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评议〗“非押韵行”和“押韵行”的尾字平仄规律



【正见网2006年07月03日】

小议:
有些同修写了很长时间的诗了,但不太明白“非押韵行”(即“出句”)和“押韵行”(即对句)的尾字平仄规律:除了第一句入韵(包括用近韵)的情况,出句和对句的尾字,都是平仄相反的;如果第一句入韵或者用近韵,则第一和第二句尾字平仄相同,其它出句和对句的平仄仍然相反。这是格律诗的死规矩。古体诗(如古风、乐府等非格律诗),可以容许出句和对句尾字平仄相同,但那是作为一种风格和技巧来使用的,和初学者笔不听使唤的情形完全是两回事,懂诗的人一眼就能分辨出来。我们现在网上登载的诗,很多都不是格律诗,但又不具有古风或者乐府那种特殊风味。简而言之,就是不考虑平仄规律的简化格律诗。由于古风和乐府诗在文字的把握上实际上要求比较高,因此初学的人一般都向着格律诗靠近。

这一平仄规律在我们网上的“诗词常识”里面并没有专门强调,其原因是:为了让没有任何诗歌基础的同修都有机会和勇气学习诗歌的写作,我们在“诗词常识”里有意把入门时的要求降到了最低的限度;并且在实际的审稿中,没有把诗歌必须满足的某些要求放到审稿的标准里去。由于多数人都能在写过一段时间的诗歌后,自己发现这种规律,所以也没有必要今后再去强调它。真正写了很长时间的诗,又始终没有明白这一现象的作者,比例还是很小的。因此,如果你属于这种情形的作者,就可以考虑在今后的诗歌写作中注意体验这一规律所带来的声韵效果,尽量满足“出、对句尾字平仄相反”这一原则。至于说作为风格和技巧来对待的出、对句平仄相同的写法,初学者如果不是对声韵非常敏感,在开头一段时间最好别管它,按部就班的先把一般情况掌握好,再去研究特殊情况,就容易得多了。一般的情况都没学会,就好高骛远的什么都弄,最后可能什么也弄不好。学习得一步一步的走扎实。当然,大法弟子会学得比常人快,但不学就会的也是少而又少的,而且也不可能作为一种方法来提倡。

重要评注:

不要把师父的诗句放到自己的诗中。不加引号固然是严重的错误,就是加了引号,也是不好的,因为没有申明是师父的话,实际上还是对法不严肃。因此,希望使用师父诗句内涵时,最好使用自己的话“重述”一编。

词义辨析:单音词和双音词的问题

这个问题非常普遍,有许多投稿的诗句不得不删改,都和这种错误有关。汉语的单音词最灵活,可以任意互相搭配组成双音词(当然要考虑语法)。其中一些逐渐固定、稳定下来,就可能变成双音词,这种双音词的内涵仍然是两个单音词内涵加在一起。比如“人民”、“躺椅”等等。但有些双音词是由“典故”而来的,不是也不能把它看作两个单音词的组合。它的内涵完全出自那个“典型的古事”。比如,从楚王与巫山神女梦中相会的典故中,产生出“云雨”这个双音词来。这个词由于它的特殊内涵,而且又在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歌)中很常用,因此就完全排除了“云”和“雨”原意组合的可能性。如果你想表达“云和雨”的意思,就只能说“云和雨”或者“雨云”,否则容易造成误解。换句话说,如果你用“云雨”去表达“云和雨”,那就是完全错误的。

另一个普遍错误是在压缩成语或多音词时,出现没有确定内涵的生造词语。比如“奄奄一息”或“气息奄奄”缩为“奄息”,“无头苍蝇”缩成“无头苍”等等。

短信:

为了方便通讯和同修的安全,下面的信息是专门写给一位大陆同修的。这位同修看了之后会知道这条信息是给他的。其他同修阅读以后,如果自己有同样的情况,也能从中得到一些帮助。

某某同修,你最近写的许多诗歌都没有被采用,但又不能给你寄反馈信息,因此在这里大概的谈一谈,就当给你的回信吧。

1、写得太多、太快,缺乏思考和文字上的修改。古人写诗讲炼字、炼句,每一个字都要仔细推敲和反复修改。这个过程也是一个学诗的过程,天长日久,词义辨析的功夫就深了,句式的使用也更熟练了,写的东西也就更有内涵和意味。从效果上讲,与其写十首、一首都不能用,还不如写两三首,至少其中能选上一、二首。时间宝贵,写了一堆都报废了,实在令人惋惜。

2、比如:(1)高压似火烧,枯涧蒸禾焦。正念清赤毒,天雨畅霖浇。
(2)巨难正念排,赤害讲中清。(改变了发正念的性质)
(3)安逸如何炼得成:不恰当;修炼重在修心

3、有的新诗基本上没有韵。新诗也必须有韵,只是在某些方面宽泛一些。

4、生造词语:由于内涵不明确,也就不好修改,特别是在韵脚的位置上。

比如:(1)楚歌无头苍 :“苍”不能代“苍蝇”;“蝇”可以代。
(2)慈悲救度争时行:造句生硬

5、你最近投稿的诗中,“失韵”的较多。请注意检查韵脚,最好能以“词韵简编”为准。

6、四行的小诗,第二、第四两行的韵脚请保持平仄一致。你的许多诗中都是一个平、一个仄。

7。建议在今后的诗中用标点符号。行数较多的诗可能因无标点而生歧义,特别是较长的新诗。

祝 勇猛精進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