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教材(高级):班固、司马光论汉武帝(历史故事)

正见文化课教材编辑小组


【正见网2008年01月14日】

编者按:为了弘扬中国神传文化,清除邪党文化的影响,在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见,开始着手编写一套中国正统文化教材。因为是刚刚起步,难免有所不足,我们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的参与和指正。我们诚挚的希望使用这份教材的同修,能将上课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教材的优缺点反馈给我们,以便我们不断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实完整。同时,我们也欢迎更多有意愿参与教材编辑写作的同修加入進来,共同完成教材的编著。


◇◇◇ ◇◇◇ ◇◇◇

【原文】

班固赞曰:汉承百王之弊,文、景务在养民,至于稽古礼文之事,犹(1)多阙(2)焉。孝武初立,卓然罢黜(3)百家,表章《六经》,遂畴(4)咨(5)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暦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然可述,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如武帝之雄材大略(6),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臣光曰:孝武穷奢极欲(7),繁刑重敛(8),内侈宫室(9),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受忠直之言。恶人欺蔽,好贤不倦,诛赏严明,晚而改过,顾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

(出自《资治通鉴·卷二十二》)

【注释】

(1)犹:尚且、还。
(2)阙:同“缺”。
(3)罢黜:贬抑、排斥。
(4)筹:计算、谋划。
(5)咨:商量、谋划。通“谘”。
(6)雄才大略:杰出的才能和谋略。
(7)穷奢极欲:形容极端奢侈贪欲。
(8)繁刑重敛:刑罚繁重,横征暴敛。
(9)内侈宫室:对内大肆兴建宫室。

【语译参考】

班固赞道:汉朝承接了历朝帝王的积弊,文帝、景帝则致力于让百姓休养生息,而在研习古代的礼节仪式方面,尚有很多缺失。武帝即位之初,就以卓越的气魄,罢废了诸子百家学说,唯独尊崇儒家的《六经》,并向天下征召访求贤良之士,举用优秀人才,与他们共同建功立业。又兴设太学,整顿祭祀礼仪,改变正朔,重新制定历法,调协音律,创作诗赋乐章,到泰山封禅祭祀天地,礼敬各种神灵,封赐周代后裔等。汉武帝的一切号令文章,都焕发光彩,令人称道,后继者可以遵循继承他的大业,因而具有夏、商、周三代的遗风。像武帝这样具有杰出才能和谋略,又不改变文帝、景帝的恭谨、俭朴作风,爱护百姓,即使是《诗经》、《尚书》上所称道的古代贤王也不过如此!

臣司马光以为:汉武帝极端奢侈贪欲,刑罚繁重,横征暴敛,对内奢侈的兴建宫室,对外征伐四方蛮夷,又迷信神怪之说,巡游无节制,致使百姓疲劳凋敝,很多人被迫起而为盗贼,这和秦始皇没有什么差别。但为什么秦朝因此灭亡,汉朝却因此而兴盛呢?原因是汉武帝能遵循先王之道,知道如何治理国家,守住基业,能接受忠正廉直之人的规劝,厌恶小人的欺骗蒙蔽,始终喜好贤才,赏罚严明,晚年又能改过向善,将继承人托付给合适之大臣,这就是他虽然有亡秦的过失,却又可免除亡秦灾祸的原因吧!

【研析】

汉武帝姓刘名彻,十七岁即位,七十一岁病逝,在位期间长达五十四年。在我国历史上,同康熙、乾隆两位皇帝一样,均属在位久的皇帝。由于他半个世纪的努力,不但扩展了中国的疆域,也奠定了儒家思想在中国学术上的正统地位。

他即位之初,已历经六十年的休养生息,国家经济富裕,国力充沛,政治上也形成了中央集权的模式,已有足够的实力解决边患的问题,所以决定转守为攻,主动北伐匈奴。在卫青、霍去病等名将的率领下,先后出塞九次,终于把匈奴的主力击溃。除外,更积极地向四方开拓;出兵大宛扬威西域,臣服西南夷收为郡县,平定百越,夷灭朝鲜;使国土从黄河、长江流域扩展到粤江、鸭绿江流域,同时也加强各种族间的融合,对后世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除此,在政治、财经及教育学术上也有卓越的成就。他采用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统一货币、公卖事业、国营贸易;重视人才的选拔等等,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但是,他暴戾、强横、自大、专制。个人欲望太大,生活奢侈,迷信鬼神,妄求长生,反而因“巫蛊之祸”,造成家庭的悲剧。再加上长年的对外战争,导致国用不足,民穷财尽;动摇了国力,种下了汉朝国运走向衰弱的命运。

综观汉武帝一生,史学家对他评价不一。司马迁的《史记》论述其迷惑鬼神;班固的《汉书》则对其多所褒扬;司马光《资治通鉴》则褒贬均有之。因为每个评价他人的人,均是以自己的主观意识为主,从不同角度,当然评价就不同。总言之,他是一个非常多面的人,文治、武功兼备。是一个政治家,非常有政治头脑;但又像是一个普通人,喜怒哀乐俱备。他是一位明君,深知自己的历史责任;但他又是一位暴君,杀伐任性;他既立下盖世之功,又给天下苍生带来巨大灾难,其功大或过多,就全看你是以何种角度去评论这位汉代的风云人物了。

【延伸思考】

1.站在不同角度看问题,评价则不同,如果要你评断一个人,你会以哪些项目,当作评论的依据?(如政治角度、道德观……)
2.一个人给人的评价,生前与后来史学家的评论未必一致,其原因何在?
3.请你找一个汉武帝的故事,与大家分享。

【参考数据】

1.http://www.angelibrary.com/oldies/zztj/022.htm
2.http://140.111.34.46/jdict/main/cover/main.htm
3.通鉴论 宋司马光 原著 清伍耀光 辑录 台湾古籍出版2002年12月初版
4.http://www.cjlap.com/column/firstlook_new.asp?id=426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