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教材(初级):《千家诗》 七绝(六十五)直中书省

正见文化课教材编辑小组


【正见网2008年06月07日】

编者按:为了弘扬中国神传文化,清除邪党文化的影响,在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见,开始着手编写一套中国正统文化教材。因为是刚刚起步,难免有所不足,我们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的参与和指正。我们诚挚的希望使用这份教材的同修,能将上课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教材的优缺点反馈给我们,以便我们不断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实完整。同时,我们也欢迎更多有意愿参与教材编辑写作的同修加入進来,共同完成教材的编著。

 


◇◇◇ ◇◇◇ ◇◇◇

zhí zhōng shū shěng
直中书省

bái jū yì
白居易

sī lún gé xià wén zhāng jìng,
丝纶阁下文章静,
zhōng gǔ lóu zhōng kè lòu cháng。
钟鼓楼中刻漏长。
dú zuò huáng hūn shuí shì bàn?
独坐黄昏谁是伴?
zǐ wéi huā duì zǐ wéi láng。
紫薇花对紫微郎。

ㄓˊㄓㄨㄥ ㄕㄨ ㄕㄥˇ
直中书省

ㄅㄞˊㄐㄩ ㄧˋ
白居易

ㄙ ㄌㄨㄣˊㄍㄜˊㄒㄧㄚˋㄨㄣˊㄓㄤ ㄐㄧㄥˋ,
丝纶阁下文章静,
ㄓㄨㄥ ㄍㄨˇㄌㄡˊㄓㄨㄥ ㄎㄜˋㄌㄡˋㄔㄤˊ。
钟鼓楼中刻漏长。
ㄉㄨˊㄗㄨㄛˋㄏㄨㄤˊㄏㄨㄣ ㄕㄨㄟˊㄕˋㄅㄢˋ?
独坐黄昏谁是伴?
ㄗˇㄨㄟˊㄏㄨㄚ ㄉㄨㄟˋㄗˇㄨㄟˊㄌㄤˊ。
紫薇花对紫微郎。

【作者】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好佛,号香山居士,下邽(今属陜西)人,祖籍太原(今属山西)。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卒于武宗会昌六年(846年),享年七十五。自幼聪颖,五、六岁就学写诗。二十九岁考中進士,曾因宰相武元衡被刺杀而上疏,被诬陷贬江州(今属江西)司马。后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等,官至刑部尚书。提倡新乐府,主张继承《诗经》言志精神。诗风平易浅白,老妪能解。与元稹以诗唱和,并称“元白”,又与刘禹锡齐名,世称“刘白”。

【注释】

(1)直:通“值”, 值班。
(2)丝纶阁:草拟皇帝诏书的地方。丝纶,帝王的诏旨。出自《礼记‧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
(3)钟鼓楼:宫中报时辰的地方,早晨以敲钟报时,晚上以击鼓报时。
(4)刻漏:古代计时的漏壶。铜壶底穿一孔,壶中放漏箭,壶水漏出而渐少,箭上刻度也逐渐显露,以此测出时刻。刻,刻有度数的漏箭。漏,盛水的铜壶。
(5)谁:读音shuí,ㄕㄨㄟˊ,语音shéi,ㄕㄟˊ。
(6)紫薇花:落叶乔木,夏秋之间开花,花呈紫红色或白色,也称百日红、满堂红。多植于宫禁之内,又称官样花。
(7)紫微郎:指中书郎。唐玄宗开元元年(713),改中书省称紫微省,中书令称紫微令,取紫微星为义。故任职中书省的官员又称紫微郎。

【语译】

丝纶阁中草拟的诏书很少,显得很闲静。听着钟鼓楼内计时的滴漏声,更觉得时间漫长。黄昏中独自坐守中书省,有谁来相伴呢?只有殿外的紫薇花对着我这个紫微郎。

【诗中有话】

唐穆宗长庆元年(821),白居易任中书舍人,这首诗应是此时在中书省值夜所作。在寂静的黄昏里,无事可做,无人为伴,只听到钟鼓楼的晨钟暮鼓,只看到相对无言的紫薇花,更感到清冷漫长。

宪宗元和十年(815),宰相武元衡被刺杀,白居易上书请求捉拿凶手,被平时不满白居易的权贵找到借口,攻击他任左赞善大夫,本属东宫官员,负责陪侍讽谏太子,却越职干预朝政,于是被贬为江州(江西九江)司马。当他在江州浔阳江,听到沦落此地的长安红歌女弹奏琵琶曲,不禁写下了〈琵琶行〉,诗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也是他对自身遭遇的感慨,〈琵琶行〉从此和〈长恨歌〉都成为白居易的代表诗作。

这次沉重的打击使他的处世态度有了明显的转变,开始走了一条“吏隐”之路,虽未辞官退隐,但“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言。”(〈重题〉)而且“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咏怀〉)他在江西庐山盖了草堂,常和僧道的朋友来往,成了一个与世无争,但仍然勤政爱民的官员。元和十五年(820),白居易奉召回京,一路官运亨通,但此时朝中朋党之争剧烈,无心争斗的他因此有“独坐黄昏谁是伴?”的孤寂之感。

长庆二年(822),白居易请求外调,任杭州刺史时,他疏井修堤,蓄水灌田,离职时还写下治水要领〈钱塘湖石记〉,刊于石上,让后继者知晓,并将官俸留在州库,作为公家急需之用。敬宗宝历元年(825年),白居易调苏州刺史,到任后他平均赋税、简化政事,尽力解除民间疾苦。当他因病辞职,苏州官员和百姓站满运河两岸,准备酒席和乐队为他送行,许多人痛哭流涕的跟船追送了十几里。刘禹锡描述当时的场面:“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白太守行〉)可见白居易的善心使他事事为民着想,确实已深得民心。

白居易晚年已是一心向佛的香山居士,人们梦寐以求的“紫薇花对紫微郎”,他早就看淡了,所以他说“人言世事何时了,我是人间了事人。”(〈百日暇满少傅官停自喜言怀〉)修佛使他明白吉凶祸福其来有自,劝人要记住世间痛苦多是人自找的,追逐名利只会自取灾祸(注1)。唐朝有很多名人都是修行人,有些能知道自己前世,传说宰相房管前世就是个参禅的修炼人,诗佛王维自称前生是个画家,白居易也打坐入定,用宿命通功能看到了自己多生多世的诗歌缘分(注2)。难怪这位早慧诗人六七个月大时就能识字(注3),五六岁就能学写诗,原来他的诗歌天赋也并非偶然。

注1:“吉凶祸福有来由,但要深知不要忧……名为公器无多取,利是身灾合少求……我有一言君记取,世间自取苦人多。”(〈感兴二首〉)
注2 :“房传往世为禅客,王道前生应画师。我亦定中观宿命,多生债负是歌诗。不然何故狂吟咏,病后多于未病时。”(〈自解〉)
注3:“仆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无’字、‘之’字示仆者,仆虽口未能言, 心已默识。后有问此二字者, 虽百十其试,而指之不差。”(〈与元九书〉)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文明新见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