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评议:网上通讯



【正见网2006年09月11日】

*正见网2006年08月19日审阅“惜时二首”(登载一首):

“迫:昨日尚觉热难耐,今朝雨携秋意寒。正法救度时更迫,多少众生命在悬”。这里的“热”和“寒”,作者好象没有准备赋予它们什么喻义,而是从寒热交替中衬托时间在流逝,以此显出“迫”的气氛来。四句的小诗,用两句造这样的势就有些浪费,而且读起来有空泛的感觉。

另一首“洪势迅猛:分秒如年迫害初,回首一瞬七载余。洪势穿越何浩荡,时日不待我踟蹰”,由于已经登载了,因此这里的讨论只是为作者自己希望提高时提供一点参考。最后一句“时日不待我踟蹰”,可以因读法不同而产生歧义:“时日不待、我踟蹰”和“时日、不待我踟蹰”有完全不同的内涵。作者的意思当然是第二种,但如果首先考虑七言诗的读法(一般读者会这样),则第一种理解可能性较大。第二种理解要仔细分析上下文后才能确定。另外,“踟蹰”如改作“踌躇”,不但在词义、韵脚方面都有改善,而且更主要的是,后者远比前者浅显易懂。对于大法弟子的诗歌,“易懂”是个重要的考虑,多一个读者能懂,就多一个读者可能接受你的观点和真象。

*正见网2006年08月19日审阅“诗四首”:

“夏日蓬勃:这一季//你快意的成长//水流过的地方//新梦在徜徉//汩汩的勇气//涨起希望的帆”。文中的“你”是谁?最后一句失韵。

“光明路:愿将此心向自由//大路长歌踏破愁//连宵风雨民生苦//浮华堕落岂是福//天意此去捣妖阵//乾坤朗朗清明复”。这里讨论的“民生苦”、“浮华堕落”等是常人一层的社会问题,虽然也可以附带说说,但和“捣妖阵”“乾坤朗朗”的目标就差得较远,有点不合拍的感觉。另外,“愁”和“福”是不同的韵,不相押,只有“福”和“复”相押。

“希望:风声入梦浑不觉//绿意正浓此时节//生命如景意如斯//歌咏吟唱总婆娑”。这首诗很通顺流利,但内涵稍嫌蒙胧,而且看来和修炼、大法等没甚么关系。另外,最后一句完全失韵。

“咏荷:昨夜风声骤雨起,眼前春色零如泥。唯有碧荷亭亭立,风来雨去不相宜”。作者可能没注意到,“荷”不生在春天,而是秋天,中间还有个“长夏”隔着。写咏物诗最忌讳这种细节上的疏忽。正见网上特地为学写咏物诗的作者登载了一个咏物诗系列,非常详细的演示了写咏物诗的全过程(作者投稿时不必那样详细),可以参考。最后一句的意思很不明确,这样就无法把作者自己的想法清楚的传达给读者。


*正见网2006年08月19日审阅“感恩”:

“忆百年往事蹉跎岁月,看万里江山谁主风流。虽千难阻隔风雨未断,然乾坤再造中华复兴”。

首先感谢作者积极投稿的心意,而且来稿的内涵也是很好的。以下的讨论仅供你学习诗歌的参考。目前我们看到的诗歌,总的只有两类:一类是古体诗,一类是新诗。我们把古体诗界定为“字数、句读和押韵都满足古代诗歌(包括格律诗、古风、乐府等)的基本要求”;而新诗则只要求“押韵、简练,有一定的节奏感”。一句话,它们必须具有诗歌所独有的形式,而不能是散文的分行和加韵。按此而论,作者的四句诗在结构上应当属于(结构整齐的)新诗的范围。但因为不押韵,因此还不能满足“诗歌”的基本要求。按作者的写法,倒有点象对联的格式,但对联在“对仗”方面的要求非常高,一般人写的对联往往都没有达到要求。如果作者希望学写诗,可参考正见网上“诗歌常识”系列里的基础文章,通过练习,必能逐渐掌握诗歌的基本写法。

*正见网2006年08月19日审阅“没有翅膀也能飞翔”:

第四节(最后一节):“虽说你没有翅膀// 你的思想却能在广宇飞翔// 因为你心系苍生// 才有穿云透雾的力量”。 标题说“没有翅膀也能飞翔 ”,但实际上诗里说的是“思想却能在广宇飞翔”,这就没有什么特殊性了,因为在常人看来,谁的思想都“能在广宇飞翔”。这里是不太好写:要写高了,常人不信,也就起不到让他明白真相的作用;讲低了,他又觉得大法弟子并没有任何超常的地方,也不容易相信。特别是诗歌,用的字很少,要表达得恰到好处,还真不容易,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吧。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诗词曲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