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教材(高级):陈仲举礼贤下士(历史故事)

正见文化课教材编辑小组


【正见网2008年02月29日】

编者按:为了弘扬中国神传文化,清除邪党文化的影响,在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见,开始着手编写一套中国正统文化教材。因为是刚刚起步,难免有所不足,我们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的参与和指正。我们诚挚的希望使用这份教材的同修,能将上课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教材的优缺点反馈给我们,以便我们不断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实完整。同时,我们也欢迎更多有意愿参与教材编辑写作的同修加入進来,共同完成教材的编著。

◇◇◇ ◇◇◇ ◇◇◇


【原文】

陈仲举(1)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2),有澄清(3)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4)所在,欲先看之。主簿(5)白:“群情欲府君(6)先入廨(7)。”陈曰:“武王式(8)商容(9)之闾(10),席不暇暖(11);吾之礼贤,有何不可?”(出自《世说新语・德行第一》)

【注释】

(1) 陈仲举:陈蕃,字仲举,东汉汝南平舆(今河南省汝南县东南)人。为官清廉,刚正不阿。桓帝时曾任光禄勋、太尉;灵帝时任太傅,直言抗论,为太学生所敬重。后与大将军窦武谋诛宦官,事败被杀。
(2) 登车揽辔(音配):比喻刚任官职。辔,驭马的缰绳。
(3) 澄清:将污浊变为清净。比喻拨乱反正。
(4) 徐孺子:徐稚,字孺子,东汉南昌(今江西省南昌市)人。家贫,品格高尚,学问好,虽朝廷多次征聘,均不愿任官职。陈蕃当太守时,特为徐稚设一榻(相当于现在的床),徐稚来时,就将榻放下,让徐稚住宿,徐稚一离去就悬挂起来,不准他人使用。人们将陈蕃请人住下的这一做法称为“下榻”,一直沿用至今。
(5) 主簿:官名。汉以后,在中央或地方官府中,主管文书簿籍及印鉴。
(6) 府君:汉时太守的尊称。
(7) 廨(音谢):官署的通称。
(8) 式:礼敬。
(9) 商容:商纣时的宰相。因直谏而被贬官。
(10) 闾(音驴):里巷。
(11) 席不暇暖(音夏暖):比喻迫不及待。

【语译参考】

陈蕃的言论可以做为读书人的法则,行为可以做为社会的模范。当他刚就任官职时,就怀有澄清天下的远大志向。他曾被调任做豫章太守时,才一抵达,就立刻问起徐孺子的住处,想去拜访。主簿说:“大家的意思是想请您先到官署安顿下来。”陈蕃说:“从前周武王迫不及待到商容住所致意,我也要礼敬贤士,有何不可呢?” 

【研析】

东汉自和帝起,大多是幼年即位,以致于形成外戚专权,之后的整个王朝都处于外戚与宦官的争斗残杀中,并步向衰落。由于有一批士大夫反对宦官专政,双方展开激烈的政治抗争,抗争结果,士大夫失败,这些人遭到罢官、禁锢,甚至杀害,史称“党锢之祸”。

东汉桓帝时,宦官取代外戚把持朝政,他们比外戚更加贪纵奢侈。宦官以结党、诽谤朝廷等罪名,逮捕李膺等二百余人,这场政治斗争的首领人物就是当时任太尉的陈蕃和司隶校尉的李膺。陈蕃在李膺等人被捕后,曾力谏桓帝,指出该作法与秦朝的焚书坑儒史一样,桓帝听了相当生气,而将陈蕃罢免。史称第一次党锢之祸。桓帝死后,灵帝即位,外戚窦武解除党禁,与太傅陈蕃合诛灭宦官,惟事迹败露被杀。

本篇即在叙述陈蕃虽然只是一介书生,但胸怀大志。他为人方正,初任官职,就以澄清天下为己任,尤其是当时政局黑暗情形下,一部分官员和知识分子对时政提出建议和批评,贬抑专权的外戚和宦官,褒扬清廉的官员,而蔚为一股清流,即所谓的“清议”。而陈蕃即是当时清议之士相当推崇的领袖人物之一。

礼贤下士是一项美德,自古以来,众人都知晓这个道理,但能身体力行的并不多。因此,陈蕃礼敬徐孺子的故事,也就传为千古美谈。《世说新语》并将它放在全书之首,可见其所孙涵的重大意义。

【延伸思考】

1、当国家政局混乱或社会失序时,你会透过管道提出建言,或者保持沉默呢? 请分享你的想法。
2、礼贤下士是一项美德,请举出你所知道的其它历史人物礼贤下士的做法。
3、请分享你对礼贤下士这项做法的看法。你觉得它可以起哪些作用?

【参考书目】

1、《新译世说新语》 (三民书局, 1996年)
2、《史记》本纪(上)(台湾古籍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
3、《图说中国历史》(京中玉国际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
4、http://big5.zhengjian.org 正见网
5、http://www.minghui-school 明慧学校
6、http://www.ebaomonthly.com 翼报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