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艺术境界

纤纤


【正见网2022年11月14日】

“琴棋书画”按照今天的划分,都属于艺术。而其中最能名垂历史的大概就是绘画了。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清朝的诗画家郑燮尤擅画竹。而诗人的这首《题画竹》更是道出艺术境界的通理。全诗共二十八个字:“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诗人画竹四十年,才得出此结论。算是自己一生画竹的领悟吧。诗人是痴迷画竹的,白天画晚上构思,一刻也不停的。其实艺术大都是这样的,都要达到痴迷才会有所收获的。王羲之的字、顾恺之的画、鲁班的技艺应该都是差不多的,近代西方的艺术家和科学家都是一样的。“痴迷”这个词是有些贬义的,用“专注”似乎更好一些。

艺术本身也是一种修炼方式,在哪个领域有收获,就像修行的好。因为修炼人是讲放下的,修炼人放下心中的执着才会圆满。而艺术家在专注一个领域时,也要放下很多的其它执着,才会有所得的。道理是一样的。

“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诗人在画竹时,是要去掉多余的,只留下“清瘦”,或许就是自己认为的骨气吧,这就是做人道德品质的提高。“画到生时是熟时”这句才是艺术的本质,看上去所有的竹子都是一样的,那是我们看到了它们的通性,而抛弃这些后会发现,每一颗竹子都有它特有的东西,就像是人和人都有两只眼睛一张嘴一样,这是通性,而内心深处的不同反映到物质身体上,就是人的个体差异。竹子也是如此。诗人画了四十年竹子后,反而对竹子有一种陌生感,而这种陌生感就是看到了竹子个体的差异。

这个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每个生命都有它的特点。这首《题画竹》就告诉了我们这一点。看到世界的美好,尽在点点滴滴中。

添加新评论