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教材(初级):《千家诗》 七绝(六十八)冷泉亭

正见文化课教材编辑小组


【正见网2008年06月10日】

编者按:为了弘扬中国神传文化,清除邪党文化的影响,在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见,开始着手编写一套中国正统文化教材。因为是刚刚起步,难免有所不足,我们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的参与和指正。我们诚挚的希望使用这份教材的同修,能将上课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教材的优缺点反馈给我们,以便我们不断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实完整。同时,我们也欢迎更多有意愿参与教材编辑写作的同修加入進来,共同完成教材的编著。


◇◇◇ ◇◇◇ ◇◇◇

lěng quán tíng
冷泉亭

lín zhěn
林 稹

yì hóng qīng kě qìn shī pí ,
一泓清可沁诗脾,
lěng nuǎn nián lái zhǐ zì zhī 。
冷暖年来只自知。
liú chū xī hú zài gē wǔ ,
流出西湖载歌舞,
huí tóu bú sì zài shān shí 。
回头不似在山时。

ㄌㄥˇㄑㄩㄢˊㄊㄧㄥˊ  ㄌㄧㄣˊ ㄓㄣˇ 
冷泉亭 林 稹
ㄧˋㄏㄨㄥˊㄑㄧㄥ ㄎㄜˇㄑㄧㄣˋㄕ ㄆㄧˊ,
一泓清可沁诗脾,
ㄌㄥˇㄋㄨㄢˇㄋㄧㄢˊㄌㄞˊㄓˇㄗˋㄓ 。
冷暖年来只自知。
ㄌㄧㄡˊㄔㄨ ㄒㄧ ㄏㄨˊㄗㄞˋㄍㄜ ㄨˇ,
流出西湖载歌舞,
ㄏㄨㄟˊㄊㄡˊㄅㄨˊㄙˋㄗㄞˋㄕㄢ ㄕˊ。
回头不似在山时。

【作者】

林稹,字丹山,南宋长洲﹙今江苏省吴县﹚人。只知是神宗熙宁九年的進士,其余生平皆不可考。

【注释】

﹙1﹚冷泉亭:亭名,在今杭州西湖飞来峰下。因在名叫冷泉的涧溪上而得名。
﹙2﹚泓:指静止清澈之水。
﹙3﹚沁:渗入。
﹙4﹚脾:脾脏的简称。脾脏,人体五脏之一,主新陈代谢,出内分泌,旧说脾与胃相表里,胃主受,脾主消。
﹙5﹚载歌舞:指承载着歌舞艺妓的游艇。
﹙6﹚似:像。

【语译】

这一潭,平静清澈的泉水可以浸润诗人的心脾,但是一年里它的冷热变化只有它自己知道。流入西湖后它就浮载着歌舞伎的游艇,即使回头也已经不像在山中的时候了。

【诗中有话】

〈冷泉亭〉这首诗介绍的不是冷泉亭,写的反而是亭下的一泓清泉,诗人经由对冷泉之水的观察联想,兴起了“墨悲丝染”的感慨。上联“一泓清可沁诗脾,冷暖年来只自知”是说明那一潭泉水的清新可人,不过不是这首诗的重点。下联“流出西湖载歌舞,回头不似在山时”才是诗人想要表达的心声,他认为冷泉之水流入西湖后,彷佛進入一个大熔炉,与来自其它地方的流水混合,一起浮载着游艇,过着歌舞征逐的生活,难免会受到脂粉胭花的污染,即使回头,也难回复到在山时的冷冽清澈。这似乎隐喻入世的佳人,進入俗世之后会受到世俗的污染,难再保持清纯一样。诗人的看法与杜甫的五言古诗〈佳人〉所写“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的比喻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都点出环境是造成流水、佳人污染的主要原因。

的确,环境会让人改变,但不一定都是变坏,否则孟母三迁就没有意义了。其实一个人会变好、变坏,环境固然会影响,但最要紧的还是自己的选择,若能保持那颗善良的心,不坠清纯之志,那么身在何处,不是关键问题。当然,要在浊流之中保持洁身自爱,不受污染,是要吃很多苦的,要能忍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悟得到正道,才能出污泥而不染,居浊世而不易。这就像是在求学时代的年轻人,个个都心怀宏图大志,要做清清白白的至人,顶天立地的英雄,但经过一番社会历练后,还有几人能坚守初衷,不离不弃?有的甘心被环境污染,融入其中。有的心有余而力不足,半途而废。有的为德不卒,功亏一篑。为什么呢?难道真的像《诗经》上所说的“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吗?不是的,人不能坚持他的初衷,会受环境影响,走入恶的一面,是因为他没有“源头活水”来指导、支持他的行动,当他面临善恶抉择的时候,失去拒绝邪恶的勇气,所以难以为继。那么,什么是我们的“源头活水”呢?那就是在介绍朱熹〈观书有感〉那首诗的时候,曾经提到的宇宙特性真、善、忍。如果你悟到了这个正道,将真、善、忍做为指导你做人处事的大法,终身奉行不渝,则虽居十恶浊世也能超凡入圣。环境固然会影响人的行为,但是有了“源头活水”,你的生命就不一样了。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文明新见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