的儿子季友,被封为费邑的首领,所以后代子孙便以地为姓。

【郡望】

江夏郡:现在湖北省云梦县。根据《姓纂》记载:系出拟姓,禹后。夏未有费仲、费昌。望出江夏。

【历史人物】

费长房

费长房是东汉汝南人,曾做管理街市的小吏。在市场里有个卖药的老翁,他的药服后不管什么病都能治好,没人知道他的姓名和打从哪里来,他卖药时总是在药摊子前挂上一个葫芦,所以人们称他为“壶公”。他卖完药见四下无人就跳進葫芦中消失了,此景被费长房看见了。费长房很好奇,不动声色观察了几天,发现老翁每天都如此。费长房终于闷不住,就去拜见老翁,献上酒和肉脯,想问出个端倪来。

老翁听了费长房的话,笑着说:“今晚没人时,你再来吧!”到了晚上,费长房前来,老翁对他说:“你看我跳進葫芦里时,你也和我一样跳。”费长房就与老翁一同進入葫芦中。费长房一跳進去后,发现外表看起来小小的葫芦,里面竟是华丽极了,漂亮的简直像个神仙世界,且摆满了美酒佳肴,喝了一天也没有喝光。他们一同喝完酒出来后,老翁告诉费长房,他自己原本就是神仙,只因为做错事才被贬至人间,老翁嘱咐他不许向别人提起这件事。

费长房想跟老翁学道术,又担心家人担忧。老翁看出他的心事,就折断一根青竹,量着与费长房身高相同,要他悬挂在自家房屋后面。费长房照着去做,家人以为费长房上吊自杀了,悲痛不已,就把他埋葬了。其实费长房就在他们的身边,但是大家都看不见他。

老翁也教费长房医术,给费长房一卷封着的符说:“你有了这符就能驱使鬼神,长期当天神的使者,还可以消灾治病。”壶公期满回天上去后,费长房就四处行医救人,所以人们就用“悬壶济世”来形容医术很高明的人。


廉(ㄌㄧㄢ?)(lián)

【历史来源】

1、出自于高阳氏。是颛顼的后裔,始祖为大廉,以祖名为姓。根据《元和姓纂》和《姓纂》记载,黄帝的儿子,名叫昌意,而昌意的孩子便是颛顼,颛顼的孙子叫大廉。而后代子孙发现可以利用名字来命姓,便把廉当成他们的姓氏。
2、出自于维吾尔族。以官名为姓,始祖是布鲁海牙。元朝时,维吾尔族人布鲁海牙投归元朝,官拜肃政廉访使时,正好他的儿子出生,布鲁海牙双喜临门,开心之余,便把自己的职官给自己的儿子取名为廉希宪,廉希宪的后人因为与汉人一起相处、生活,因而成了廉姓家族成员。

注:廉姓的出处河东,今山西省境内黄河流域以东的某个地方。

【郡望】

河东郡:廉姓望族居河东,秦置河东郡,治安邑,辖晋西南地区,治所今山西省夏县北。

【堂号】

廉姓的主要堂号有“天心堂”等。

【历史人物】

廉颇

廉颇是战国时赵国人,为赵国的名将,屡败齐、魏等国。他率军征战时,守必固、攻必取,连强大的秦国都怕他三分。他官拜上卿,与蔺相如为刎颈之交,两人都以国家和社稷为重,因此留下了一段永垂不朽的历史佳话。而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

当时强大的秦国常常欺负赵国,智勇双全的蔺相如本是一位平民,但是在代表赵国出使秦国,把和氏璧安全带回赵国,以及陪赵王赴渑池之会,保全了赵国的荣誉后,就被拜为上卿,地位跃居廉颇之上。廉颇知道蔺相如被拜为上卿后,很不服气,心想:“自已为赵国立了不少汗马功劳,在战场上出生入死,才能有现在的职位,而蔺相如只不过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就能得到比自己还高的职位。将来有机会的话,我非好好羞辱他不可。”

蔺相如听到这件事情后,为避免和廉颇见面,蔺相如就称病不上朝。一天,蔺相如坐车出门,远远的就看见廉颇的车马迎面过来,蔺相如立刻命车夫赶快退到小巷子里,让廉颇的马车先过。车夫觉得很奇怪,就问道:“相爷的官比廉颇还大,为何要怕他呢?”蔺相如回答:“并不是我怕廉颇,而是现在赵国强邻环视。秦国不敢来侵犯赵国,也是因赵国文臣武将团结一心,我与廉颇,一个在朝、一个在沙场为赵国效力,如果我们两人不和,秦国就有机可乘,那赵国不就危险了。”廉颇听到后非常惭愧,赤着膀子,背着荆条,来到蔺相如的家里请罪,他说:“我是个粗人,见识少,气量窄,哪知道您竟如此容忍我,请您处罚我吧!”后来两人成了莫逆之交,化解一场赵国的政治危机。廉颇的知错不辩和蔺相如的大公无私,是值得大家赞许与学习的!

岑(ㄘㄣ?)(cén)

【历史来源】

1、源自姬姓。根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周文王封其异母弟耀之子渠为岑子,其地也,今梁国岑亭是也。”周文王封他同父异母的弟弟为岑子,便以地名为姓。
2、出自南方俚蛮。根据《姓氏考略》所记载:“望出南阳,又,两越娌人多岑姓”,则南方,是有很多姓岑的外族的。

【郡望】

南阳郡:于今河南省西南部、湖北省东北部一带。

【历史人物】

岑参

岑参(西元715年~西元770年),唐朝棘阳(今河南新野县)人。岑参少时孤贫,但能刻苦学习,读遍经史,善写诗。天宝三年(西元744年),高中進士,天宝八年(749年)第一次出塞。岑参是唐朝写边塞诗的代表人物,和高适并称“高岑”。岑参曾两度西行万里,深入边塞生活达六、七年之久,他对边塞生活有丰富的体验,加上他好奇的性格和对于景物的敏感度,使他能够将边塞之地奇景尽收笔下。

岑参早期写的诗歌都为写景述怀、诗句风华绮丽。宋人许?在《彦周诗话》中曾提起:“岑参诗意自成一家,盖尝从封常清军,其记西域异事甚多……古今传记所不载也”。累官补阙起居郎,后出为嘉州刺史,故世称为岑嘉州。岑参死后30年,岑佐公收集遗文,请杜确编成《岑嘉州诗集》八卷。现存诗403首,边塞诗七十多首,另有《感旧赋》一篇,《招北客文》一篇,墓铭两篇。


薛(ㄒㄩㄝ)(xuē)

【历史来源】

1、出自于任姓。黄帝有25个儿子,分别有12个姓氏。其中一位叫禺阳,被封在任地(约今山东省济宁),因而改姓任。
2、出自于妫姓。是虞舜后裔孟尝君(田文)之后,以邑名为姓。根据《吴录》记载,孟尝君是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其父田婴被齐缗王封在薛(即任姓薛国旧地),便以薛为姓。直到秦朝灭掉六国,子孙分散。西汉初年,田文的孙子-田国、田陵到竹邑(今安徽省宿县北)居住,便把国家当作姓氏。
3、出自他姓或他族改姓而来:
(1)根据《魏书•官氏志》记载,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将鲜卑的复姓叱干,改作单姓薛。
(2)出自于周文王的姬姓冯氏之后裔。
(3)今满、蒙、土家、朝鲜族有此姓,客家人亦有此姓。

【郡望】

1、河东郡:秦初所置,治所在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西北),相当于今山西沁水以西、霍山以南地区。
2、新蔡郡:即今河南省新蔡。蔡国自蔡迁此,故名。晋惠帝从汝阴郡分出置新蔡郡,即治新蔡(治所在今河南省新蔡)。北齐改广宁郡。
3、沛郡:为汉高帝时设立,其范围约为今安徽省淮河以北、西淝河以东,河南夏邑、永城及江苏丰、沛等地。
4、高平郡:晋时以山阳郡改置,治所在昌邑(今山东省巨野南),相当于今山东金乡、巨野、邹县等地。南朝宋移治高平(今山东省微山县西北),北齐移治任城(今山东省济宁市)。

【堂号】

1、忠谏堂:汉朝时候,沛人薛广德为御史大夫,敢于直谏。元帝要做楼船供自己玩乐,广德脱帽子谏阻,如果元帝不听,他打算光着头向皇帝车轮上碰。结果皇帝采纳了他的谏议。
2、主要堂号有:“崇礼堂”、“慎德堂”、“三凤堂”等。

【历史人物】

薛仁贵

薛仁贵(西元614年~西元683年),名礼,唐朝绛州龙门(今属山西河津县)人。少时家境贫贱,出身农民,以田为业,善于骑射。唐贞观年间,应募从军,跟随唐太宗远征辽东,所向披靡,因功升任右领军中郎将。后又率兵于天山战胜九姓突厥,军中有“将军三箭定天山”之歌。唐高宗乾封年间东征,屡破高丽、契丹、突厥,而立奇功,官拜右威卫大将军,兼安东都督,并封平阳郡公。

“君子之交淡如水”有一个历史典故。据说在唐朝贞观年间,薛仁贵自幼习文练武,在没有得志前,他与妻子穷困潦倒,同住在一个破窑洞中,衣食无着落,王茂生夫妇经常帮助他们,因此两人结为异姓兄弟。后来薛仁贵从军,跟随唐太宗李世民御驾东征,征战多年立下战功,被封为“平辽王”,此刻的薛仁贵一登龙门,身价百倍,文武百官纷纷前来道贺,但都被薛仁贵婉言谢绝了,可是只收下了仍是布衣百姓的王茂生送来的“美酒两坛”。薛仁贵的手下打开酒坛一看,发现里面不是美酒而是清水,吓得面如土色说:“启禀王爷,此人如此大胆,胆敢戏弄王爷,请王爷重重的惩罚他。”但是薛仁贵不但没有生气,还让人取来大碗,当众喝下三大碗王茂生送来的清水,在场的文武百官不解其意,薛仁贵喝完之后说:“我过去落难时,全靠王茂生夫妇的资助,没有他们,我就没有今天的荣华富贵。现在我不收厚礼、不沾美酒,却偏偏只收下王兄弟送来的清水,因为我知道他贫寒,送清水也是他的一番美意,这就叫‘君子之交淡如水’。”

所以“君子之交淡如水”意思是,君子之间的关系应建立在道义之上,要像清水一样纯净高洁,不掺杂世俗的物质利益和过浓的情分,并避免互相之间的拉拢、利用和吹捧,如此无私的朋友关系才能维系的长久。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文明新见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